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诗篇――彻解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12)

力千钧


【正见网2008年01月01日】

第二章:历史拾遗

第三节. 战争篇之一:近代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总是历史的重要环节,往往是不同历史章节的分水岭,《诸世纪》预言里有很多关于战争的预言,所以我把这章“历史拾遗”的战争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近代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前后。

近代战争:

鸦片战争

第5纪第35首
英文:
For the free city of the great Crescent sea,
Which still carries the stone in its stomach,
The English fleet will come under the drizzle
To seize a branch, war opened by the great one.

中文:
为了伟大海月的自由之城,
它还在向胃里输送着石头,
英国的舰队在浓雾中逼近,
为了夺取一个枝条,帝国点燃了战火。

这是一首预言鸦片战争的诗,确切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本诗第一句中“伟大海月”即是“伟大的水月”,也就是大清朝;清朝在各种预言里都是以“水月有主”这个“清”字的字迷表示;比如诸葛亮的《马前课》第九课说:“水月有主, 古月为君 ,十传绝统 ,相敬若宾 ”,说的就是“水月有主是清也,古月是胡也,满清十皇朝最后亡于宣统 ”。所以本诗第一句讲:为了夺取大清朝的“自由贸易”口岸,1840年英国对清朝发动了鸦片战争。

本诗第二句“它还在向胃里输送着石头”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情景,因为加工好的鸦片是深咖啡色或黑色,象山东阿胶模样的鸦片块,也有片状和砖状的;400多年前的诺查丹玛斯在神启下以天目看到的鸦片块就象黑色石块一样,所以就说“向胃里输送着石头”。

第三句讲:1840年英国40艘军舰和4000远征军从海上進攻中国。第四句“为了夺取一个枝条,帝国点燃了战火”,即讲了战争的起因和结果,又是一句时间密码。所谓英国“夺取一个枝条”是指1842年8月,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同时由于英国是从海上入侵而“夺取一个枝条”,暗指这一年为“水木”年,而1842年正好就是“壬寅”年。

巴黎公社,蒙马特尔高地上的倒戈

第9纪第56首
英文:
The army near Houdan will pass Goussainville,
And at Maiotes it will leave its mark:
In an instant more than a thousand will be converted,
Looking for the two to put them back in chain and firewood.

中文:
乌当附近的军队将经过古圣威尔,
在马尔特将留下踪迹:
一瞬间,一千多人倒戈,
搜捕两人,把他们锁缚投在火木上。

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首诗也没有人破译,因为这件事就发生在法国巴黎,预言的是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的导火索蒙马特尔高地事件。

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投降第二帝国也就随着皇帝的投降而崩溃。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国,由资产阶级共和派组成的新政府,称为"国防政府"。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四个月后,执政的国防政府谋求与新宣告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签订停火协定。德国人要求让德国军队以凯旋仪式進入巴黎。巴黎市民坚决反对占领。当时有30万巴黎市民组建了“法国国民自卫军”,设法把一大批大炮保存在巴黎的蒙马特尔高地。

1871年3月18日,本预言诗在距那时300多年前非常准确地预言了当天的具体事件。3月18日凌晨,由法国莱克蒙特将军(Claude Martin Lecomte)率领一个团的政府军奉国防政府命令夺取蒙马特尔高地的大炮。本诗第一句“乌当附近的军队将经过古圣威尔”,就是这个团的行军路线,“乌当”是巴黎附近的一个城镇,“古圣威尔”是巴黎东北部地区。本诗第一句“在马尔特将留下踪迹”,是讲他们在蒙马特尔高地要拖走大炮时,暴露了踪迹,被附近市民发现。诗中的马尔特(Maiotes)是个字迷,因为蒙马特尔(Montmartre)前面那个蒙(Mont)字本身就是山的意思,蒙马特尔就是名叫马特尔(Martre)的山(Mont)的意思,所以诗中的马尔特(Maiotes)就是马特尔(Martre)。政府军被发现后,全城响起了警报声,国民自卫军纷纷奔向出事地点,妇女儿童也涌向蒙马特尔高地,阻拦政府军拖走大炮。许多巴黎妇女把这一个团的政府军围住,向他们呼喊:“你们不能拖走大炮,你们不能向人民开枪”,所以当莱克蒙特将军下令向市民开枪时,“一瞬间,一千多人倒戈”,这一个团的政府军全体哗变,他们反过来抓捕莱克蒙特将军,同时还抓捕了另一名叫托马斯的将军,把他们枪毙在蒙马特尔高地,这就是本诗第四句“搜捕两人,把他们锁缚投在火木上。” 由于距那时300多年前的诺查丹玛斯还没有枪,所以诺查丹玛斯称枪为“火木(firewood)”,因此诗文中“put them in firewood”就是“把他们枪毙”的意思。

