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2年09月15日】
从前,杨朱离开沛城南游,老子向西去秦国。
这一天,他们二人在大梁的郊外相遇。于是二人结伴同行。
半路上,老子仰天叹息说:“开始,我以为你是个可教之才。现在才知道你简直不可教诲。”
杨朱听了,默默无言,继续赶路。
到了旅店,杨朱亲自给老子递上洗漱的水和面巾,然后把鞋子脱在房门外,进到屋内,向老子行鞠躬之礼。
杨朱恭敬地问老子:“方才在郊外,先生为何说我不可教诲呢?想来我肯定有什么过错。刚才,因为在路上行走,不得空闲,我不敢动问先生。现在先生有空闲了,所以,我冒昧地向您请教。”
老子说:“你走路的时候,高昂着头,大步向前走,目中无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看到你这个样子,谁还能跟你一起相处呢?你要记住:最洁白的东西,看上去好像是污浊的;德行高深的人,表面看上去却很一般……”
杨朱肃然起敬,说:“谨听教诲!”
杨朱原先很骄傲。
他离开沛城的时候,旅店的人,将他迎进送出;老板亲自站在他旁边伺候;老板娘为他送面巾餐具;坐着休息的人,见了他,赶快站起来;正在灶前烤火的人,见了他马上离开,退出灶口的位置,让他烤火。
后来,杨朱返回沛城的时候,神色变得随和。旅店老板见了他,很随便地与他打招呼;旅店的人,也敢同他开玩笑;还敢和他争抢座位。
笔者附言:
这个故事,用老子的话来讲,就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白若污,大勇若怯,大贵若辱。在道家看来,真正德行高深的人,反而能去掉非誉巧拙之心,不骄不躁,平易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就是得道之人。
知识小字典:
杨朱,魏国人,又被称作杨子、杨生,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生卒年月不详,大约晚于墨子而早于孟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其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