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道德与智慧(二十三)(数文)

陆善 收集整理


【正见网2018年11月02日】

 一、秦惠王“特送”屙金牛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富强,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惠王为了与六国争雄,不断蚕食其他小国。在夺回河西以后,又加紧了对蜀国(在今四川中西部)的进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论兵力,蜀国远不如秦国,但蜀国凭借险要地势,集中兵力扼守险关,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使敌人攻入,也是断前绝后,瓮中捉鳖。所以秦国对蜀,屡攻,屡败,折了许多兵将,仍难以通过秦岭。秦惠王为此寝食不安,多次亲自察看地形,多方打探蜀国虚实,终于,灵机一动,茅塞顿开。
    
从此以后,秦军停止了对蜀军的的攻打。蜀军恐有偷袭,不敢怠慢,仍严守险关。半个月后,蜀军上下,都在议论一件稀奇事:说是在离蜀军关隘不远的艰险地段,有一头金牛,屙的屎---全是黄金!消息很快传到了蜀国国君那里,他将信将疑,派了一个心腹之人,前去察看。
    
心腹之人,前去一看,果然如此:一头三倍于大黄牛的大石牛,屹立在道旁,屁股下面,有几堆碎黄金。那个心腹,把这些黄金收起来,疾马回宫,将黄金献给蜀国国君。
    
蜀国国君,正愁国库空虚。听到这个喜讯,不由得心花怒放。为防止别的国家,抢先下手,他立即派出军队,前往保护,同时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遇山开路,逢水架桥,使天堑变通途,筑成了一条通到都城的运输道,金牛终于顺利地运到了蜀国宫中。
    
蜀国国君,迫不及待想看金牛屙黄金。可是等了几天,没有什么黄金从牛屁股里落下来。他困惑不解,绕着金牛,转了好几圈,生气地问心腹:“这金牛怎么不会屙黄金了?”
    
心腹战战兢兢地说:“启禀大王,小的实在不知。”国君大怒:“你竟然谎报军情,戏弄寡人!来人,将他拖下去斩了!”可话音刚落,卫士进门来报:“秦军已经兵临城下!”蜀国国君,大吃一惊,宫中顿时乱作一团。    
    
原来,秦惠王察看地形后,觉得强攻蜀国不行,得用智术。当他打听到蜀国兵少力弱,国君求富贪财,心思迫切 时,就派人秘密凿制了这头庞大的石牛,悄悄运到通往蜀国的最艰险的地段,暗中在石牛屁股后,撒放了几堆碎黄金。然后叫他的部下,四处散布谎言,骗蜀国国君上当。

这样,蜀国在前面开路运“牛”,秦军就在后面悄悄尾随。当金牛运到蜀国都城时,秦军自然也尾随、暗到了蜀国。

做人必须正派,莫贪意外之财。国君更须养亷,不可贪财淫乱。多少昏君,皆因贪淫亡国,真是可悲可叹!
    
二、 燕昭王从善如流

纪元前318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乘机攻打燕国,杀死了燕王哙。

不久,燕昭王即位。为了收复失地,他亲自登门,向燕国贤者郭槐,请教,向他寻求贤能人才的计策。

郭槐说:“成帝业的国君,把贤人作为老师看待;成王业的国君,把贤人作为朋友看待;成霸业的人,把贤人作为大臣看待。但是,连国家也保不住的国君,则把贤人作为奴隶看待。大王如果虚心听取贤人的教导,恭恭敬敬地拜他为师,那么,天下的贤人,就会归附到燕国来。”
    
燕昭王说:“我倒真想向所有的贤人学习,只是不知道先去召见谁最合适?” 郭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想用千金,去买一匹千里马,但三年过去了,也没有买到。有个大臣对国王说;“让我来为大王效劳吧!”过了三个月,那个大臣,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已经死了,就花了五百两黄金,把马骨买了回来。国王大怒道:“谁让你用重金去买马骨的?”大臣说:“一匹千里马的骨头,尚且花了五百黄金,更何况活的千里马呢?天下的人,必然认为大王是诚心买千里马的人,肯定会把千里马,送上门来的!”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得到三匹千里马。
    
郭槐讲完故事,又说:“现在,大王如果真想寻求贤人做老师,那就请从我开始吧。连我郭槐,都能受到重用,何况比我更有能力的人呢?他们一定会从千里之外,赶来的。”燕昭王觉得他讲很有道理,就为郭槐修建了宫室,并把他作为老师看待。

