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85):向古易慎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8月27日】

向(ㄒㄧㄤ?)。(xià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姜姓,炎帝神农氏之后。神农氏有位裔孙名向,被封为诸侯,所以后代子孙便以向为姓。

2、出自于祁姓,帝尧的后裔。周代有向国,姜姓,都国于向(今山东莒县南部)。后来国家灭亡,因此向国国君的后代便以原国名为姓。

3、出自于子姓,汤王的后代。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有个儿子,名叫泌(音ㄒㄧ?),字向夫,世代为宋国卿士,因而世代子孙也姓向。
  
【郡望】

河南郡:汉高祖改秦朝三川郡为河南郡,辖境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伊水下游一带,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堂号】

1、中和堂:后汉向长,隐居不仕,性尚中和,精通《老子》和《易经》。自己穷得吃不饱,穿不暖,别人送给他的东西,他留够自己用的,别的仍退还给人家。他常常说“富不如贫,贵不如贱”。在儿娶女嫁之后,他出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2、淑均堂:蜀汉将军向宠,为中都督。诸葛亮对后主夸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历史人物】

向秀

向秀(?―约275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另著《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向秀少年时即为同郡山涛所知。在山涛的接引之下,结识嵇康与阮籍,同为“竹林之游”。向秀所著一书、一论、一赋三种作品,均为问鼎之作:其《庄子注》开创注《庄》新思路,后人难望其项背;《难养生论》匠心独运,与嵇康难分高下;《思旧赋》更是堪称绝唱,魏晋时期无赋可与之比肩。

关于向秀注《庄子》,还有个有趣的插曲。开始向秀注释的时候,嵇康说,《庄子》中的玄言妙旨会被注释弄得僵滞,以前也没有一个较好的注,向秀不如不注。后来向秀把注基本写就,拿出来给嵇康看,嵇康才知道向注使《庄子》的理更加美妙,因此对向秀的才识大为叹服。

向秀与嵇康关系最密,同时又通过嵇康结识了东平人吕安。嵇康“性绝巧而好锻”,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二人在嵇康家门前的柳树下打铁自娱,嵇康掌锤,向秀鼓风, 二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自得其乐,同时也为了“以自赡给”,补贴一点家用。向秀还经常去吕安家帮他侍弄菜园子,三人可谓情投意合。


古(ㄍㄨˇ)。(gǔ)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周族先祖古公?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姓。根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父也就是周太王,而后代子孙便以古为姓。

2、以邑名为姓。根据《潜夫论》资料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的记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今河南省鹿邑),所以后人以斜音古成为姓,之后去掉成字,而改单姓古。

3、出自于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

4、回族中有古姓。自唐初進入中国,后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名字首音。另外根据江苏扬州的一位中学退休教师古城厚先生说,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到北宋时迁至扬州。而在《扬州府志》有记载。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位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

【郡望】

1、新安郡:秦置新安县,故址在今促池境内,属宏农郡,汉代因之.东晋末分置东垣县.北周保定间置中州,建德间废,改置新安郡。隋开皇改郡为谷州.后谷州与新安郡交相代替,大业初省东垣入新安,唐贞观间移治于今新安,后不复变。

2、新平郡:隋末以北地郡之新平县置新平郡,武德元年改为豳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州,后曾一度改为新平郡。治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下辖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辖区约当今陕西彬县、长武、旬邑、永寿等县地。

3、河内郡:楚汉置郡。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一带)。
 
【堂号】

1、新安堂 源自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魏书•地形志》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

2、古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国宝堂。

【历史人物】

古公?父

古公?父是周王朝的奠基人,被称为周朝的“太王”。他“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是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古公?父原是一个小国豳国的国君。当时,西北边地的戎狄進攻豳国,“欲得财物”。给了财物以后,他们还不满足,又要再来進攻,欲得地与民。豳国百姓被激怒了,纷纷主张打仗。

这时,古公说:“老百姓拥立君主,是希望君主保护老百姓的福利。现在戎狄想来攻打我们的目地,是因为我有了土地和老百姓。老百姓在我这里,和在他那里,只要生活的好,那有什么关系呢?现在老百姓们为了我个人的原因去打仗,用杀死别人的父子的手段去达到我当君主的目地,这样的事,我不忍心去做!”(原文: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我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因此,古公?父只带了近亲私属一群人,学他的祖先不?一样,离开豳国,迁徙到梁山西南的岐山之下定居。

