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求问心无愧的古代官员

宋堂


【正见网2015年07月29日】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亲自教诲他学习,教他用草杆在地上画笔画、学写字。后来,欧阳修考上了进士的第一名,入朝为官。

(1)为人说公道话 不求回报

范仲淹因言被贬,大臣大多救援范仲淹,只有司谏(官名)高若讷独认为应罢掉范仲淹的官。欧阳修写信责备高若讷说:“不知人间有羞耻事”。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上交给朝廷,欧阳修被贬到外地当小官。后来范仲淹出使陕西,管到欧阳修,要报恩。欧阳修笑着推辞:“昔日之举,岂是为自己的利益?只需同退,不需同进,就可以了。”不求回报。

(2)耿直之臣 自有明君赏识

欧阳修论事时说话直,别人视他如仇人,唯独皇帝奖励他敢说真话,当面赐给他品服,皇帝回头对侍臣(太监)感叹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怎么处得来?”皇帝虽然觉的欧阳修太直,相处不来,但皇帝却让欧阳修写“起居注”,如实记录皇帝的言行。按照惯例,必须面试才能任命,但皇帝深知欧阳修为人正直,特别下诏免除面试,就任用了他。

皇帝专门挑了个说话直的人,写“起居注”,一点不担心他把皇帝的错误毫不隐瞒的记录下来,实在是有容人之量的明君。

(3)劝阻杀降 救人性命

保州发生兵乱,被平定后,大将李昭亮、通判(官名)冯博文私纳妇女,欧阳修将冯博文逮捕入狱。刚开始发生兵乱时,朝廷许诺招安后免他们死罪,这时却把他们都杀了。胁从的有二千人,分别交给各郡看守。这时富弼担任“宣抚使”,担心以后生变,要把胁从的二千人在同一天杀掉。他与欧阳修相见,半夜,避开众人,把此事告诉了欧阳修。欧阳修说:“祸莫大于杀降,况且是胁从的人?既然不是朝廷的命令,(如果)有一个郡不听从,(没被杀掉的人还是会)作乱啊。”富弼醒悟,打消了杀掉这些人的念头。欧阳修的一句话,救了二千人的性命。

(4)遏制陋习 提携后辈

欧阳修担任嘉祐二年的科举录取官。当时考生崇尚写用词怪癖、艰涩难懂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痛斥、抑制这种文体,凡是这种文体的考生都不被录取。考完后,那些崇尚写怪文的考生,等候欧阳修出来,嚣张地聚在欧阳修的马前吵闹,街上的巡逻兵不能制止;然而,写怪文的陋习,从此改变了。

欧阳修奖励引进后起之秀,唯恐不及,他赏识的人,有很多成为名人。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原来都是普通的布衣百姓,未为人知,得到欧阳修的推荐,才闻名、显达于世。欧阳修对朋友,朋友活着时,则提携;朋友去世了,则回护其家。

欧阳修还奉旨编写了《唐书》(《新唐书》)。

(5)为政宽简 不扰民

欧阳修担任“龙图阁学士”、到“开封府”任职,他不像包拯那样威严,办案简易,按照常理去判,不求留下赫赫的名声,京师也治安很好。

欧阳修以高风良节自持,数次被污蔑,在青州为官,因请停止散青苗钱,被王安石诋毁,故而,请求告老还乡。去世后,被封为“文忠”的谥号。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陷阱在前面,他仍向前行不顾。多次被放逐,志气不变,坦然自若。刚被贬到夷陵时,没有消遣,就取来旧案反复查看,发现冤案、错案不可胜数,于是仰天长叹:“偏远的小邑,尚且如此,天下(的冤案)就可知了。”自此,遇事不敢忽视。

(6)但求问心无愧 秉承父母教诲

欧阳修为官的多个地方,不见政绩,不求声誉,宽容简单、不扰民,百姓都觉得方便。有人问:“您为政宽简,政事却不荒废,是什么缘故呢?”欧阳修说:“以放纵为宽,以忽略为简,则政事荒废,民受其弊。我所谓的宽,是不苛急;简,是不执著于琐碎小事。”

欧阳修幼年丧父,他母亲曾对他说:“你父亲当小吏时,常夜里点着蜡烛看着文书叹气。我问为什么,他说:‘遇到死刑的案子,我为囚犯寻求生路,却不能得到。’我问:“生路可以求来吗?‘你父亲说:‘寻求生路而不得,则死者对我无恨了。’”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教诲,终身按照父亲的夙愿去做。

(参考《宋史》)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