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学的观念(之四): 广义系统观

中展


【正见网2005年06月19日】

一、现代系统论的产生与现状

1. 概括的讲,实证科学以数和形为内容,以理想状态下的理想模型为研究对象,以物质和精神内涵的绝对分割为逻辑起点,形成物质与精神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進而演绎出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相互分割、相互促進的观点、学科、学派,构成一种社会存在形态和文化背景。而正是这种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文化背景、社会形态和矛盾运动,推动着自身文化、逻辑向前发展。

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的过程中发展着自己的唯物形而上学理论;爱因斯坦与玻尔既相互争论,又继续着各自的研究;增长的极限说与没有极限的增长说相互并存…… 实证科学与文化的逻辑内涵就在这无数方面的冲突、争论中发展起来。

2. 上世纪二十年代年初,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思想。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论文,作为以“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的一般系统论学说,他认为一般系统论要研究各种系统的一般方面、一致性和同构性,他主要研究了机体系统、开放系统和动态系统。系统的思想通过与控制论、信息论的结合,并在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熵论、超循环论等学说的发展中,不断拓展了系统科学的逻辑内涵。作为整体的系统思想和逻辑,在现代社会各领域和生产活动的实践过程诸如现代企业制度、集成制造、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军事、文化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3. 系统论的一般认识

1) 系统的定义有许多种,我们采用比较普遍的认识:系统是由两个以上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子系统)构成的集合体;各个要素(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整体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它从属于更大的系统。

现在,人们已认识到了系统的许多特性:如普遍性、整体性、相似性、层次性、有序性、结构与功能、自组织性、相对稳定性……而其中核心的还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们一般把系统内部各要素(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称为系统的结构;而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称为系统的功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仅体现了一个系统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关系,更表明了有组织的系统整体与其内部结构中的各要素(子系统)之间的功能耦合关系,各要素(子系统)的输入输出互为因果耦合,构成整体系统的功能与存在。

系统论到目前为止仍然主要是功能的系统,从子系统的功能结构、相互作用耦合而产生系统的整体状态和功能。

2)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存在于我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之中;论述了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而目前的系统论尚未把矛盾内涵综合進去。

3) 现代系统论目前仍然是把某事物客体当作开放系统来研究的理论,也即把客观世界中的若干事物作为各自独立的认识客体来進行研究,而把其它因素纳入环境的内涵。人们也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微观与宏观在人们现有的认识中是脱节的,还不能形成更广义的系统认识观。

二、矛盾与功能相统一的系统

1、系统论对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表明了更多的关注了系统的功能。系统内部结构中的各要素(子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耦合,各要素(子系统)的输入输出的功能互为因果,相互结合,构成整体系统的功能和自组织状态。

2、黑格尔的矛盾论认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物内部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事物的性质定了,事物的功能和表现状态也就定了。

既然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具有普遍性,存在于我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之中,这自然也应包括系统的存在。系统内部整体也应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系统内部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系统的性质,自然也就决定系统的功能。

系统由其内部结构中的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内部体也应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子系统内部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子系统的性质,自然也就决定子系统的功能。

各子系统之间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应相互配合、耦合,才能使其所形成的各子系统的功能相互适应、配合、耦合,从而构成系统整体的主要矛盾和其的主要方面,构成系统整体的功能和存在状态。因此,系统和各子系统之间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是内因,而各子系统之间的功能耦合是表面状态和一种结果。

各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是对应的、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各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相互适应,共同决定系统的性质;其中,各子系统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基础,它们的改变将决定系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改变,从而也导致整体系统性质和功能的改变。另一方面,系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会制约、影响各子系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改变,从而制约各子系统功能的改变。

如一个公司,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要相互配合、谐调,并与公司的整体职能相适应;同时,各部门负责人要与公司总裁的思路、责任、忠心相符合,公司总裁可以撤换不合格的部门负责人。

3、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太极的内涵中,认为阴阳能相生相克、相互转化、辩证统一;认为阴阳的特性无处不在;特别是指出了各层事物、各种事物之间的阴阳对应、相互作用转换的关系,广泛应用于医学、养生、哲学、军事、天文和修炼中。体现了系统矛盾与功能的完美统一。

三、广义系统观

1. 中国的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

在中国的系统文化中,宇宙、生命、万物都是统一在一起的,对任一个事物的认识,都是同时去探索其内部关系、存在形态、矛盾阴阳、与事物的相互关系和与宇宙大系统的相互关系等。是在把世界作为整体存在的系统这么个大前提下来认识其中的其它子系统。在《淮南子・天文训》、《管子・四时、五行》、《黄帝内经》等书中,阴阳、五行、方位、四季、天干、地支等内容系统地联系在了一起,并相互对应,体现着更广泛的系统观。

广义系统观不仅是把某事物当作开放的系统来進行研究、处理,找出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输入与输出、非平衡与有序、与环境的关系;而是将世界作为整体、看作是一个整体存在的系统。天体、宇宙、星系、地球、人类、万物、生命、微观粒子、不同层次、不同时空的物质能量都存在于这个整体系统之中。因此,人作为世界整体系统存在中的某一层次的子系统,也与宇宙不同时空、不同层次、不同维、不同境界的存在相对应。因此,人也应顺应宇宙规律、宇宙特性,顺应宇宙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应宇宙和谐、正义、真诚、善良的特性和方向。

2. 世界的多维统一系统

1) 我们在《新科学的观念》前三部分中,论述了世界是物质能量的统一体、是不同时空、不同层次、不同维、不同境界的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为这种广义系统观的产生提供了新科学的观念和启示。

2) 人的意识是人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的意识子系统于客体系统相互作用,進行认识;人的意识子系统与人体系统一道对客体進行实践活动;人的意识子系统与人体系统相互作用,可進行人体系统的心情调节、心理改善、四肢活动、表情活动和修炼心性;人的意识子系统也与文化、社会、道德、思想理论对应、同构。

3) 世界不仅是系统的统一体,而且是多维的统一体、物质能量的统一体。世界的不同时空、不同层次、不同维、不同境界的物质和能量都统一到更广义系统观中,系统就不只是前面所述的单向层次与结构功能、单向层次的矛盾对应关系,而是多维时空的对应关系,其内涵庞大、复杂得多。但不管系统的内涵如何复杂,其物质能量的统一不变,阴阳特性对应得本性不变,天人合一的追求不变,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变,真诚善良的特性不变。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系统是世界整体系中的的子系统,与宇宙不同时空、不同层次、不同维、不同境界的存在相对应、同构、相通。宇宙的特性是善良的,他构成多维、多层、相对稳定、向和谐善良运动的世界,滋生万物生命,天人合一。因此,人也应返本归真,顺应宇宙规律、宇宙特性,同化宇宙特性。

人的道德、心性是人体系统整体存在中的一部分,也是宇宙不同时空、不同维的物质能量存在形式。人的道德好坏、心性高低决定人体系统整体存在的健康与和谐状态。人的道德、心性必须顺应宇宙深层特性的要求,向着真诚、善良的特性升华。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