古公?父的这个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不仅原来豳地民众扶老携幼,离开戎狄而追到岐山来,照旧跟着他。而且附近的邻国,也久仰古公的仁义贤名,都来归附于他。他们开垦耕地,進―步发展农业生产。
  
古公废除了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建筑房舍,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又设宗庙,立太社,设立各种官职,来办理各种事务。民众都谱歌作乐,歌颂他的功德。
  
古公?父奠定了周人国家的基础,被周人尊为太王,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盛世的关键人物。


易(ㄧ?)。(yì)

【历史来源】

1、来自于姜姓,以易为姓。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赢得武王信任,便封他于齐。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姜尚的后代便是以地名作为姓。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来。

2、出自于齐大夫易牙之后,以先人的名字作为姓氏。春秋时有齐王的宠臣壅巫,字牙,因采食于易邑,也叫易牙。此人精于烹调技术,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管仲死时曾说易牙“杀子适君”,违反人情,不可重用,但齐王不听。管仲死后,易牙与竖刁、开方共同专权,齐王病了以后,他们趁机作乱,杀掉大批官吏,并将太子赶出皇宫,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后来被其他的大臣所杀。易牙的子孙因而以易为姓。是为山东易氏。

3、出自于姜太公后裔,以封邑名为姓。根据《姓氏考略》记载,姜太公后裔有被封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一带),且以封邑为姓。是为河北易姓。

4、以地名为姓。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古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人民以地名为姓。

5、出自于少数民族源流有易姓。彝、水、苗、土家、纳西等族均有易姓。

【郡望】

1、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2、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堂号】

纯孝堂、植栗堂:宋朝时,易延庆为奉礼郎,出任临淮县县令。后因父丧守墓而辞官,服满又任大理丞。后又因母丧回家葬母,他母亲生前爱吃栗子,于是他守墓时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墓前又生出两棵灵芝。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

【历史人物】

易元吉

易元吉(约活动于十一世纪后半叶),湖南长沙人,字庆之。自幼聪颖,很早就因善画得名。最先他工画花鸟,后来看到了另一位北宋善画花果名家赵昌(活动于十一世纪前半)的作品,深感折服。同时他也认知到,只有摆脱前人的画法习惯,超越古人的所见,方能成为名家。

于是他到了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搜奇访古,并且深入万守山区,对猿猴獐鹿等动物作近距离的观察。另外他也在长沙住所后方,开辟假山假水,蓄养水禽山兽,藉着小洞窥看它们的动静作息。如此经过长期努力,终能将眼中所见,藉画笔全然表现,同时呈现出盎然的生趣。治平元年(1064年),景灵宫建孝严殿,易元吉受召入宫,画迎厘斋里皇帝座后的屏风;又于开先殿西廊画猿,不久染疾而去世。


慎(ㄕㄣ?)。(shèn)

【历史来源】

1、源自于姬姓,以先祖名字为姓。春秋时期的禽滑厘是墨子的弟子,他的字为慎子,所以后代子孙便以他的字作为姓。

2、源自于芈姓,以封邑名称为姓。春秋时期的楚国太子白公胜的后裔中有的被封在慎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作为姓。根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个地方叫慎县,是白公之邑,因此后人便以地名为姓,望出天水。

  另外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楚过时期的慎邑在今安徽省颍上县西北

【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西历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当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东汉永平十七年(西历74年)改为汉阳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啁(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其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地。

【堂号】

敦睦堂

【历史人物】

慎东美

慎东美(生卒年待考),字伯筠;钱塘人。宋朝逸士,工书画。为人狂放而不愿受约束。曾到京城应试,见试院森严,便说:“就这样对待天下的士子吗?”于是,拂袖而去。

秋夜,慎东美于钱塘江边等待观潮,在沙上露坐,设置一大酒樽及一酒杯,对月独饮,意象傲然飘逸,吟啸况然自若。顾子敦正巧碰上了,也准备了一酒杯,就着他的酒樽坐下与其对酌。期间,慎东美不闻不问,顾子敦也不和他说话。酒喝完后各自散去。

宋嘉佑年间,慎东美由宰相韩琦推荐,入朝做官。慎东美工书,王逢原赠之诗,极称其笔法,评曰:“铁索急缠蛟龙僵。”就是指他的笔力老劲、飘逸,不迎合时俗。苏东坡见其题壁,亦曰:“此有何好,但似篾束枯骨耳!”(这有什么好,就像竹扫帚、枯人骨罢了!一点都不圆润。)慎东美听了,笑曰:“此意王逢原已经说过了。”今日唯有丹阳有《戴叔伦碑》,是其书法遗迹。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