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精选今译:巧拙好孬之论,标准在于是否益民

郑重


【正见网2013年05月19日】

【原文】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刻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墨子•鲁问》

【今译】

春秋时代,鲁国有一个著名的能工巧匠,名叫公输般,人称鲁班。有一次,鲁班用木块和竹片,精心设计制成了一只鹊鸟。开动机关,这只木头鸟儿,竟象活的一样,拍拍翅膀就飞上天空。飞啊,飞啊,它在天上整整翱翔了三天,都没有落下来。满城的军民百姓,无不仰头喝彩,鲁班也自以为世上没有再比这做得更巧的东西了。     

墨子对鲁班说:“你做的这只鹊鸟,根本不算巧。”

“什么?”鲁班很生气,反问道:“我这还不算巧?”

墨子回答鲁班说:“是啊!这只鹊鸟,还不如马车轴上的一块木销子(木匠砍一块木片,击入木噐之空隙处,使其更坚固。俗称“屑子”)。木匠一眨眼砍出的三寸木销,便能承载五十石重的货物;而你煞费苦心做的鸟儿,对人民、对社会,又有什么益处呢?”

“这个……”鲁班答不上来,鲁班真的讲不出自己创造的鹊鸟,对人民有何益处。

“因此,”墨子说:“任何一种技艺,凡对人民有益的就叫做巧,就是好;对人民无益的,就叫做拙,就是孬,就是不好!”

【附言】

墨子认为技艺的巧与拙,好与孬,判断的标准,在于是否对人民、对社会有益。这很重要!韩愈讲:“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对广大人民有益的事,便去做,符合仁义就是好,反之就是不好,就是孬。一切知识分子,一切能工巧匠,都要把自己的业务技术,贡献到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事业之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