这件事传开以后,很多贤能的人,从各国前来,投奔从善如流的燕昭王。燕国依靠了这些人才,最后终于打败了齐国。
   
三、孟尝君幼时难父

薛公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曾在齐国当宰相。他有个儿子叫田文,是农历五月初五生的,田婴认为这个出生日子,是不吉利的,就对田文的母亲说:“扔了,不要养他了!”但田文的母亲,偷偷地将他哺养。
    
有一天,田婴看见田文,就大骂妻子道:“谁让你养大他的?”田文的妈妈,吓得不敢讲话。田文向父亲叩头后,问道:“父亲大人,您为什么不让养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田婴说:“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会长到大门那么高,将来对我们父母不利。” 田文问父亲:“人的命运,是由天支配的呢,还是由大门支配的?”
    
“这……这……”父亲被问住了。田文又接着说:“人的命运.如果由天支配的话,父亲何必忧愁呢?如果是由大门支配的话,可以把大门开得更高些,谁能长得那么高呢?”
    
过了些日子,田文问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孙子。”“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玄孙。”田文又追问:“玄孙的孙子又叫什么?”田婴答;“这我就不知道了。”
    
于是,田文紧接着说:“您在齐国受重视,当了宰相,历经三位君王,齐国的疆域并没变大,但是,您私人的财富却积累了万金,幕僚之中一个贤人都没有。您后宫的人,身穿精纱细绫,可是一般才士,连粗服也穿不上;您的仆妾有剩余的饭粱肉食,而一般才士,竟连糟糠都吃不饱。现在您还尽力地积蓄贮藏,想把它留给您方才所说的那不知道的孙子、玄孙和玄孙的孙子,却忘掉国家的政事,一天比一天地败坏了!我真觉得好奇怪呢。”

田婴听了,觉得儿子十分明事理,将来一定是有用之才。从此之后,开始喜欢他了。

后来,田婴派他主持家事,接待宾客.田文的名声,也逐渐传开了。田婴死后,田文继承父亲的职位,做了薛公,他就是孟尝君。
   
四、齐王封丑女为后

战国时代,齐宣王主政时,采取了一些清明的政治措施,使得齐国国力得以发展。可是,在齐国强盛后,他自认为国泰民安,便开始追求享乐,不理朝政,平日亲信和重用一班阿谀奉承的奸臣,对忠臣良将却猜忌和排斥,使齐国面临着重大的政治、经济危机。一天,齐宣王在富丽堂皇的雪宫里,大设筵席,同亲近的大臣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观赏宫女们翩翩起舞。正在高兴时.宫廷侍卫,赶来禀报:“大王,大门外有个长得很丑的女人,吵着要面见大王.说有要事报告,还要入宫侍候您呢。”
    
齐王听了,很不高兴,但又好奇地想:“我后宫聪明活泼的美女,多得数不清。再漂亮的女人,也不敢说有资格侍候我,这个丑陋的女人要么是神经病,要么真的有些本事吧?”想着,便传令丑女晋见。

齐宣王一见丑女,果然长得奇丑:前额宽宽的,眼窝深深的,背有点驼,身体粗胖,头发黄乱,肤色黝黑,穿戴破旧不堪。在场的宫女和大臣们,没有不掩嘴暗笑的。
    
齐宣王冷冷地问道:“你这个丑女人,为什么要闯进来见我?”丑女说:“我叫钟离春,今年已过了40岁,找了很多人家,没有一个男人肯要我。听说大王在雪宫里设宴作乐,特来要求大王收留我做侍妾。”
    
齐王哑然失笑道:“听着,钟离春!我宫里美丽的嫔妃有的是。你如此奇丑,乡下人都不要你,我怎么会要您?难道您有什么奇才吗?”
    
钟离春笑了笑,说:“我没有什幺奇才、天才,只不过会表演各种动作,以它们来暗示和比拟国家大事。”    
    
齐宣王惊奇道:“那你就试试吧,说得好,我收留你;说谎呢,立即推出宫门斩首!”
    
于是,钟离春睁圆眼睛,咬紧牙齿,挥动手臂,拍着膝盖,大声喊道:“危险!危险!”停了一下,便问齐宣王:“您懂我表演的动作的意思吗?”
    
