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做人必须知道什么叫“仁”(外六篇)

严自律


【正见网2011年03月27日】

一、做人必须知道什么叫“仁”

吴祜调往胶东,担任郡相(相当于后世的太守)。他的下属,有一位乡官,名字叫孙性。孙性家里很穷,私自用征收上交的民钱,买了一件衣服,送给自己的父亲。

孙性的父亲气愤的说:“有吴祜这样的好相,怎么能忍心欺瞒他?你赶快回去,向吴祜认罪。”

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来到相府自首。吴祜屏退左右,问他是怎么回事?孙性将父亲讲的话,完完整整的叙述了一遍。

吴祜说:“你为了给父亲买衣服,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是,你现在已经知道过错,这就说明你知道什么叫‘仁’了,一个人懂得‘仁’,并且按仁的含义去做,就能成为一个好人。”

吴祜让孙性回家,去感谢父亲的教诲;并仍将衣服给他,让他带回家,送给他的父亲。

二、君量宽,臣自忠

唐太宗平定王世充后,缴获了大量的文件,其中有属下大臣,私自与王世充联络结交的文书(信函)数百件。唐太宗令杜如晦主管此事,说:将文书交给相关机构的官吏保管。

不久,唐太宗便从宫外听说:有的大臣要自杀。唐太宗于是重新取来那些文书,在文书外面,包上许多层东西。然后,命宦官把这一大包文书,沉到滹沱河中,使得无法查验。

那些与王世充过去有联系的官员,心上的一块石头落地。他们都感谢皇帝的宽大,尽心竭力的为朝廷效命。

真是:君量宽,臣自忠!

二、贪官暴虐,自食其果

有一个贪官,平时依仗权势,欺压邻里。有一天,他的仇人,乘他不在家中,杀了他的全部家人,并放火烧了他的屋宅。

邻居互相告诫说:“假若我们去给他家救火,火灭后,我们非但无功,他反而会诬蔑我们趁机偷窃他家的财物。那时,官司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假若我们不救火,依法不过是受仗刑一百。”

邻里们都甘愿受仗刑,而坐视其大片房屋,被烧成灰烬,所有的物品也被烧光。

这乃是那个贪官,平时施行暴虐的报应。

三、唐太宗雅量高致,体谅入微

唐太宗在玄武门宴请群臣,席间表演歌舞。歌舞的编导者,将“破阵乐”改名为“七德舞”,赞颂唐太宗的功德。

萧瑀观看后,认为此歌舞,未完全反映出唐太宗的功德,请求加上擒获刘武周、薛仁杲、窦建德、王世充等战争的内容,作为保留节目,以后再不断的演出。

唐太宗说:“他们都是一时的英雄(指刘武周、薛仁杲、窦建德、王世充等人)。朝中大臣,有的曾在他们手下工作过,如果他们观看歌舞时,看到他们旧主的屈辱之状,能不伤心吗?”萧瑀连连点头,谢恩而退。

四、人情喜怒无常,应耐心对待

因为妻子和母亲不和,陈邦佐想找人商议,将妻子赶出家门。他问唐一庵,唐一庵回答说:“人情喜怒无常。怎能因为她与你母亲失和,便轻易抛弃。过些时候,你母亲心气平和了,你后悔还有什么用?此时你应该委曲求全,耐心对待。在她们之间,你要多多调停。”

不多久,她们婆媳二人,果然和解。

陈邦佐死得早,其妻寡居贫困,但她能坚守节操,没有再嫁。

五、对官卑家贫者,应予关照

明朝大学士高拱,上奏明世宗:“国家使用人,不使其在本地为官。这样他就只有对百姓、国家的责任,而避免亲戚、乡情的拖累。但对学、仓、驿、递等官,他们官卑家贫,应该予以关照。这些官吏,一旦被任命到远方任官,有的人因贫困而弃官,无法前去上任;有的人前去上任后,因贫困而无法返回故里。其孤独之状,实在让人可怜。最近,朝廷允许教官在本省出任,我请求对其他官职(指仓、驿、递等类之官)也循此例,允许他们在本省出任。”

明世宗批准了。

六、“京师就应该是这样!”

东晋康帝建元年(343―344年)间,京师秩序杂乱,奸盗很多。康帝想将居民以五人为一伍,组织起来,发给证件,以便于检
查,监督。

王仲实对康帝说:“京师繁盛,四方之人,都在此地汇合。如果一定要带着证件,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不可能实行长久。正如谢安所说的,“京师人多,事多,管理京都的官员应该:度量宽洪,作风谨细,秉公执法,吃苦耐劳,不厌其烦。京师就应该是这样,‘不尔,何以为京师?’(如果不这样,那还算得上是京师吗!)”

七、 行善得善报之一例

明朝的顾愚逸,是顾东桥先生的父亲。他在除夕晚上,看见一个小偷,藏在自己家里的炉灶下面,于是把小偷叫出来,把自家过年准备的鱼肉,分给他一些,又送给他五百文钱,善意的劝他:以此为本钱,不要再偷东西。然后将他放走了。

一年以后,这个小偷,在晚上经过顾愚逸的家门口,见他家门口有一个吊死的人,就偷偷的把这个上吊死了的人,转移到其它的空旷地方。免得给顾愚逸带来麻烦。

(以上均据郑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