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粗叙(二):谁能告诉我们物质到底是什么呢?

陆章


【正见网2016年02月07日】

三、谁能告诉我们物质到底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近代科学的物质观发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

古希腊时代城邦林立,每个城邦各自实行完全不同的城邦管理制度。雅典城邦实行宽松的民主政治;城邦儿童从七岁起就由国家抚养接受严格军事训练的斯巴达城邦则实行国王掌握统治权的君主制;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实行议会制。雅典是当时最强盛发达的城邦国家,雅典当时出现了许多对西方后世影响深远的学者,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以及狄摩西尼等等。

现在历史学界通常承认的原子学说最早提出者是古希腊爱奥尼亚学派学者留基伯。据说就是留基伯提出了物质构成的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物质世界里最细小而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在当时的词意也是不可再分割的意思。他认为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自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里运动从而构成了万物。

留基伯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在他的学说基础上進一步发展完善了原子论,他认为一切物质都由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在体积上是无限小的,世界上没有比它再小的东西了,因而它是不可再分的。无数的原子在无限的空间或虚空中运行。原子是永恒存在的,没有起源,既不可分,也看不见,相互间只有形状、排列、位置和大小之区别。

近代科学界的原子论者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原子论观点,认为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砖块,万物从物质而生,湮灭后又复归于物质,物质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物质是世界整个演進过程中绝对唯一的起点和终点。

在哲学界近代唯物论者也欣然接受原子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唯物论哲学,他们甚至认为物质及其性质必然独立于精神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物质作为恒定不变的东西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凑巧的是近代物理学似乎也证实了唯物论对物质的判断。

十七世纪,牛顿在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牛顿力学,后来的物理学家们以此为基础发展成了经典物理学。让以疑惑不解的是作为猜测中玫瑰十字会的成员,牛顿的一生中写作的宗教学著述比自然科学方面的著述更多,但他的宗教著作人们往往都视而不见。

许多文章经常这样形容牛顿,说他常常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纽扣不扣,不修边幅地走進大学餐厅去吃饭。

牛顿反对用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来将宇宙解释为一部譬如一座大钟的纯粹的机器,他曾经说:引力解释了行星的运动,但却不能解释是谁让行星运动起来的。上帝统治万物,知晓所有做过和能做的事。

万有引力理论的发明时间据说是在一六六六年。那一年牛顿再次离开了剑桥大学,回到了住在林肯郡的母亲身边。某些无法证实的说法还声称他就是在那里的一座花园中沉思散步时受到一个落地的苹果启发而发明了万有引力。

牛顿还在物理学中全面地引入了数学,他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之一,牛顿用数学来推算由运动定律中产生出来的运动方程。自他以后物理学界开始用微积分来解决力学问题。牛顿继承了古希腊的原子论把物质归结为具有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的集合。

据说牛顿当初建立质点概念是为了方便计算整体运动的固体,但质点概念在液体、气体乃至热现象中的应用也获得了成功。科学界就开始把所有能够具有机械运动的物质形态称之为实物。当时的自然哲学又把实物称为实体,这样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就在把物质归结为物体,進而把物质看成实体的过程中形成了现代社会的物质观。

质量在牛顿力学中有着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牛顿把质量定义为物质多少的量度,因为在规定条件下的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在规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始终如一。

质量从此被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属性,被看成物质不灭或实体不变原理的主要依据。

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认为物质是绝对实体的唯物论在二十世纪里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到今天仍然处于统治地位的通行哲学。

由于经典物理学成功还曾经使一些科学家产生了一种让人惊异的幻觉,那一个传说中击中牛顿脑袋的苹果让科学界的人们从地上捡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在这亘古的大地上人类近代科学所建构的物质观念似乎从此变得无比的坚实,天国却似乎要从此化作了虚幻。

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世界上能够有巨大发现的时代已经完结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已经走到头了,不可能再有什么新发现了,这种观点据说曾经在那时的科学界中相当流行。

据说当时有一个很著名物理学家还说:“当然无法绝然肯定物理科学不再会有像过去那么惊人的奇迹,但非常可能的是大部分宏伟的基本原理业已确立,而今后的進展仅在于将这些原理严格地应用于我们所关注的现象上。在这里测量科学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定量的结果比定性的结果更为可贵。一位卓越的物理学家曾经说过,物理科学未来的真理将在小数点六位数字上求索。”当然了,科学界这种疯颠的想法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二十世纪被爱因斯坦打破了。

有些文献记录中称,某一天,爱因斯坦在家里弹奏钢琴,间或停下来在纸上写一些东西,而且还不停的自言自语地说:“我得到一个巧妙的想法,非常美妙的想法。”还说:“这是很困难的,我仍需要進行工作。”然后走上楼回到他的研究室,一直在房间里呆了两星期,最后他走下楼来,脸色苍白,神情稍显疲倦,他把两张纸放在桌上说:“这里就是我的发现!”,那上面写的据说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开始揭示了质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相对论证明了质量与速度有关,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其质量是不同的。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那么问题就来了,能量在过去的观念中并不是实体啊!如果借用中国古代道家的虚与实的关系来理解,能量不是一直被理解为虚的一面的东西吗?物质不是一直被理解为实的一面的东西吗?虚可以转化为实,实又可以转化为虚,这种理解还是经典的物理学中的认识了吗?物质到底是什么呢?科学界又不得不重新面对这个问题,牛顿所建立的物质是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集合的观念就不再那么绝对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