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心平气和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1年11月18日】

【原文】

对曰:“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1)。故《诗》曰:‘德音不瑕(2)。’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左传.昭公二十年》

【注解】

(1)心平德和:心情平静,德行修养平和。此指脾气温和不暴躁。
(2)德音不瑕:德音是没有暇疵的。此句诗出自《诗经.豳风.狼跋》,瑕,音侠,原指玉上的斑点,此指缺陷。

【故事阐述】

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景公有一天打猎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车赶来。景公说∶“只有据与我相和啊!”晏子回答说∶“据和你只不过是相同而已,哪能说是相和呢?”景公说∶“‘和’与‘同’有什么差别吗?”

晏子回答说∶“有差别。相和就像做羹汤,要适当地调配佐料,使各种味道相调和,才能做出美味的料理。君臣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可以的,臣下应進言指出不可以的,让可以的更完备;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不可以的,臣下应進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如此,政事平和,百姓无争斗之心。

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好的乐章,是由不同高低、快慢、刚柔…等各种音符,相互搭配组合而成,才能调和出优美的音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内心得到平静,德行就能趋于平和。所以《诗经.豳风.狼跋》说∶‘德音是没有瑕疵的。’

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他只会对国君的说法同声应和,就像把清水加到清水里去调味,谁会想吃呢?又好像琴瑟专弹一个音符,谁会想听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呀!”

后来,原文中的“心平德和”逐渐演变为“心平气和”这句成语,形容心情平静,态度温和。

【讨论】

(1)晏子用什么比喻“和”?
(2)晏子认为身为臣子对国君应该如何谏言?

【造句练习】

例:王老师的脾气很好,总是心平气和的教导学生。
例:这家餐厅的老板对于顾客的任何要求,都能心平气和处理,使客人满意,所以生意特别好。

【相似成语】

平心静气

【课后时间】

在下面四字成语中,请找出多余的字删除并重组。

( )生意轩昂气色∶神采焕发,气度豪放昂扬的样子。
( )牛对马衣哭泣∶比喻夫妻共度穷困的生活。
( )雪花炭中欢送∶比喻在艰困危急之时,给予人适时的援助。
( )行天地马羊空∶比喻才思敏捷豪迈,文笔飘逸脱俗。

参考答案∶

意气轩昂、牛衣对泣、雪中送炭、天马行空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