典故成语:取长补短

唐莲 整理


【正见网2013年07月15日】

【释义】意思是吸取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弥补自己的缺憾和不足。

 【例句】小明稳重、踏实,小林机敏、灵活。他俩取长补短,共同搞科研工作,一定能合作得很好。

【近义;反义】扬长避短;固步自封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用众》。战国时期,滕文公当滕国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出使楚国。他路过宋国,拜见了孟子。孟子给他讲了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  

太子从楚国回来的时候,又在宋国拜见了孟子。孟子说:“你不相信我的话吗?天下的真理只有这么一个,成昭是个勇士,他曾对齐景公说:‘你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你呢??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曾经说过:‘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都可以像他那样。’公明仪曾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也是应该信赖的。’现在的腾国,假若把土地截长补短,周边之长也将近五十里,只要实行仁政,仍然可以将它治理成为一个很好的国家(“今腾,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成语“取长补短”即由“绝长补短”演化而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