看到了这件历史事件,不禁有很多感慨:巴黎公社是中共推崇的共产先驱运动,面对的资产阶级政府军一定是“野蛮而穷凶极恶”的军队,可是这样一支军队在指挥官命令向人民开枪时却能全体倒戈;然而100多年后,在北京的那支“人民军队爱人民”、“军民鱼水情,亲如一家人”的“人民子弟兵”们,在中共向人民开枪的命令下,却能向人民射出暴雨般的罪恶子弹,连资产阶级军队的千分之一都不如;是什么样的魔鬼能够教育出这种野兽般的军队?就是邪恶之兽的中国共产党,那些被打上邪恶之兽兽印的军人才能做出这种非人的举动。所以,中国的军队只有脱离邪恶之兽中共,才有可能成为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的枪声,点燃了一战战火

第9纪第27首
法文:
De bois la garde, vent clos rond pont sera,
Haut le receu frappera le Dauphin,
Le vieux teccon bois vnis passera,
Passant plus outre du Duc le droict confin.

英文:
Wooden guards, the wind will be close around the bridge,
Received highly, he will strike the Dauphin.
The old craftsman will pass through the woods in a company,
Going far beyond the right borders of the Duke.

中文:
木呆的卫兵,风将在桥梁边呼啸,
高调的迎接,他将攻击皇太子。
老工匠在连队里穿过树林,
远远走出了公国的边界。

本诗第一句的英文根据法文原文重新翻译。

这首诗准确的预言了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暗杀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事。这天王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女公爵,巡视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他将指挥附近山区的一次军事演习。可是塞尔维亚七人暗杀小组正在那里等着他,王储在去萨拉热窝市政厅的路上,阿佩尔码头附近就遭到炸弹袭击,击伤了总督和王储几个副手;从市政厅出来后,车队在靠近拉丁桥时遭到第二次也是致命的暗杀,这就是本诗前两句描写的场景。“木呆的卫兵,风将在桥梁边呼啸”是讲第一次袭击后,为了安全起见,安排了卫兵站在汽车的踏板上,保护斐迪南夫妇,然而真正在拉丁桥边又遇到袭击时他们也吓得“木呆”了,子弹象一阵“风将在桥梁边呼啸”;“高调的迎接”指萨拉热窝欢迎帝国王储的规格很高,而刺客年仅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齐普就躲在欢迎的人群里,“他将攻击皇太子”, 这个皇太子就是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普林齐普在人群中慢慢向前面靠近,当车离他不到2米时,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不等卫兵缓过神来,手枪对准斐迪南夫妇就扣动板机。“呯!”“呯!”两声枪响,一颗子弹射進斐迪南的脖子,第二颗洞穿索菲的腹部。斐迪南大公夫妇,双双都被杀死。刺客普林齐普也自杀身亡。

斐迪南夫妇的被刺,使本来就充满火药味的巴尔干“火药桶”一下爆炸了。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紧接着,德、俄宣战;法、英对德宣战;奥匈帝国向俄宣战,这样,在短短几天内,欧洲各帝国主义大国在几天之内都卷入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

本诗后两句“老工匠在连队里穿过树林,远远走出了公国的边界”是预言说斐迪南夫妇的被刺引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范围很广“远远走出了公国的边界”,公国既是塞尔维亚,战争不仅只是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而是世界大战;同时也说明战争的惨烈,伤亡人数之多,连年迈的老工匠也被征兵打仗,“在连队里穿过树林”。这里“树林”又是本诗的时间密码,暗示这一年天干地支的五行都是“木”,1914年正好是“木木”年份的“甲寅”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

第1纪第82首
英文:
When the great wooden columns tremble
in the south wind, covered with blood.
Such a great assembly then pours forth
that Vienna and the land of Austria will tremble.

