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漫步〗金银花

天一


【正见网2003年06月14日】

金银花又名“忍冬”。在宋人张邦基所撰《墨庄漫录》中有一段关于忍冬的记载:宋徽宗年间,蔡京、高俅之流专权,刀兵四起,祸患无穷,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就连寺庙里的和尚也只有靠挖野菜充饥度日。

这里说的是苏州太平山白云寺的几个和尚,见到山涧枯木上长出一大丛蘑菇,颜色鲜艳,质厚光滑,就欣然采了下来,回到寺院煮熟便吃。不料到了半夜,众和尚腹中绞痛,恶心呕吐,口流痰涎,头昏眼花,眼看生命危险。

时值阳春三月,山上百草茂盛,山风吹来一阵阵花蕊清香。其中一个和尚猛然想起有一次寺中一和尚背上生了一个大毒疮,高热,神昏谵语,病情万分危急,恰遇清禅师云游过此,就到山上采了一大把鸳鸯草回来(当地人叫金银花为鸳鸯草),加了一把甘草和少许米汤煎成浓汁,分几次饮用,很快就把毒疮治愈了。和尚想既然此草能治毒、解毒,也许也可以解食菇毒。眼看生命危在旦夕,他顾不上许多,抱着一线希望,采了鸳鸯草回到寺中,也不煎煮就放在口中生嚼起来,其他几位也效仿。结果只有那些嫌药味苦涩,不服食鸳鸯草的丧命于蘑菇中毒,凡服药的都奇迹般的得救了。

关于忍冬解蘑菇毒,南宋文学家洪迈(公元1123-1202年)在《夷坚志》中亦有记叙:“中野菌毒,急采鸳鸯草啖之,即今忍冬草也。”

在民间,关于金银花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丁香河边上,住着一对善良、美丽的孪生姐妹,姐姐叫金花,妹妹叫银花。一天黄昏,姐妹俩看见一只大狼正在追赶一位遍体鳞伤的瘦弱女子,立即上前解救。狼被赶跑了,可这女子却伤势很重,全身发热起红斑,必须用深山野林中的一种“仙草”才能治好。于是姐妹俩不辞辛苦,在深山老林中找到了这种仙草。不幸姐姐在途中遇难,妹妹也因过度疲劳,身染重病,姐妹俩双双地离开了人世。为了不忘金花、银花的救命之恩,这女子在她们的坟上种了这种仙草。每年夏天开花,先白后黄,交相辉映,人们因此将它们取名为“金银华”。

金银花为多年生半常绿灌木。它们是忍冬藤上所开的花,因其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金银花牵藤挂蔓,生长迅速,绿叶密生,夏季繁花密布,清香宜人,它既是美花,又是良药。

历代医家用于清热解毒,似以金银花为先,且推之为外科圣品,治疮疡之要药。忍冬藤疏通经络,人人皆知,却不知忍冬藤之花金银花通络与藤同,而力尤倍之。金银花气甚芬芳,味甘兼苦,性微寒无毒,它既解毒清热而又无苦寒损脾碍胃之害,通脉溶栓,无动血耗气之弊,实为药中善品。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周围血管的慢性炎症病变,在中医属于“脱疽、脉痹”等病范畴,病因至今未明确,其根本病理机制是毒壅脉痹,治疗方法是通脉散毒,金银花是治疗其症之良药。

当今时下萨斯猖獗,用一些中药,适当配伍,加几分善心,可自利并利他人。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