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济世(5)

齐治平


【正见网2007年09月06日】

(五)一切物体都是由“能量”构成的

科学的发展已经认识到,万物都是能动的,也就是说,并不需要一个外在的作用力,万物自己都是会动的,我们所看见的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就不会动,那只不过是肉眼所造成的一种假相罢了。在微观下,所谓静止的物体和粒子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为什么牛顿力学在微观下就不适用了呢?因为牛顿力学的最基本假设――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微观下是不能成立的。微观运动现象要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微观下的物体运动被认为是无规则的,科学家认为它们适用于“测不准关系”。用显浅的话讲就是,在微观下,粒子好象是在不断的“乱动”着。

既然物质在微观下都是自己会动的,既然构成物质的各种基本粒子与能量子(如光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也就是说物质与能量之间以能够相互转化(爱因斯坦的质能等式和核反应堆早已证明了这一点),那么物质与能量是不是能统一起来呢?科学家德布罗意统一了粒子与波,也就是统一了物质与场,其实早已为物质与能量的统一开通了道路。但科学家们还是在原有的理论中修修补补,把过去所说的物质的质量称为“静止质量”,以又提出了一个“运动质量”的新概念。既然如此,还不如统一用能量的概念呢。如果统一用能量概念,那么在化学方程式中,就能用统一的单位来计算了,而不必要既计算质量的平衡又计算能量的平衡,其实就只是一个平衡。

现在科学越来越重视“能量”的概念,其实“能量”概念比“物质”概念更能准确的描述存在物的真相。世界上的万物,包括世界本身,归根到底都是由能量构成的。

能量构成一切物体、生命,能量可以保持“场”的状态存在,又可以聚之成有形的我们能看见的物体。世界归根到底是一个能量世界。

概括以上的理念,那就是:“场”是物体存在的普遍形式,而能量是所有物体的共同本质。

(六)物质与精神是一性的

物质归根到底是能量,其实精神也是一种能量。物质与精神是一性的,统一于能量。

关于物质是能量,我们已经证明过了。那么为什么说精神也是一种能量呢?我们都知道人的精神“支配”人的身体,那么,如果精神不是能量,又怎么能起到“支配”的作用呢?

精神与我们平常所认为的物质确实有区别,精神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科学仪器都难以探测到,于是很多人,包括很多所谓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就认为精神只是一种概念,是一种抽象,是一种虚构,不是实在物体。

但是如果我们用理性去认识精神的话,就会发现否定精神的实在性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以绝对的唯物主义为例,它一方面否定定精神的实在性,说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另一方面又说什么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意识的能动性”。如果精神、意识不是实在存在的物体,怎么能对物质这么实实在在的东西产生“反作用”呢?凡是有点理性的人,都会发现这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

我们能仅仅因为精神是无形的,就否定其实际存在吗?要知道当今科学发现的无形的物体,包括场在内,都不知道有多少了。科学已经证实,无形的物体,就是能量及由能量构成的各种物体,以场的形式遍布于一切空间。

我们一般所说到的物质只不过是灵性最小的能量物体,而我们一般所说到的精神就是灵性比较高的能量物体了。其实,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谈不上谁决定谁的问题,两者是可以发生相互作肜。我们体验自身就可以知道:身体的变化会影响到精神状态,例如生病时会使人心情也不好,情绪容易波动等。反过来,一个人的精神变化也会影响身体状态,现代心理疗法不就是以此为原理的吗?作为气功修炼者来说,通过修炼自己的心性,从而增進身体健康,这更加证实精神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且是具有强大力量的存在。

所以说,物质与精神,在某种意义上,统一于能量。“能量”既可以指称物质,又可以指称精神,既可以指称有形物又可以指称无形物。“物质”的概念给人感觉是“不会动”的,而能量则是会动的,而精神本身又正好是自己会动的,而且能量与精神都是无形的。所以用能量的概念比用物质的概念要准确很多。如果人们多用能量的概念,就会更容易理解精神的实在性。

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精神与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归根到底都是能量的作用,这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天地间发生的一切现象了呢?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