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暮鼓:“既已得道,切勿恋情!”(共二文)

慧勉 整理


【正见网2019年07月09日】

一、李主簿为朋友补救过错!

唐玄宗天宝年间,扶风地区有个县令,出身权贵,仗势欺人,那些出身寒素的宾客,就没有途径谒见他。他的官声很不好。当时的李主簿、裴县尉,喜好结交宾客。裴县尉又很好道,也曾经隐居于名山。还喜欢施舍。李主簿为人亲切厚道,平时能对朋友的缺点,有所补救。一个人如果交上了能补救自己过失的朋友,还真是大幸!

有一天空暇,县令在城中宴请宾客,宾客都是贵显之人,裴县尉正好有病,没能参加。宾客刚刚到齐,忽然来了一位客人,广额头,身高七尺有余,持着手杖,戴着帽子,神色高古,对守门人说:“拓跋大郎,要见府君(扶风县令)。”

守门人说:“我们长官刚进餐,不能通报,请等宴会散了,你再来吧。”客人发怒道:“这小子(骂县令)是什么东西?就敢拒见客人!我自己会进去!”守门人害怕了,赶紧跑去报告县令。县令不得已,就命令让他进来!县令满脸不悦,客人心里也恼火。接着宴会开始,互相也不谦让,这位不速之客,也坐下来就餐。及至宴会结束,满座都不愉快。客人不揖而去,县令也只是长揖而已。客人满面怒色,嘟嘟囔囔地走了。
    
当时,李主簿疑心客人不是凡人,回去以后,就召来裴县尉,告诉了他,说:“宴会很不愉快,就为这个客人。看他的样子,好像是个侠客,恐怕要受到他的报复,我们应该召请他来,向他表示歉意。”便与裴县尉一起相侯,吩咐胥吏,去邀请那位客人,那客人也不谦让,就来了。

当时,天色已经很晚,李主簿见了他,很是恭敬;裴尉见了他,赶紧躲到另外一间屋子中。李主簿揖让客人坐定,又起身来找裴县尉。裴县尉神色惶惧,对李主簿说:“他果然是异人,他是峨嵋山上的人,道术极高。我曾经拜他为师,相从数年,中途我离开他,逃走了。现在我没脸,害怕见他。”

于是,李主簿先为裴县尉请求客人(拓跋大郎)原谅,然后,教裴县尉穿上官服,趋走入见,鞠躬再拜,而谢罪。客人看着他(裴县尉),很久不吭声。李主簿又为裴县尉,说了一些好话,客人才让裴县尉坐下。李主簿为裴县尉的过失,请客人多多原谅,客人也就与裴县尉友好如初。

客人的言谈议论,高深玄妙,他们二人都不能相及。裴县尉越发肃然起敬,而李主簿也更是礼敬有加了。客人谈起县令的过错,李主簿再三向他谢罪。客人也就对县令心平气和了。

客人当晚就住宿在李主簿的厅堂中。李主簿夜间去问候他时,客人已经不见了,但门户却依然关闭得好好的。于是,他更加感到这位客人,不同凡响!
    
到了天明,衙门中的胥吏,跑来报告说:“县令忽然中风,气息将绝,只有心头还有些温暖。”僚佐们都前往省视,到吃午饭的时候,县令才苏醒过来,只召李主簿一人入内。县令叩头拜谢说:“多亏了您,我才得以免死呀!”

李主簿问:“是何缘故?”县令说:“昨天的那个客人,原来是位神仙。我昨夜被鬼卒捉去,鬼卒要我的命!还用桑树枝条鞭打我。枝条虽然细小,但打在身上却很疼。拓跋大郎来了,他三脚两拳,打跑鬼卒。他说:‘亏得有李主簿为你说情,不然我就不来救你。’然后,命令左右,把我送回,我这才苏醒过来。”县令抬起腿让李主簿看,伤痕犹在。

县令吩咐车驾,往县北寻找那位拓跋大郎。而拓跋大郎,却不知去向。    
(出自《原化记》)

二、“既已得道,切勿恋情!”

李清,北海郡人,经营染业。他少年时,修习道术,经常延请齐鲁一带的术士、道流,总是诚敬接待,可是始终没有遇见过异人,但他勤勉求道的志愿,更加恳切了。他家很有钱财,广施济惠,帮助州里的子弟以及内外姻亲,让许多人家,都能度日、赚钱。因此,每逢李清的生日,他们都来祝寿,争先馈赠,总共积累了有百余万。

李清禀性节俭,送来也不拒绝,收下也不分散,如此积累,仓库里的钱物,都堆积满了。
    
他六十九岁的时候,在生日的前一旬,忽然召集亲友,大摆宴席,然后对众人说:“我仰赖你们,都能勤勤恳恳,不犯过失,各自能独立营生,所以我才得以生活富足。可是我布衣蔬食,已经有三十多年,哪里还有意于豪华奢侈呢?你们因为我的年岁大、辈份高,每到我生日的时候,就馈送我衣服玩物,这也够奢侈的了。但我把长久以来所得的的馈送,都封存于一间屋子里,从来没有省视过,白白损失你们自己的资用,来增加我的粪土,这是干什么呢!幸亏上天,还没有收走我的灵魂,很快又要到我的生辰了。我知道你们又开始要营措我的续寿的礼品,所以我提前召集你们,为的是制止你们的老做法。”亲友们都说:“续寿自古就有,没有这个,还怎么表达我们对您的感谢、孝敬之心呢?希望不要制止,使得亲友们都感到不安。”
    
李清说:“如果你们不打算改变主意,那么就按照我的意愿来准备,可以么?”众人都说:“愿意听您的意见。”

