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祖逖自避难,更关心难民(数文)

曾敬贤


【正见网2018年02月26日】

一、孔融让梨

古代有个孩子叫孔融。当他四岁分梨时,就能把比较大的梨让给哥哥,自己拿小的。他这样做完全正确,因为他做的家务比哥哥少。我们现代都讲平等,要跟孩子平等。这话对不对?那就看我们如何去理解。在人格上应该平等,我们尊重孩子的人格,而不是附属在我们身上。但是孩子还小,他的人生经验,跟我们是否平等?不平等,对!他的人生阅历和智慧跟我们也不平等,我们要引导他,要教育他。所以要有长幼尊卑,孩子对长者才能生起恭敬心。假如都平起平坐,他对长者将如何恭敬?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理解这个平等。

当孩子有了长幼尊卑的观念,他才知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假如父亲上班还没有回来,儿子就大摇大摆,筷子也不拿,就用手抓着吃起来。长此以往,他就会我行我素,“苟不教,性乃迁。”好性格变坏了以后,便很难教。

孔融让梨给他哥哥吃,所谓是“财物轻,道义重。”哥哥拿到了弟弟给的梨,对弟弟就应该更加爱护和关怀。

有人问:“孔融少时能让梨,后来让出个什么样?”那就请你一展慧眼:

附录:【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孔融(153~208)东汉末臣、文学家。字文举,鲁国(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少有才名。曾任北海相。后入朝为将作大匠、太中大夫。门第高贵,“智能优赡,溢才命世。”(《三国志•孔融传》)。善诗文,与王粲等人,并称为“建安七子”。

二、士选让产

在古代,有位读书人,名叫张士选。他父亲过世较早,所以他的叔叔就来抚养他。等到他十多岁能独立了,叔叔就跟他说:“我们把财产分成两份,一份给你,一份给我。”

可是,张士选立即就对他的叔叔说:“叔叔,你有七个儿子,应该分成八份,而不是分成两份。”叔叔依旧坚持说:“不行,这是分给你父亲的,这是分给我的,分成两份就好。”张士选确确实实感受到,要永远不忘叔叔的恩德,如果他真的拿了那么大一份,其他兄弟的心就不平,所以他坚持让叔叔分成八份。后来叔叔确实就把家产分成八份。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家庭一片祥和。

如此一让,让出了什么?让出了自己的德行,提升了自己的心性。自性之中,具足了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吉祥,而这些就是无量的财富。所以,当我们的自性与德性相应的时候,其后福无穷。为什么说积阴德的人,会有好的果报?因为阴德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

后来,张士选要到京城去考试,刚好遇到一位算命先生,看了他的面相后,就告诉他,你积了很厚的阴德,这次考试,一定会高中,而且你往后的子孙,也会非常荣显。其实这些结果,我们都可以从因果的来龙去脉中,推算出来。他不只积了阴德给后代,也做了良好的榜样,垂范后代子孙。

三、姐弟互相关心,各尽道义

明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名叫陈穗,陈穗有一个女儿,没有留下名字,所以史书上记载是陈穗之女。她的父母去世较早,留下陈穗之女和两个弟弟,一个五岁,一个六岁。她已经到了要出嫁的年龄,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了解她家庭十分富裕的状况,对她家的财富,虎视眈眈。姐姐也觉察到了,绝对不能离开弟弟,一定要好好把他们抚养长大,所以她就决心暂时不嫁。

她也很有智慧,了解到亲友们都在虎视眈眈。有一天,她就做了很多好菜,在门口点了蜡烛,点了火把。

亲戚们都乘机来到她家看看,她就很大方的把他们请进来:“来来来,不要客气,来吃点东西。”她对这些亲戚愈客气,亲戚们愈觉得惭愧。我们是来察看有什么下手之处,结果人家这样客气对待我们。这些亲戚都说,我刚好走到这里,蜡烛熄掉了,我是进来点蜡烛的,没有其他的事。

她用善巧圆融的态度,把这个危机化解了。这些亲友,从此以后,就没有再到家里来骚扰。他们也感受到,姐姐已经决心要好好抚育两个弟弟。后来两个弟弟都长大了,并且也都成家立业,她才出嫁。

那时,她已经四十五岁,终身没生孩子。她的弟弟,就把她接回来奉养到老。上天一定会垂爱这些真正有道义之人。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们要有坚定、正确的信心,去做人处事!如此才能心安理得。

四、佳英抚侄

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女士叫章佳英。她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了,所以她从小就是孤儿。她有三个兄长,可是三个兄长,也很早就过世了,她就跟嫂嫂一起,照顾她的侄儿们。很不幸,她的三个嫂嫂,也都陆续去世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章佳英就抱定宗旨:一定要好好把自己的侄儿们,抚养长大!所以她终身没有出嫁。她用真诚的爱心,去爱护这些晚辈。后来,她的晚年,也赢得了晚辈对她的奉养。

五、紫荆树死而复活

隋朝时,有三个兄弟,老大叫田真,两个弟弟叫田庆、田广。父母都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产分为三份,准备分家。所有的东西都分好了,他家门口有棵紫荆树,这棵树如何分?三兄弟都说,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这样也公平。话才讲完,没有多久,这颗紫荆树,立即就枯死了。

田真毕竟读过书,一看到紫荆树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气连枝”的古话,“我们兄弟要分家,要把树分了,树已经感受到这种不仁爱、不友善的行为,立即就枯死了。”田真想:我们不能连树木都不如,应该要友爱才对!他把这种感受,讲给兄弟听,希望我们是同气连枝,都是父母所养育的,父母不愿意看到我们分离。

后来,三兄弟就没有分家,又住在一起。结果这颗紫荆树,没过多久,它自己又复活了!看来,万物确实都是有感知的。连树都可以感觉到家庭失和而枯萎,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每一分子都团结和睦,而欣欣向荣!

六、祖逖自避难,更关心难民

晋朝时,有位读书人叫祖逖。当时国家不太稳定,北方五胡乱华。他不得已,只好去逃乱。许多百姓都愿意赶着他一起逃乱。这样,他就带着好几百户人家,一起迁徙到淮泗这个地方,去躲避战乱。

他从小就很有侠气,很会照顾人。如今在路上,他把自己所有的车马,都让给年长的人坐,他自己都是徒步行走。还把家里所有的财物、药品,统统拿出来给大家用,就这样,一路照顾着所有逃乱的人。

当时,晋元帝很敬佩他的德行,封了他一个官职。他做官也很好,胸怀雄心壮志,抱着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国家失去的疆土,再夺回来。果然在他一生当中,晋朝很多的土地,失而复得。

在这次避难的过程中,祖逖也是时时都为所有人的生活着想,到达了目的地以后,教给他们如何去耕作,如何才会有好的收获。遇到一些(因为战乱被遗弃在荒山野外的)骨骸,祖逖就组织大家,把这些骨骸统统埋好,还举办了一些祭祀的活动。他的行为,令老百姓十分感动。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很多长者在聊天中说:“我们年纪都老了,能够遇到祖逖,就好象自己的再世父母一样,我们死而无憾。”

祖逖这种仁义之心,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平民百姓。祖逖去世的时候,所有的百姓,就好象失去了父母那样的悲痛。

(以上均据《渊鉴类函》)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