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粗叙(十):植物与动物的意识

陆章


【正见网2016年03月05日】

十六、植物与动物的意识

一些科学家用测谎仪探测到植物有听觉和视觉的感知能力。中国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关于树木拥有与人类互相理解和沟通的能力的记载。

据《酉阳杂俎》中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长安兴善寺的庭院里有几棵素和尚亲手栽植的青桐树。朝廷的公卿们经常到庭院里游览。素和尚栽的这几棵青桐树每到夏天就会流淌树汁,经常会沾到寺里拜佛的人的衣服上,这些树汁就像油一样粘稠而且无法洗掉。昭国的郑相曾与丞郎带了一些随从也来这里避暑,因为讨厌这几棵青桐树淌出来的树汁,便对素和尚说:“这些树汁太可恶了,干脆弟子把这几棵青桐伐掉算了,我砍伐一棵青桐就给你栽一棵松树行不行啊?”到黄昏没有人时,素和尚开玩笑地指着这几棵青桐树说:“我种了你们二十多年了,你们流这么多汗干什么呢?别人都向我投诉你们。明年如果你们再这样流汗,我把你们当木柴烧了。”自此之后这几棵青桐树就没有再流树汁了。如果这个记载是真的话,这些树难道听懂了素和尚的话了吗?它们似乎不仅能够听得见,听得懂,甚至还能按照素和尚的话去做了。

网上有报道说福州鼓山涌泉寺里有三棵“痒痒树”。如果有人去挠它,整棵树便会抖动同时发出“咯咯”的笑音,据说如果挠的时间越长树的笑声就越大。植物怎么发出笑声呢?难道痒痒树也有了因被善意地亲近而感到快乐的观念了吗?

还有一个关于树的故事更为神奇。金代古籍《续夷坚志》中记载,金代的京城中有一个官员叫徐伟。某晚,他梦见一位身穿绿袍的高个白发老人来拜见他。老人对他说:“我日后定会遭受刀劈斧砍之灾,我今天来是请求你到了我遭难的那一天,希望您出手能保全我,使我不受灭顶之灾啊。”徐伟醒后梦景历历在目。后来徐伟调到山东泰安做太守。上任不久,泰山庙发生了火灾,皇帝下令重新修复泰山庙。为了修庙泰安境内的大树都在砍伐之列。在泰安东六十里莱芜的高白村中有一棵古松,枝干茂盛荫蔽二亩地,也在采伐的范围之内。村里的父老们向太守徐伟哀求请他放过这棵树。徐伟突然想起以前做过的那个梦,便同意了村民的请求,免除了砍伐这棵古松树。当晚徐伟就梦见身穿绿袍的老头前来道谢,原来梦中的绿袍老人就是这棵古松精怪啊!

无论是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或者是古代典籍的记载里植物体现出来的思维程度都非常让人惊奇,而动物的思维就更富有智力了,同时还有了很朴素简单的情感。

当然动物的思维程度还是没办法和人相比,但动物富有情感的思维已经温暖的出现了,还拥有了一份亲历的记忆。记忆是比较通俗的说法,记忆其实就是信息程序存贮系统。

条件反射就是典型的动物在过往的生存经验中存贮的信息程序,这种信息程序在特定的条件下就会自动地启动运行,从而对动物发出指令作用。诺贝尔奖获得者俄国生物学家伊万·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巴甫洛夫注意到狗在嚼吃食物时淌口水,狗在吃东西时唾液分泌行为反应被巴甫洛夫称为是一种动物本能的反射。巴甫洛夫还观察到,较老的狗一看到食物还没有开始吃就已经开始淌口水了,狗的视觉所获知的信息也可使狗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了,使动物产生条件发射的原因是因为动物在过去的取食经验中形成了一个信息程序。

贮存的大脑里的内容不变的信息程序在人的大脑中体现出来就是观念,在更大的生命层面比如团体、民族、社会和国家的层面上的体现就是群体观念,更大的生命层面还有更大的观念的形式。无论是低级生命还是高级生命都会受到观念的影响,并在各种观念的支配下发生各种行为。

