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一介不取(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12月22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 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 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1)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批注】

(1)介:野草,音“借”。比喻微贱的东西。

【故事阐述】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三岁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他,曾经为了替儿子找一个合适的读书环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孟子稍大一点,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以此劝诫孟子勤奋读书,否则将会像那块半成品的麻布,变成无价值的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孟子长大后,拜在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下。学成以后便周游列国,宣扬他的“仁政”思想。老年后在家乡兴办学校,广收门徒,著有《孟子》一书。本文中提到:有一次,弟子万章问孟子说:“我听说伊尹以厨艺来求得汤任用他,有这样的事吗?”孟子说:“不是这样的。伊尹在莘国的郊野刻苦耕种,并且奉行尧舜的道理。如果不合尧舜的正道公义,就是把全天下当俸禄送给他,他也会不屑一顾。纵使眼前有四千匹马送他,他也不会看一眼。只要是不合正道公义,即使一支微不足道的小草,他也不会随便拿给别人或拿别人的。”

“一介不取”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用来比喻人的操守非常清廉。

【讨论】

1、你认为伊尹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2、当你的利益与伦理道德冲突的时候,你会选择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或秉持道德操守,不会随波逐流?为什么?
3、君子为人处事一介不取,操守清廉;小人见利忘义,贪得无餍。你如何去理解与面对这样不同的两种人,请说出你的看法。

【造句练习】

例:他为官清廉,一介不取,还常拿出自己的薪水救助贫困,所以当官二十年仍是两袖清风。

例:一个真正的好人都是清心寡欲,安分守己,不合正义公理的事不做,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真正做到“一介不取”。

【相似成语】

临财不苟

【课后时间】

连连看,配对正确的成语:

一毛◎ ◎两断

一刀◎ ◎贯之

一目◎ ◎呵成

一气◎ ◎不取

一曝◎ ◎十寒

一丝◎ ◎不拔

一以◎ ◎十行

一介◎ ◎不妻

参考答案:

一毛不拔
一刀两断
一目十行
一气呵成
一曝十寒
一丝不妻
一以贯之
一介不取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