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精选今译:清官形象,跃然纸上!

郑重


【正见网2013年04月30日】

【原文】  

戎自华州刺史徙观察使。将去,民拥留于道,不得行,乃止传舍。民至,成欲脱其靴以留遗爱。时诏使尚在,民泣诣使,请白天子,求戎还。使许诺,戎呵止之。众曰:“留公而天子怒,不过斩吾二三老人,则公不去矣。”戎乃乘夜单骑亡去。民追不及,乃止。

——《唐书•崔戎传》  

【注释】

戎:崔戎,字可大,唐朝人,宪宗时做过观察史。  徙:调任,调职。传舍:驿站。   诏使:传达皇帝诏书的使臣。    白:告诉。

【今译】

崔戎自华州刺史调任观察使。将要离开华州前往就职,老百姓簇拥着,在道路上集体挽留。

崔戎不能够前行,便在驿站停下来。老百姓赶到后,都想脱下他穿的靴子,留作纪念。当时,传达皇帝诏书的使臣还在,老百姓哭泣着拜求使臣,请他告诉皇上,要求崔戎还任华州刺史,使臣答应了。崔戎呵斥并阻止他们。大家说:“把您挽留下来而使皇上愤怒,不过杀掉我们两三个老人,那么您就不会离去了。”

崔戎便趁着嚣夜里,一个人骑马逃去。老百姓追赶不上他,才停了下来。

【附言】

故事里的崔戎,是一位清官良吏的形象。崔戎要离职他任,受到了华州百姓的集体挽留,说明他为当地人民做了好事,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爱戴,而挽留又是极其诚恳的,又说明了崔戎受爱戴的程度之深,是百姓眼里的清官。

崔戎受到诚挚的挽留,内心不会不受感动,但作为一名官吏,他不能不听皇帝的命令,所以只好找机会偷偷地溜走就任,可见他又是皇帝眼里的良吏。

这个故事,并没有讲崔戎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也没有讲崔戎是如何地听命于皇帝,但通过挽留和偷偷溜走两个情节,就已成功地塑造了崔戎的清官良吏形象。可谓要言不繁,一以当十之笔。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