李清说:“你们每人给我粗、细麻绳各百尺,总计起来,我就能得到数千百丈了。用来为我续寿,岂不绵长么?”众人都说:“谨遵命,但您的打算必有缘故,我们很想知道。”李清笑着对他们说:“早晚也是要让你们知道的。我是个下界俗人,妄想求道,夙夜勤劳,至今已经有六十年了,却毫无影响。我现在年纪已经很老,衰朽将尽,自己估摸也不过二三年了。我想趁着还能听见、看见、能走路的时候,实现早年的志愿,希望你们不要阻挡。”

在青州城南十里处,有座高山,俯压郡城,峰顶中裂,豁成一个关隘似的悬崖,州中人家,坐对山岚,归云过鸟,历历可见,《图经》上叫这山为云门山,民间则叫劈山。李清蓄意已久,到这时,就对亲友们说:“云门山是神仙的住处,我准备前往。我生日那天,让我坐在一个大竹筐中,用辘轳和粗绳,把我缒下。我用细绳做引媒,如果不可再下,我就急忙拉动细绳,你们就把我拉上来。假如我遇上神仙,而能实现我的志愿,我也一定会回来的。”子孙亲友都哭泣着劝阻说:“悬崖下邈冥深渊,难于测料,况且还有山精木魅、毒蛇怪兽,什么东西没有?您怎能忍心以千金之躯,自投于此,把它看成是达到长寿的阶梯呢?”

李清说:“这是我的志愿,你们要是阻挡,我就偷偷自己去了。这样就连竹筐大绳的安全都没有了。”众人知道他的主意,不可改变,就一起准备这事。
    
到那一天,李清的亲友乡邻,成百上千的人,竞相携带着酒食,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大家会于山脚,然后李清就挥手辞别众人而缒下悬崖。过了很久,才缒至崖底,那里很是黑暗,仰视天空,才像巴掌那么大,手扪四壁,底下的空间,才只能放下两张席子。东南角上有个洞穴,可以佝偻着身子进去。李清就丢下竹筐往里面走,开始时很狭窄,再走就可以伸直腰了。这样走了约有三十里,渐渐开朗,见些光明。不久就到了洞口,只见山川景象,云烟草树,宛然不像人世。他嘹望了很久,只有东南方十余里处,隐隐约约似乎有人居住。于是他缓步前往,走到后,见到一个高台,阶梯很是陡峻,只有南面,可以登攀。
    
于是他虔诚地登上阶梯,心中很有些恐惧。等上到了台顶,窥见上面的堂宇,很是庄严,其中有四五个道士。李清便叩门,一会儿就有个青童,应门询问,李清答道:“我是青州的染工李清。”青童照样回报上人,李清听见中堂上,有人说道:“李清你来了?”就让他近前。李清惶遽趋拜。临轩有一人远远地对他说:“你还不该来,怎么突然到此?”便让他向诸人行拜礼。当时日头已经中午,忽然有个白发老翁,从门口进来,行礼谒见,启禀道:“蓬莱霞明观的丁尊师新到,众圣命诸真人,登上清赴会。”于是诸真人一同前往,对李清说:“你暂且住在这里。”

临出门时,有位尊长,郑重的嘱咐他说:“千万不要打开北面的门!”后来,李清巡视院宇。并打开东、西两扇门,情意飘飘然,自以为永远栖居于仙境。他走至堂北,见北面的门虚掩着,便忘掉尊长郑重的嘱咐,打开北门,出去观望,只见下面就是青州,宛然在目,于是生出离情别绪,好久才平息下来。等到他悔恨自己思恋旧情、错开北门的时候,诸真人已经返回,其中那位尊长说:“让他不要打开北门,他竟然自行迷惑,可知仙界是不能随便就来的。”接着对他说:“你可以先回去。”

李清磕头哀求留下。又说:没有路可回。众仙对他说:“你是应该来这里的,只是时限未到而已。你不必为没有归途发愁,只要闭上眼睛,脚踏到地上就是到家了。”李清不得已,只得流着眼泪辞别。有人说:“既然打发他回去,也应该让他有以为生的。”李清心里自恃豪富,很惊讶这话对自己那么不了解。有一个人看着李清说:“你到堂内的阁中,取一轴书去。”李清拿了一轴书去,那人又说:“假如回去没有依靠,可用此书,自给衣食。”李清便闭上眼睛,只觉得身体像飞鸟一样,听见风水激荡之声,须臾之间,就踏到地上,睁开眼,就是青州的南门。
    
这时,正是傍晚时分,城池田野,仿佛依旧,至于房屋树木、居民服饰,已经完全不同了。他独自行走到天黑,竟然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于是他就前往自己的家,早晨离开时的高屋大门,全然改变了模样。左侧有家染布作坊,他就进去询问。那人自称姓李,说:“我本来是北海的富室。”便指着前后的房屋说:“这些过去都是我祖先的产业。我曾听说,我的祖先在隋朝开皇四年生日那天,自己缒下南山,从此不知所终,而家道就沦落了。”

李清抑郁怅惘了很久,便改换姓氏,寓居于城中。他拿出所得的书翻阅,原来是治疗各种病症的药方。这一年,青州的小儿闹传染病,李清所医治的,无不立即痊愈,不过旬月之间,家业重新振兴。当时是唐高宗永徽元年,天下富庶,而北海郡有不少知道李清的,于是齐鲁之人,来随从他学习道术的,总有成百上千。到永徽五年,他便辞别门徒说:“我要去泰山,观看封禅大典。”从此就不知所终了。

唉!既已得道,切勿恋情!情思一起,便坠凡尘。李清大悔,未遵师训!再还人间,远离仙境。由彩云掉到泥坑:一瞬!从泥坑爬升彩云:无门!

   (出自《集异记》)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