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辞官偿债(外六则)

史鉴 整理


【正见网2010年12月20日】

刘熙载辞官偿债

刘熙载,字融斋,兴化人,清代经学家。刘熙载当翰林时注重操守,清贫到雇不起仆人,到上书房值班总是怀揣食物前往。

每当逢年过节,太监都会按惯例向官员索取红包。一天,一个小太监来到上书房,一看刘熙载正在用老瓦罐煮粥,惊讶的问:“您吃这个?”呆了一会儿,开不了口,就走了。时间一长,刘熙载更加窘迫,都要揭不开锅了,还欠了一屁股债。刘熙载于是辞去翰林,请假游历山西,寄居在某同年進士家中,教学生赚学费。刘熙载把学费收入都攒起来偿还旧债,他借亲戚朋友的钱,即使一两银子也如数偿还,而且没有不按时偿还的。

徐少渔病危不忘还钱

钱塘人徐少渔曾经从蒙古人彝斋那儿借了一百块银元。借债日期是光绪庚寅年八月朔日,约定一年后偿还,不立借据。第二年辛卯年八月初,徐少渔触了暑气,得了病,危在旦夕。徐少渔在病榻上呓语时,总是喃喃自语说:“借彝斋的钱,还期快到了,我要是死了,怎么办?”他妻子金氏听到了,劝他说:“你现在正病得厉害,医药费急需一大笔钱,而且你又没立借据,没有履行约定的必要,你就别操心了!”徐少渔说:“他因为信任我才不立借据,我怎可自失其信?”当即指着枕边一个箱子说:“里面有一柄玉如意。两件狐裘,你可以拿去换钱。”妻子叫仆人到当铺当了九十元回来,徐少渔又借了别人十元,于是将一百元如期还给彝斋。几天后,徐少渔的病竟痊愈了。

吴彦甫虽游戏事不失信

清代侍郎吴彦甫在北京时,一天在同乡家喝酒。喝完之后大家行酒令,谁输了就罚谁在第二天当东道主,请大家吃晚饭。结果吴彦甫输的次数最多。当天天气骤寒,吴彦甫回去就疾病发作。大家知道了,都劝他养病要紧,别请客了。吴彦甫不同意,仍然发请柬招客人来,叫家人准备宴席。有人诧异,吴彦甫说:“这虽然是游戏事,我也不想失信。”客人来了,吴彦甫仍然抱病出来招待客人,直到宴会结束。

蔡?字据在心不在纸

蔡?,字勉旃,吴县人,重承诺,讲义气。有朋友某某将一千两银子寄存在蔡?处,不立字据。不久,朋友某某亡故。蔡?招朋友儿子来,将一千两银子归还给他。朋友儿子老实本份,不敢接受,惊讶的说:“咦!没有此事!谁会寄存一千两银子却不立字据呢?而且我父亲没有告诉我。”蔡?笑着说:“我的字据在心,不在纸。你父亲了解我,所以不告诉你。”

程晋芳、袁枚不爽游约

程晋芳,字鱼门,江都人,祖辈世代经营盐业,家资殷富。程晋芳却手不释卷,购书五万卷,不问生产,到晚年家徒四壁。

程晋芳与袁枚是好朋友,他客居南京时,曾与袁枚相约同游雨花台。约定的日子到了,却风雨大作,有人说别去算了。程晋芳说:“袁枚是讲信义的人,我和他约好了却不去,难道让他独自守信等我吗?”程晋芳于是打伞穿木屐冒雨前去,途中非常狼狈,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程晋芳到了雨花台,袁枚的厨师已经在那儿准备了。一会儿袁枚也来了,雨也歇了,两人于是一起赋诗饮酒,以此为乐,流连忘返,到傍晚才回去。

程晋芳后来成为進士、翰林院编修,在北京做官却穷到不能举火,于是前往毕秋帆处讨生活,谁料到陕西一个月就逝世了。袁枚将借程晋芳五千两银子的借据付之一炬,并抚恤程晋芳的遗孤。

周轼重承诺

周轼,钱塘人,经商重承诺,不勾心斗角。周轼在江浙做生意,起家时只有中人之产。康熙辛卯年,周轼钱庄遭到强盗洗劫,南北商人们寄存的银两全部损失。事后周轼倾家荡产如数偿还,说:“宁可我一无所有,也不要连累顾客。”顾客们更加叹服,于是后来顾客盈门,周轼晚年竟富甲一方。

易寿彭送快信不失信

清末邮局兴起,繁华都会都开展了快信业务,有专门邮差负责投递。快信邮差风雨无阻,即使半夜三更也动身赶去。长沙邮差易寿彭负责送快信。宣统辛亥年夏五月的一天,易寿彭冒着大风暴雨送信,途中风吹折了一棵树,树枝正好压在他背上,易寿彭血流遍体。易寿彭仍然忍痛疾奔,将快信一封封投递完毕,回到家已经傍晚了。家人责备他为什么不早点回来就医,易寿彭说:“我送的是快信,怎可以因我一时受伤就失信?”

(据《清稗类钞》)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