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延龄裕后的好办法(共四文)

陆文 整理


【正见网2012年06月15日】

一、延龄裕后的好办法

据《善余堂笔乘》记载,程夷伯,二十九岁那年,一天晚上,梦见他的父亲对他说:“你今年会死,可请觉海救你。”程夷伯醒来后,不知道怎么办。有一天,他遇见一位四川僧人,会看相,拜问其法名,号觉海,便向他求问自己的寿命,对方说:“您的寿命很短促,恐怕不能到明年了。”程夷伯恳切地请求他救一救自己,觉海就找一杯水,向水中吹了一口气,叫程夷伯喝下,并且说:“今夜如果有好梦,就来告诉我。”

这天晚上,程夷伯梦见到一官府,看见左边走廊下站立的男子、女人,都衣帽整洁,面露喜容;右边走廊站立的人,都披枷带锁,绳索捆绑,痛哭流涕。旁边一个人说:“左边是建桥修路人,右边是毁路坏桥人,如果要延寿,你可以从这两种人里面选择…...”

程夷伯醒来后,就发心去修补桥梁、道路,不遗余力,因此而忘掉了别的一切。几年以后,才遇到觉海。觉海对他说:“你的寿命,已经延长了。”

以后,程夷伯享寿九十二岁,子孙五代昌盛。
 
周氏按曰:造桥和拆桥,明明两种人;善报和恶报,明明两条路。若说无因果,必定遇大祸。
   
二、建桥得福报

昆山人周季孚,富裕并喜欢做好事,到了中年还没有儿子。后来迁移去苏郡,遇到一个奇人,那位奇人告诉他说:“你命中无子,一定要求子的话,就应当造三百座桥梁,才能得子。”

周季孚说:“我没有这样大的财力,怎么办?”有人说:“桥不限大小,也不一定都要去新建,只要能够修补缺陷,也可以凑足数目。”周季耍很高兴地听从了他的话。

从此以后,周季孚凭自己的力量,能造就造,能修就修,从不感到厌倦,等到满足三百数目时,已经六十岁了。此后,他的妻子连生三个儿子,都成为名儒。其中一个是地方上有名的蔡先生的女婿。周公(周季享)去世时,是康熙四十九年,享寿八十四岁。

周氏按曰:一座桥梁修成,就能给无数人带来好处,何况三百座啊?理所当然应该变无后为有后。并且,他的命数已经不限于今世的福报了。
   
三、毁桥获罪,文人尤须自警

江宁府的贡院前面,是秦淮湖,向来没有桥梁,过路人都要坐船。

康熙甲辰年间,有一个大商人到这里坐船,碰上手里缺零钱,船主逼迫索取,商人发怒说:“我到这里建一座桥梁都很容易,还吝啬你这几个钱吗?”船主争论不休,引来大批旁观者,商人当即嘱咐仆人:取来二千金买木石。建桥的工匠,请一位僧人去招集。

建桥期间,僧人露宿工地,主管各项工作,不怕劳累,忙了一年后才建成。

丙午年秋试,江宁府没有一个人考上,文士们把怒气,都发泄到新桥身上。有几个考生,就将此事,呈报于官府当事者,要求把桥拆毁了。僧人气愤得投湖自尽。

没有多久,倡议拆桥的为首者,亲自见到僧人前来责问他,并历数其罪过。那个首倡毁桥者,知道自己遇上了鬼,非常惊慌,立即吐血而死。僧人则飘然而去。

周氏按曰:考试失败是偶然的事,怎么能够与桥挂上钩呢?如果因为桥有阻碍,也应当去想想榜上有名的人,是些什么人?读书学道,动不动就说以古人为师,为什么做起事来,就不想到济人利物呢?考试失败固然可恨,但是如果考上了,想的只是养妻养子,买田买房,结交官吏,横行乡里,使善良的人,畏如虎狼,这样的目的对不对呢?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就正应该去建桥修路,以增福德。怎么可以去拆毁桥梁,以求取功名呢?少数文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众多过往之人,这种损人又害了自己的行为,今世文人,尤须自警!

四、《国策去毒》

战国七雄混战时,人多好狠逞强,钩心斗角,全用小人心计做事。所以小人看见,就拍掌叹赏,以为别人有本领;君子看起来,就只有感慨叹息,感到这些人太可怜了。譬如鸩酒,暂时止渴,但致人死地。

平湖地区的陆稼书先生,选辑《战国策》,把那些将士用贪、用诈的事情,全部删除,仅留一些好事,把这几十篇文章,取名为《国策去毒》。陆先生真是读书有眼力的人,不被古人所误导。

周氏按曰:知道《战国策》有毒,那么就可以知道秦汉以后的书,也不免有毒,只不过毒性不同,明眼人仔细观察,才可以看出。即使像陆先生的著述,阐明书理固然很多,但其中也有落于俗套,附和俗见的地方。因此我读陆先生的书,就用陆先生读《战国策》的办法,并不是轻易诋毁陆先生。书是天下公共的东西,道是我本性中固有的理。爱先生,就不敢谄媚先生、曲从先生了。(笔者附言:此周氏读书法,可贵之至言也!)

(均据清代周思仁《安士全书》)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