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评注:两小儿辩日

王舍微


【正见网2023年12月14日】

【典故出处】

典出《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白话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委。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评注】

这篇寓言中,两个小孩争辩的基点是根据自己的感知和类比逻辑推断太阳的远近。一个小孩依据目测的视角大小推断远近,这个逻辑没有问题,但没有考虑到观测条件的影响,大气层会使得光线传播发生折射,所谓的大,实际上是光线折射造成的错觉;另一个小孩依靠触觉感知凉热推断远近,同样也是没有考虑到大气层和照射角度的影响因素。从早晨到中午的距离远近的变化,其实不足以让人能够目测或触感分辨出来,其它的干扰因素起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说,很多情况下,人不知道或忽略的因素可能在起主导作用,而人按照自己的认知逻辑推断却可能是有限边界条件下的认知谬误,正确的逻辑推理的却可能造成对自己误导的后果。

【评析】

两小儿辩日选自《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名御寇。他的著作《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亡斧者”、“歧路亡羊”等。书中许多寓言都有警世的意义,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顺从自然、无用之用的境界。

有位历史学家说过:“不可据其所知,以疑其所不知;乃极精之认识论也。”这里点出了人们的习惯性认知方式中误区所在,习惯于以所知臆测未知,而囿于自己所在的思想境界、认知层面和偏狭视角,更不要说突破未知的时空去探知生命和宇宙了。所以说,人类就是在重重的迷中,前人的认知又为后人布下了层层叠叠的迷雾、屏障和误导。唯有遵循道德的主线,攀援正法的天梯,人类才能从中走出来获得真知,同时找寻到宇宙的真相和生命的真正意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