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救助他人就是救助自己!

慧勉 整理


【正见网2014年04月10日】

一、周勃重新认知爰盎

周勃任丞相,上朝完毕回家,总是兴致冲冲地一路小跑,很是得意。汉文帝向他恭敬施礼,还常常目送他走出朝廷。郎中爰盎,向文帝进言说:“周勃丞相是什么样的人?”文帝说:“社稷重臣。”爰盎说:“周勃是人们所说的那种功臣,可不是社稷重臣。丞相要是在陛下面前自高自大,陛下又不谦让,这就是君臣失礼,我认为陛下不应该对周勃采取这种态度。”后来上朝,汉文帝就理直气壮起来,周勃也就显得谨慎多了。

过了一些时日,周勃埋怨爰盎说:“我和你哥哥很要好,而你却在背后捣我的鬼。”爰盎却始终不表示歉意。

在周勃到封地上任的时候,有人上书,告他依仗封地谋反。周勃被拘留后,请求正名,列位公卿大臣,没有一个敢出来为他说公道话的。只有爰盎站出来,说明周勃无罪。周勃获得释放,爰盎出力很大。周勃觉得爰盎为人方正耿直,很不一般。从此以后,便虔敬肯切地结交爰盎。

(事据《汉书》)

二、司马光视功名如过眼云烟

北宋宝元一年(纪元1038年)3月,十九岁的司马光,考中了进士。按照惯倒,发榜以后,朝廷为新考中的进士们,举行一次盛大的喜庆宴会。

这一天晚上,宴会大厅,红灯高照,喜气洋洋。进士们穿着华丽的衣服,胸前戴着皇帝赏赐的鲜花,满脸喜气,鱼贯而入。只有司马光,穿着朴素的衣服,连鲜花也不佩戴。

喜宴结束后,司马光和同科的朋友,同乘一辆马车回家。路上,朋友说:“君实(司马光的字),功名真使人增加光彩呀!今天晚上的喜宴,使我永世难忘!”

司马光严肃地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仁义。以崇高的道德,去获得别人的尊敬。功名富贵,原是身外之物,就象眼前飘过云彩和烟雾,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事据《宋史》)

三、救助他人就是救助自己!

当初,爰盎(又称袁盎。《史记》称他“仁心为质,引义慷慨”)做吴国的丞相。那时,他的部下从史(人名),与爰盎的婢女私通。爰盎知道了,却不告诉任何人,仍象原来一样对待从史。有人告诉从史说:“主人已经知道你与他的婢女私通。”从史便吓得逃走了。

爰盎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骑马把从史追了回来,并成全了从史和婢女的婚事,保留从史的职务不变。

后来,爰盎到汉朝做官,奉命出使到了吴国,被吴国关押起来。从史恰好在看守爰盎的那支部队里当司马。

这时正逢天气寒冷,士兵饥渴,从史便用自己的全部家当,换了二石好酒,让守卫西南角的士卒们,喝得烂醉。这时,从史趁夜深人静之际,把爰盎带了出来,说:“你可以放心地逃走了,吴王决定明天天一亮,就杀你。”

(事据《史记》)

四、墨子的“兼爱”

有一次,墨子的弟子问墨子:“先生,现在天下危害最大的是什么?”

墨子说:“国与国互相攻打,家与家互相吞并,人与人互相残害。这就是现如今天下的大害呀!”

“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呢?”

墨子回答:“这是因为人们不互相敬爱产生的。国君只爱自己的国,不爱别的国;大夫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一般人只爱自己,不爱别人。人们不互相敬爱,必然发生战争。”

弟子说道:“你的意思是说,只要人人都相敬爱,人人都互利互助;国君、大夫、百姓、父子、兄弟都不分彼此的相亲相爱,就会给双方带来好处?”墨子肯定的讲:“正是如此!”

这就是墨子“兼爱”的思想。

(事据《墨子》)

五、徐公的待客之道

徐公被任命为杭州路主官,有一天,他管辖下的一位总管和一位万户,到他家来拜访,他用接待宾客的礼节,请他们就坐。恰好有个书吏,从外面进来,见到这种场面,便慌忙避开。

等到客人走后,书吏进来对徐公说:“总管和万户,都是你下属官员,受你这么体面的接待,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徐公说:“在公府,有地位高低的区别;而在家里,就应有主客之分。我们这些身居要职的人,只要做到清正廉洁,那么下属自然会敬服,何必用威势和骄横,去压制他们,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尊严呢?”

书吏听完,觉得徐公正义厚道;自己心中,感到十分惭愧。

(事据郑瑄《昨非庵日纂》)

六、率家人抵御倭寇

明代,从纪元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日本海盗集团,不断从海上袭击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城镇和乡村,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给当地人民,造成了严重灾难。当时的老百姓都叫他们是“倭寇。”

当时已当上南京国子监的李贽,回故乡奔丧的时候,倭寇正十分猖狂。为避开倭寇的残害,他们白天隐藏在山里或是森林的深处,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匆匆赶路。就这样一直走了六个月,才回到晋江。这时候,故乡已经被倭寇劫掠了好几次。老百姓都组织起来,同倭寇进行斗争。

李贽简单的处理完了父亲的丧事,就率领兄弟和侄子们,投入了保卫晋江城的战斗。他不辞劳苦,不怕危险,白天黑夜的和乡亲们在城上巡逻。有好多次,李贽冒着倭寇射来的雨点般的利箭,沉着指挥众人还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在为父亲守孝的三年之中,李贽没有吃过几顿安稳饭,没有睡过几次舒心觉。

(事据《明史》)

七、郭子仪斥儿辈是奴才!

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早些年在担任河中节度使时,下令禁止无故纵马奔跑,以免践踏农田,危害百姓。违犯者处以死刑。

郭子仪夫人乳母的儿子,违犯了这项禁令,被军中执法官都虞侯,杖击而死。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哭着向郭子仪告状,诉说都虞侯的放肆无理,郭子仪却把他们喝斥出门。

第二天,郭子仪对属僚们唉声叹气,达四次之多。大家都不明白原因,就慢慢询问节度使为何叹气?郭子仪说:“我的那些儿子,都是些奴才!”随后便告诉大家他叹气的原因说:“他们不赞成我的执法官(指都虞侯)秉公执法,却来怜惜他们母亲奶妈的儿子违法被杀,这不是些奴才,又是什么!”

(事据《唐书》)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