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首重德性,次重功劳(三文)

郑重


【正见网2016年12月05日】

一、楚庄王打猎和宴会

楚庄王喜欢打猎,臣下劝谏道:“如今晋、楚两大强国,实力相当,又关系着天下霸权的争夺。随时可能一战,您这样沉迷于打猎,不太好吧?”

楚庄王说:“我知道。所以我正是借着打猎来寻找人才。敢用棍棒对付虎豹的,我就晓得这是勇士;敢空手和犀牛搏斗的,我就晓得这是力士。田猎完毕,我从分享猎物的情形,就能判断出谁是仁者。正是靠着打猎,我才能找到这三种能让楚国强大的人才。”

有句话说:“人有专一坚定的心志,则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是对的。”这好像就是说的楚庄王。

有一次,楚庄王大宴楚国的文武官员,宴会一直进行到日落,忽然一阵狂风,把烛火都给吹熄了,有人趁黑,拉扯庄王嫔妃的衣服,纠缠中,嫔妃拉断了对方的帽带。

座中被调戏的妃子,向庄王告状,并要庄王命人点亮火烛,看看座中谁的帽带是断的。

庄王说:“让他们喝醉酒而有失礼举动的人,是我。我又怎么可以为了表现妇人贞节,而侮辱了国士呢?”

于是,庄王下令:大家一起把帽带拉断。然后,叫人点亮火烛,喝酒尽欢。

两年后,晋、楚交战,有一位勇士,总是领头冲锋陷阵,五次会战,都为楚国立了大功。

胜利之后,庄王好奇的问他:“我自认为平时并没有特别厚待你,为什么你这样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杀敌呢?”

这个勇士说:“我是犯了重罪,早该死去的人了!两年前,在您的宴会上酒醉失礼,被拉断帽带的就是我。虽然您当时对我不加罪责,但我怎么敢因为没人知道事情真相,就不报答您的恩德呢?”

二、楚庄王胜而思危,饮食不安

楚庄王降服郑国,又大败来援救郑国的晋军,建立了楚国的霸业。在凯旋回郢都的途中,经过申侯的封邑,申侯献上饮食招待,楚庄王却彷佛闷闷不乐,久久不进食。

申侯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向庄王请罪,庄王叹口气,说道:“不是你的问题。我忧心的是,我听说:国君本身的才能,是第一等的,又有智慧能力更高的贤人为师,来教导,则可以成为全天下的王者;若是第二等国君,而能得到贤人的教导,依然可以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至于才能低下的第三等国君,如果底下臣子的才能,都还不如他,便只有成为亡国之君了。我认为自己,只是个第三等的国君。而今天楚国的群臣却都还不如我,这不就说明:楚国只有灭亡一途吗?而且我又听说,每一个世代,都有智慧才能高人一等的贤人。既然天下明明有贤人,偏偏只有我得不到,你说,我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吃饭呢?”

申侯说:“您这是胜而思危,国家会长治久安。”

三、首重德性,次重功劳

晋文公流亡国外时,陶叔狐(人名)始终跟随着,侍奉他,等到晋文公回国登上君位,对辅佐有功的人,行了三次赏赐,却不见陶叔狐列名其上。

陶叔狐问咎犯(人名):“我跟随君王在外十三年,辛苦侍奉。如今三次行赏都没有我。到底是君王忘了我呢?还是我做错了什么呢?”

咎犯告诉文公,文公说:“我怎么会忘掉陶叔狐呢?但我以为,那些能用仁德教导我,使我人格健全的人,应该得到最高的赏赐;其次是能劝谏我,让我不会犯错的人,这是第二等;然后是危难时誓死保护,让我安然脱险的人,我列为第三等;这三次赏完了,就轮到辛劳的人了,其中陶叔狐是最辛劳、出力最多的,我怎么会忘掉他呢?”

周朝的内史(官职名)叔舆,听到这件事,赞美晋文公,说:“晋文公大概会称霸吧!以前的圣王,都是重视德性先于功劳。文公在这方面,正是如此。”

(以上均据西汉刘向《说苑》)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