齐宣王莫名其妙,问问左右,他们也都摇摇头。齐宣王只好问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啊?”
    
钟离春回答道:“睁圆眼睛,就是要您提高警惕,消灭战祸;咬紧牙齿,就是望您忍痛接受忠臣清官的规劝批评;挥动手臂,就是把那班不干事、专捣鬼的奸邪小人赶跑;拍膝盖,就是要您拆除供人游乐的雪宫!”
    
齐宣王听罢大发雷霆,说:“好大胆的乡下丑女,竟敢胡说八道!”命令侍卫将钟离春推出门外斩首。
    
钟离春大笑遭:“我死不足惜,只可惜您不久也要死了。”
    
齐宣王大怒:“我怎么会死?!”

钟离春说道:“秦国商鞅变法后,非常强盛,常派兵向东作战,现在齐国边防松弛,岂不是战祸吗?所以我要睁大眼睛。君主有忠臣,国家才平安,现在您一味沉醉于酒色,忠言听不进,难道不应硬着头皮广开言路吗?所以我要您咬紧牙关,听取逆耳的忠言。大王又被一班只会吹牛不干实事的小人包围,他们是要贻误国家大事的,所以我提醒您,挥动手臂,驱赶他们。您修建这么豪华奢侈的行宫,搞得国库空虚,百姓贫穷,这等于坐在火山上啊,难道雪宫不应拆除吗?大王有以上四大过失,国家形势十分危险,自己还蒙在鼓里呢!这样下去,您不是迟早要给人杀头吗?我怀着一颗忠心来劝告您,您要杀就杀,我死而无怨。”
    
这一番有情有理的话,顿使齐宣王浑身冒着冷汗,猛然惊醒。他立即宣布撤去筵席,将钟离春带回王宫,封她做了王后。在她的帮助下,励精图治,齐国很快恢复了强盛局面。

五、季梁劝魏王息战

季梁日夜兼程,向魏国的都城赶去。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他都不敢停一停步。他必须赶在魏王发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之前,回到魏国,劝阻魏王不要做这种蠢事。
    
当他回到魏国都城,一打听情况,许多大臣都反对攻赵这件事,只是无法劝醒魏王,都在摇头叹气。他们提醒季梁说:“这么多大臣都没有办法改变魏王的主意,你何必去自讨苦吃呢?”
    
季梁早把个人得失、甚至生命,都置之脑后,直向王宫奔去。魏王看见季梁大汗淋漓地走进宫中,以为外面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就要他静下心来,慢慢地说。
    
“我这次外出,遇见一个很奇怪的人。”季梁告诉魏王说。
    
“这个人怪在什么地方呢?”魏王这几天被大臣们反对发兵攻打赵国的事,搅得昏头转向。听见说遇到怪人,感到很新鲜,催着季梁说下去。“事情是这样的,”季梁接着说,”我在路上碰到一个坐在马车上的人,正往北方赶路,我问他到哪里去呀?他回答说要到楚国去。我告诉他楚国在南方,怎么往北方走呢? 他不以为然地说:‘你不用担心,我的马跑得快极了。’我又劝告他说:‘马跑得快又有什么用呢?你是方向搞反了!’他依然十分自信,说:‘你瞎嚷嚷什么呀?我有很充足的路费。我的车夫有很娴熟的驾驭技术,何愁走不到楚国呢?’我知道再劝也没用,叹了口气说:‘可惜你把好车好马用歪了,你这样走下去,离楚国不是越来越远了吗?’那个人不再答话,驾着车还是向北方飞驰而去。”
 
“真是一个怪人!”魏王感慨地说。
 
“这个人能不能走到楚国,这不用我们担心。”季梁不失时机地转换了话题:“可是如今大王要发兵攻打赵国,却直接关系到我们魏国的成败得失。大王依仗地域辽阔,兵精粮足,就无缘无故地去攻打赵国,借以扩张魏国的领土,成就霸主之业。可是,这样不明智的行动,必然遭到赵国和天下人民的强烈反对,那么,大王要做天下霸主又怎能够得到呢?这种举动越多,离大王的目的地就越远,这同驾车向北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又有什么两样呢?”
    