生命在特定的经历中形成了某种观念,然后贮存起来变成一种成型的、稳定的信息程序。观念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观念过于强大以后,这些强大的观念便反过来控制了人。

外在的集体观念和内在的个体观念共同制约着人,人在集体观念与个体观念的支配下成为观念的奴隶,观念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生命会被这些观念完全操纵了。

比如强迫症的行为就是被个体观念强制控制的特殊表现形式。有人每次洗手一定要洗固定的时间左右才会觉得干净;有人每次進卫生间一定要用固定数量的手纸;有人每次穿衣服时一定要左袖伸固定的次数,右袖伸固定的次数,然后才肯把衣服套在上身,或者出门时必须先迈左脚或者右脚,要是某一次却迈错了,他会退回来,重新迈脚走出门去。

集体观念中的社会道德也是制约人的主要方式。当社会的观念都还是觉得做奸夫淫妇去破坏别人家庭是不道德行为的时候,人们就不敢公开这样去做,如果做了便会招来全社会的责备。

动物也有了简单的观念,所以动物也是主要依靠各种经验与记忆来生活的,但奇怪的是动物们常常能够预测到将要出现的暴雨、火灾、地震,这就不是记忆所能带来的习惯性行为了,而是属于动物先天的本能在起作用了。这种本能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动物具备着比我们人类更强大的直觉意识功能。

十七、深情的动物社会

海里许多的鱼过着群居生活,它们列队前進,不时的变幻着阵形,从不混乱,比职业军队还专业,军队运动阵形的灵活度是绝对比不了鱼群行动的协调程度。军队的阵形在打仗时要被敌军拦腰冲击几次便会乱套了,可是海里的鱼群被猎杀者怎么冲击都会马上恢复完美阵形,鱼群里的每个成员随时都能调整好自己每时每刻最新的动态位置,以保持最完美的整体阵形,人类的军队永远不可能训练到鱼群的协调程度。

蚂蚁和蜜蜂也是一样的。蜜蜂群在整个山上飞,当其中一个蜜蜂发现了花蜜的时候,它只需要回蜂巢简单地飞一个8字舞,其它的群内的蜜蜂就可以在不需要它带路的情况下,各自纷纷飞向花蜜采集处,简直比美国的谷哥地球的定位还有精确。我们现在用谷哥地球去定位寻找目的地也不可能达到蜜蜂的程度。

现代生物学里称蜜蜂是通过8字舞和摇摆舞来告诉蜂巢里的蜜蜂们关于蜜源的定位消息,说蜜蜂是借用太阳和蜂巢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体姿态变化来告诉蜜蜂们蜜源所在的坐标,这是很牵强的理由,根本就说不通。

大家知道地理位置定位是很复杂的,我们人类那么复杂的语言都不一定能精确地表达出来,蜜蜂的8字舞那么简单怎么可能编码那么复杂的地理定位信息呢?真要如此,谁能把这个所谓的8字舞编码方式破译出来卖给谷歌公司那不是要发大财了?你仔细去看一下谷歌地球的定位有多复杂就知道地理位置定位根本就不是一个蜜蜂的8字舞可以解决的,真的这个8字舞编码方式的说法要成立,那么蜜蜂的编码方式的智能程度就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美国谷歌公司了,已经超越了全人类的目前所有的地理定位编码方式了。

这些群居的生物之间肯定有着比我们人类更紧密更有效的联系方式,而且它们和大自然是之间也没有我们人类这么多的间隔,所以它们能很准确地感受将要发生各种激烈的地质现象,不过这些超越现代科学认识水平太多的现象并不是我们想讨论的范畴,我们还是先从动物的情感方面作一些简单的了解。

《圣师录》里记录着这么一件事。元朝元贞二年,河北柳家燕巢里的一对燕子因某天晚上家里人举灯驱赶闯進家里的蝎子,雄燕在梦中受到惊吓摔了下来,被猫叼去吃了。雌燕痛苦悲鸣着不停地盘旋在院子里似乎痛不欲生,过了几天平静下来后,依旧守护着燕巢哺育着里面的两只幼燕,幼燕长大后就一齐飞走了。第二年,却只有那只雌燕飞回来,仍旧住燕巢里,燕巢里好像有两只卵,柳家的人很关心雌燕,暗想它要是能有一个新伴就好了,因为放心不下,等雌燕出去时便悄悄爬上去看,却发现仍是去年的残壳。从此以后,春来秋去,每年都看见雌燕只身飞来,然后又孤身远去,历时六年,七年后就再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

