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汉明帝弘传佛法 以文治国

严谨


【正见网2009年03月07日】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和皇后阴丽华的长子。刘庄从小就机智聪颖,当他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时,就在历史上著名的“度田事件”中,表现出过人的资质。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统一中国后,下令清查垦田亩数。地方官员派人進京城呈报时,刘秀无意中发现陈留官吏的文牍上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秀不解其意,责问陈留官吏是怎么一回事,但陈留官吏不肯承认,说是在长寿街上捡到的。刘秀正要发怒,这时侍候在侧的刘庄解释道:“这是郡里的官吏教他怎样核查垦田数目。”刘秀还是不明白,十二岁的刘庄解释说:“河南洛阳是京城,陛下的很多大臣在这里居住;而南阳是陛下的老家,住着很多皇亲国戚。他们的田地和住宅,都会超过国家的规定,不可为准。”刘秀令虎贲将问陈留官吏是不是这么一回事,那个官吏不得不承认了。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刘秀开始对刘庄另眼相看,并且封他为太子。为了加强对刘庄的教育,刘秀让刘庄的舅舅阴识和阴兴二人,共同辅导他学习。后来刘秀又任命当时的儒学大师桓荣,教刘庄学习儒家经典。

刘庄天性聪明,加上名师教导,到后来即皇位时,已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了。

汉明帝刘庄即位后,便实施他一系列的治国方略。首先他提倡举荐贤才,严格选用官吏。他任命邓禹为太傅、任命学识渊博并有谋略的刘苍为骠骑将军,并鼓励官员向朝廷举荐人才。

明帝还对地方官吏進行考核,成绩最优异的和最差的,都要上报朝廷。馆陶公主曾经向明帝替自己的儿子,谋求郎官的官职,可是明帝没有答应,只赏给了她一万钱,说:“朗官是一县之长,如果用人不当,会给当地百姓带来灾难的。”

汉明帝还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以文兴邦的杰出皇帝。他以文治国:一方面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另一方面积极引入佛教。他身体力行,推动儒学的发展和佛教的传播,把秦汉以来的文化事业,推向了高峰。

为了弘扬儒家文化,明帝开创了帝王尊师重教的先风,第一次举行养老礼。明帝当太子时,曾向桓荣学习《尚书》。等到登上帝位,他仍然以师生之礼,尊奉桓荣,像当初作学生一样的对桓荣恭敬有礼。桓荣去世后,明帝亲自穿上丧服,吊唁送葬,在首山南麓,赐给桓荣一块墓地。还让桓荣的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以此来敬谢师恩。

汉明帝还亲自前往鲁城,拜访孔子故居。并亲自登上讲堂,为大家阐说儒家经典。

在明帝的积极倡导下,上自太子、诸王、侯爵,下至高官的子弟、功臣的子孙,都努力学习儒家经典。明帝还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的儿子们,在南宫专门设立学校,这些学生称为“四姓小学”。明帝给他们安排讲解儒家《五经》的老师,选拔学识渊博的老师授课。

明帝时期,学习儒家经典的风气盛行,即使是期门、羽林等禁卫武官,也都通晓《孝经》章句的含义。另外,匈奴听说汉明帝重视办学,很受启迪,也纷纷派出贵族子弟到汉朝学习。

为了更好的教化百官与民众,汉明帝还特别重视学习和传播佛教文化。他派使者前往西方天竺国,寻求佛教道义,运回了许多佛家经典,并带着沙门(精通佛家道义的人)来到中原,佛教从此传入了中国。

在对外关系上,汉明帝一方面派兵出征匈奴,另一方面派班超出使西域,于是汉朝与西域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联系,得以重新恢复。

此外,汉明帝还吸取西汉灭亡的教训,严格限制外戚势力,规定皇后妃子的娘家人都不得封侯参与朝政。马皇后的兄弟,虎贲中郎将马廖和黄门郎马防、马光三人,在明帝当政时,一直没有得到升迁。尚书阎章精通过去的典章和制度,早就应该担任要职,但明帝因他是后宫妃子的亲属,竟不录用。明帝为了表彰创立东汉中兴大业的功臣,特意在南宫云台,画上了二十八位将领的肖像,以作纪念。因马援是皇后的父亲,虽然也是一大功臣,但是却并没有列入其中。

对待外戚犯法,明帝也从不徇私枉法。明帝的姐夫梁松,同时也是功臣梁统的儿子,因怨恨朝廷、悬挂匿名书進行诽谤而被捕入狱,汉明帝毫不留情地将他处以死刑。

同样,阴太后的弟弟阴丰 因杀人犯法,虽然当时阴太后还健在,但明帝也不徇私情,阴丰被处死。

汉明帝还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任用王景治理黄河,直到东汉末年黄河也没有决堤。另外他还免除了徭役,让农民能专心地从事农业生产,粮食连年丰收,百姓殷实富裕,牛羊遍野,天下太平。

明帝当政时期,选贤任能,政治措施得当;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民族关系得到缓和,国家人口迅速增长。

(事据《资治通鉴》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