魏王听了季梁的话,没有像以前那样大发雷霆,而是夸奖季梁说得很有道理,当即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六、优旃三次谏秦帝

优旃是秦国的宫殿演员。别看个儿矮矮的,长得挺丑,可是能说会道,令人发笑。    
    
初冬的一天,秦始皇在宫中设宴,犒劳文武大臣。不巧下起了雨。在宫外台阶下站岗的卫士们,衣服淋得湿漉漉的,一个个冷得嘴唇发紫,牙齿打颤。优旃唱了一段戏,走出来看到这种情景,同情地对他们说:“我来想办法让你们休息。不过,一会儿我呼唤你们,你们就得高声回答说‘有!”卫士们点头称是。
    
优旃回到宫中,高声呼道:“卫士们!”卫士们在外面齐声答道:“有!”优旃说:“你们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却要在雨中站立着,而我虽然长得又矮又小,却很幸运地在宫中休息呢。”
    
秦始皇听出优旃在诉说卫士们的艰苦,就说:“一半卫士,回屋休息,到时再出去换岗。”
    
又有一次,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议,想修一个几百里长的大苑囿,养各种各样珍兽奇禽,供他玩赏。优旃故意赞叹地说:“陛下,这主意真是太妙啦!多养些兽在里面,待敌人打来,您只要命令它们用角去抵挡就是了。”秦始皇笑笑,放弃了修大苑囿的想法。
    
秦始皇死后,儿子胡亥为秦二世。为了使京城咸阳,更加美观,竟下令把城墙油漆一遍。这下可要消耗很多很多钱财、劳力呢。
    
优旃听了这命令,拍手吟唱道:
    城墙漆得溜光光,
    敌寇来了不能上;
    城墙漆得油荡荡,
    敌寇一爬准粘上!
    
优旃唱完,却又故作为难的样子说:“只是油漆过的东西,不能曝晒,要阴干,漆才不会脱落。我看陛下还是先建一座能把整个城罩起来的大屋子,再油漆城墙吧。”秦二世一听,只得摇摇手说:“那就算了吧。”

七、 赵后婉词责齐王

齐王想讨好赵国,派了一个使者,去看望赵威后。赵威后接过使者递上的书信,放到案桌上,也不拆读,就问使者道:“这几年,贵国的收成好吗?百姓还好吗?齐王也好吗?”    
    
齐国使者,见赵后把齐王的书信,置之一边,心中不悦,又听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和百姓,最后,才问齐王,更是不满。

他提高声音说道;“尊敬的威后,我奉齐王之命来看望您,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如何,却先问起年成和百姓了,这不是尊卑贵贱颠倒了吗?”

威后笑笑说:“我可不敢苟同你的话。试想,如果齐国颗粒不收,百姓们就不会存在。没了百姓,哪里还有国君呢?我问的话,恰恰是先根本、后枝节的。”
    
使者撇撇嘴,站在那里没有答理。
    
“齐国有个叫钟离子的隐士,他很好吧?”赵威后也不计较使者的态度,继续说了下去,“这个人对于没粮的人,他都给他们东西吃!对于无衣服的人,他都给他们衣服穿。他是个帮助齐王抚养百姓的人,为什么现在还没让他 功成名就呢?”
    
齐国使者静静地听着,原来傲慢轻侮的神色,减少了许多。“还有个叫叶阳子的人,常常同情那些丧妻丧夫的人,抚恤那些失去父亲、没有孩子的人,救济贫困穷苦的人,补助那些衣食不足的人。这样一个辅助国君、养育齐国百姓的人,为什么到如今,还没有发挥他的作用呢?”威后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使者坐立不安起来,不时地瞅着威后的脸色,见她仍像原来那样温温和和的,才安下心来,继续听下去。
    
“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也很好吧?她摘掉自己的首饰,至老不嫁,奉养父母。这是一个引导百姓 一心向孝的人,怎么至今仍未受到齐王的接见呢?两个贤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没有受封。齐王如何能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尽管赵威后的语气,仍是那样的平静温柔,可是,齐国使者的脸上,己渗出一颗颗汗珠。
    
赵威后似乎没有看见使者的窘态,缓缓地站了起来,在房子里踱着步子。突然,她像看见一个丑陋的怪物、令她厌恶似的,带着十分不快的语气说道:“于陵仲子还在吗?这个人,上,不对齐王称臣,下,不治理自己的家,对自己 不求结交诸侯。这样一个引导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掉他呢?”

使者满脸通红,大汗淋漓,唯唯而退。
    
(均据清代御定《渊鉴类函》)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