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刑罚岂以一人喜怒专之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8月04日】

【原文】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2)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3)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4)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又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5)。(出自《宋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三》)

【注释】

(1)忌克:忌妒刻薄。
(2)龌龊(音卧绰):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
(3)牍(音毒):古代写字用的木片。
(4)补缀:把撕碎的奏章拼补缀合完整。补,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缀,连接。
(5)俞允: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后来在一般书信中用作请对方允许的敬辞。俞,文言叹词,表示允许。

【语译参考】

赵普性格深沉,胸有城府,虽然很多人对他忌妒刻薄,但他却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朝初年,担任宰相的人大多是拘谨而缄默无言。赵普却刚强坚毅果断,没有一个人能与他相比。曾经上疏推荐某人任某种官职,宋太祖不任用。赵普第二天又上疏推荐那个人,宋太祖仍然不任用。又过了一天,赵普又向宋太祖推荐,宋太祖生气,把奏章撕碎丢在地上,赵普面不改色,跪下拾起奏章回家。后来,他将被撕碎的奏章拼补缀合完整,像以往那样又呈交给宋太祖,宋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又有一次,有一大臣应当升官,但宋太祖向来厌恶这个人,所以没有提升他。赵普坚持请求给予升迁,宋太祖生气地说:“朕就是不升迁他。你打算怎么办?”赵普说:“刑罚是用来惩治作恶的人,赏赐是用来奖励有功劳的人,这是古往今来共通的道理。而且刑罚赏赐是国家执行的刑罚赏赐,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赏赐,哪能因你一个人的好恶来专断呢?”宋太祖听了非常生气,站起身走开,赵普也紧随其后。宋太祖進入宫中,赵普站立在宫门外等候,很久都没离开,最后终于得到宋太祖同意的答复。

【研析】

奖赏惩罚是国家的永恒法典,非当权者所能独断任意为之,否则岂不成了人治,让投机者有机可乘,败坏社会风气,哪还需要制定法律呢?赵普就是凭藉着这番道理,最终说服宋太祖,不要以个人好恶来论刑赏。整个过程中,赵普锲而不舍、一波三折,才使宋太祖接受他的意见,也反应出赵普是个坚毅的人,否则换成别人,一次推荐不成,再次推荐仍不被采纳,大概就打退堂鼓作罢了,哪还会将撕碎的奏章补合完整再上疏呢!由此可见赵普他是个相当有原则的人,只要他认为对国家有益的事,就坚持到底,幸好他碰上的是宋太祖,若换成其他皇帝,可能恼羞成怒,被罢黜或拉出去砍头了。

【延伸思考】

1.如果你也面临赵普那样的情境,是选择智取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或是放弃自己的想法呢?为什么?
2.为什么宋太祖最终会接受赵普的意见?
3.人治与法治区别在哪里?他们各有什么弊端?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话续资治通鉴》(第一册)沈志华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