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笔谈(二十)

刘如


【正见网2018年08月22日】

【原文】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字词义解释】

(1)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简称“三传”。者:语助词。
(2)公羊:《公羊传》的简称。早先是战国时公羊高所撰,到汉景帝时再由公羊寿与胡毋生写定。此书以问答形式来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3)左氏:指《左传》,也叫《左氏春秋》。春秋时鲁太史左丘明所撰。以叙事为主,着重在以史事来证实《春秋》。
(4)谷梁:指《谷梁传》,战国时谷梁赤所撰。
(5)经:古代的图书目录有经、史、子、集四部的分类。这里指儒家典籍。
(6)既:已经。
(7)方:才、开始。
(8)子:古代图书分类经、史、子、集四部的子部。这里指诸子百家的书籍。
(10)撮:摘录。
(11)其:诸子百家的书籍。
(12)要:重点。
(13)记:记住。

【译文参考】

给《春秋》作解释的有合称“三传”的书,分别是战国时公羊高的《公羊传》、春秋时鲁国人左丘明的《左传》、战国时谷梁赤的《谷梁传》。
儒家典籍都通晓了之后,才开始读诸子百家的书,对各家的书要摘录重点,记住其中的事例。

【读书笔谈】

这一课,除了告诉孩子还有专门为了了解《春秋》这部经典的内容、作用和意义而写作的“三传”外,主要是让孩子知道,学习完儒家经典后,还会接触诸子百家的书籍,进行一定的学习。因此这里很关键的两句话,就是“经既明,方读子”。

为何这句话重要呢?其实这是告诉学生,儒家经典基本上是属于道德的教育,即使学习历史的《春秋》、为官必须懂得的各种文章写法和意义的《尚书》、通晓天地自然万物之理的《易经》、了解民心社会和真情、用以明志的《诗经》,以及学习《周礼》了解朝廷和百官的礼仪制度,都是为了实现儒生匡扶天下,德化天下,为民请命等治理国家、使得天下太平的理想。是出自无私的为国为民的思想和责任而读书学习,以道德品性的修养为重。是为人的基础。这基础没打好,不能学习诸子百家。

那为何如此呢?诸子百家如果通俗地说,是各种方法论,基本上就是处理具体问题时的措施。如《韩非子》,现代人研究它,多是为了获得攻读人心的技巧,可以说是高明的解读人心理并加以利用达到自己目的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对待上司,如何劝服上司,如何投其所好,顺着对方执着的名利情来说话,并把它运用到现代的公司人际关系上。又比如《孙子》这部兵法,更是可以运用到商场的竞争。各种具体方法的应对,分析得很透彻,几乎很快就能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所以现代人觉得很实用,往往很多人都在研究和学习,但是儒家经典却没人愿意读。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诸子百家,几乎可以说是各种计谋技巧的聚会,但是就如同一把刀,用在什么地方,出自何种目的,却决定了这个方法给人带来好坏的不同结果。

一个好人用它,会用在利国利民的地方,一个品德败坏的人,却会用它们祸国殃民,为达到私利不择手段。孔子把这种懂得技巧却道德败坏的人叫做小人。小人是不能读这些书的。只有君子品德的人,才能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用来经国救民。所以必须先读儒家经典,懂得君子的品德,拥有君子的志向,才能学习这些书。走上以德驭才的道路。所以,儒家,并不排斥诸子百家,只是善加使用,管理国家时遇到具体问题,刑法的运用可以参照法家的,但是要慎重,不能严刑峻法,一切以照顾好百姓为原点。用兵,就参照兵法,等等,可以有个借鉴,有具体的方法和实例作为参考,很实用。但是绝对不能用在害人的地方。所以,读这些书,只要读出关键的要点,记住那些典型的实例,就可以了。

【故事天地】

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代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会有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连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的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这个故事也告诉人,孔子认为道家的东西,更加高深,自己不过整理了道家做人那部分文化,可以理解的部分,变成儒家的经典传给人。实际上孔子也承认比起道家修道,自己懂得的,实在太少。所以,一直不停地学习。

半部论语

赵普,原先是赵匡胤手下的推官。西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统一了全国,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赵普仍然是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学识浅,所读之书只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当宰相不恰当。

有一次,宋太宗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我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我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二十篇。

“半部论语”是强调儒家思想的精深。 可以正确妥善地运用人才,平定和管理天下。绝非其它诸子百家各种具体的小才可以相提并论的。当然有的书籍,像兵法,有更加高深的内涵,但是并没有揭示给普通人,不修炼的人也看不出来,这个就另当别论了。

(注:根据正见网《三字经》教材改编)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

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