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名正言顺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2年03月25日】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1)不正,则言不顺(2);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注解】

(1)名:名分。名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拥有的名位;分,音同“份”,指他应尽的义务和应享的权利。
(2)顺:合理。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卫出公想要请孔子主持政治,子路问孔子:“如果您去主政,要先从哪里下手?”因为当时的卫国正处于一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名实错乱的局面,因此孔子根本不想辅佐卫出公,所以说:“如果非做不可的话,就从正名入手吧。”并且说出“名不正,则言不顺”,意思是说:名分不正,所说的话就不合道理。

后来“名正言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所做的事正当而合理,不容置疑。

【讨论】

(1)谁想请孔子主持政治?孔子的意愿如何?
(2)当时的卫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造句练习】

例:你们应该先向有关单位申请场地,才可以名正言顺地举办活动。
例:经过投票表决,他终于名正言顺的当选为下次会议主席。

【课后时间】

成语接龙。

名正言顺>()>()>()>()>()

参考答案:

名正言顺>(顺水推舟)>(舟中敌国)>(国色天香)>(香消玉殒)>(殒身碎首)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