我们把这个故事放在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那么久远的事了,谁能知道是真是假呢?其实故事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基点和角度,这就是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最大的区别。物质科学在一些错误基点上发展出来了现在的科学,所以它一直强调的是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的精确性和真实性,但生命科学更关注从什么基点和角度出发。我们只是认为这个故事很感人,所以就把它收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动物是有情的。

动物有情感这应该是没有人会有异议的。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宠物是很依恋人的,因为它们也有了简单的情感,其实现代生物学者也是承认这个的,他们对动物智力的研究也有不少的成果了,他们也观察到了动物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各种不同的情感观念。诸如对爱偶忠贞的观念或者是竞争冷漠残酷的观念,甚至还能展现出类似中国儒家的忠孝等雏形观念的动物行为方式。

一些能发出声音的昆虫会用不同的鸣叫声、不同的曲调来表达它们的喜怒哀乐;另一些不会发声的昆虫,则用它们的舞蹈、发光、动作来传递很简单的思维信息。

猴群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存在着听觉、视觉、触摸等多种交流的手段,猴子互相理毛的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触觉社交方式,猴子们相互理毛、抓虱子是猴群内各成员之间主要社交方式,猴子会用这些行为来表达友谊亲情、或者是暗示互相之间结盟或者是讨好巴结。日本的雪猴据说还会在吃马铃薯前用河水清洗干净表皮上的泥土,它们居然有卫生观念的雏形了。

狗在出行时经常在公园椅、树根、花池旁、电线杆下等明显标志物上撒尿,它留下自己的气味来划分它的势力范围,告诉其他的狗这是它的地盘,这说明狗也有它们的圈地运动了。

英国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在非洲坦桑尼亚丛林中对黑猩猩群進行了长达三十年的研究,珍妮写的《非洲灵猿》、《情同手足黑猩猩》中的众多事例说明黑猩猩已经具有表达情感、使用工具、学习技能等一系列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能力了。

非洲丛林里的黑猩猩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懂得会用一定的方式来将感情表现出来,会用拥抱来相互问候致意,用亲吻来表达情感,当然还有一些人们熟知的方式如彼此梳理毛发来進行交际。黑猩猩比人类的发音少,更多是依赖形体动作来交流情感,例如它们会用摇晃树枝表示愤怒等。

珍妮在研究中还发现黑猩猩会把一根细细的枝条修理整齐,然后把它捅進白蚁窝里,等一会再拿出来,树棍上的白蚁就成了它的食物,这一捕食行为已经成为现在众所周知的黑猩猩会使用甚至制造简单工具的证据了。黑猩猩还会将嚼过的树叶放在树洞中,用这种海绵似的工具来喝树洞中的积水。

珍妮在非洲拍摄的影像资料里,小猩猩守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替母亲驱赶苍蝇,最后因悲伤过度而死。

类似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典籍也记载了许多,诸如《圣师录》、《酉阳杂俎》、《警心录》、《池北偶谈》、《开元遗事》、《搜神记》等里面就收录了许多关于动物的复仇、报恩、忠义、情爱、救主等感人故事,受儒家影响的古人详细记载这些故事的目的可能想借这些故事来教育百姓,意思是连动物都能够有这么富有美好道德观念的行为,作为人更应该多行善积德和爱护亲人了。

动物有情感虽然这一点是被公认了的,但某些记载中的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仍然是让人惊奇的。陈朝的惠度未出家前曾在剡山射杀了一头孕中的母鹿,母鹿受伤后仍然坚持产下一头小鹿,惠度看着那个垂死的母鹿忍住痛苦用舌头把小鹿的身体舔干才死去。惠度深受刺激扔掉弓箭出家为僧,在嵊县东修建了惠安寺。后来在母鹿死去的地方长出一种草,人们为了记念此事便把这种草称为“鹿胎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