中文:
当巨大的木柱们在震颤
南风吹来带着血腥
如此巨大的集团涌上前(搏杀)
维也纳,奥地利的大地在震颤

本预言诗也是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的情况。第一句诗中“巨大的木柱们”是本诗的时间密码,指农历“木木”年份的“甲寅”年1914年。第二句“南风吹来带着血腥”,指1914年的夏季,奥匈帝国王储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暗杀,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战争的第一个夏季就非常血腥。第三句“如此巨大的集团”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都是巨大的集团。 德国、 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 、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 在战争期间,很多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加入了协约国。其中意大利开始是同盟国之一,后来改入协约国。这两大战争集团的搏杀中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了1700亿美元。本诗第四句“维也纳,奥地利的大地在震颤”,说明奥匈帝国是参战国,又是发动战争的国家,最后还成了战争的战场。

协约国的壮大

第8纪第46首
英文:
Paul the celibate will die three leagues from Rome,
the two nearest flee the oppressed monster.
When Mars will take up his horrible throne,
the Cock and the Eagle, France and the three brothers.

中文:
保罗的独身将死亡同罗马的三者联盟,
两个最近而受压的魔鬼逃走。
当火星占据了恐怖的王冠,
雄鸡和鹰,法国和三个兄弟。

本诗准确预言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两次壮大的过程,前两句讲1915年意大利转投协约国,后两句讲美国加入协约国。

本诗第一句里“保罗的独身将死亡同罗马的三者联盟”中“死亡”有两重意思,其实这一句诗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是“保罗的独身将死亡”,这是万能的神讲的一个玩笑,1915年在意大利有一个基督教的传教团体成立,这个团体名叫“圣保罗的女儿”(The daughter of Saint Paul),现在这个传教团体在世界60多个国家有分会,所以神开玩笑说:保罗的独身要完蛋了,因为“圣保罗的女儿”都出生了嘛;这句诗后一句是“同罗马的三者联盟将死亡”,是说1915年意大利和德国,奥匈帝国的三者联盟要完蛋。1915年5月 ,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它的两个最近同盟国宣战,使它的两个同盟国邻居德国和奥匈帝国受到来自南线的压力,所以第二句说:“两个最近而受压的魔鬼逃走”。 意大利军队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协约国的压力。

本诗第三句“当火星占据了恐怖的王冠”是个时间密码,指1917年“丁巳”年,即“火火”年;第四句“雄鸡和鹰,法国和三个兄弟。”是讲1917年美国这只“鹰” 加入协约国和法国这只“雄鸡”站在了一起,这样法国就有了“三个兄弟”,他们是英国,美国和意大利。1917年2月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英国截获的德国电报 ,称德国在劝说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加上在之前德国使用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多只船只被击沉,于是美国以此为根据,在该年4月向德国宣战。

日德兰海战

第9纪第79首
英文:
The chief of the fleet through deceit and trickery
Will make the timid ones come out of their galleys:
Come out, murdered, the chief renouncer of chrism,
Then through ambush they will pay him his wages.

中文:
舰队司令设下欺骗和诡计,
将让懦弱者突出他们的编队:
突出,被杀,司令宣布嘉奖,
通过伏击,他们将付给他酬劳。

这首预言诗讲了在一次海战中,舰队司令设下“诱敌深入”的伏击计划,他派一支弱小的分舰队离开自己的大编队,突出到敌人前面去引诱敌人,尽管突出的分舰队会遭到敌人很大打击,但是他们会得到舰队司令的嘉奖,因为他们引诱敌人進入大编队的伏击从而能消灭敌人。就这么一个“诱敌深入”的海战计划,用西方语言就比较难表达些,害得这首预言诗也没有被破译。

其实这首诗预言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德国的海上大决战--日德兰海战,因为这次海战有个突出的特点:英国舰队司令和德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同一种海战战术,就是本诗描述的“诱敌深入”的伏击战术。

1916年5月30日德国“留佐”号战斗巡洋舰为首的舰队,沿着日德兰海岸向北海航行,并不时地在途中向德军军港报告,清晰地报出自己的航线和位置。“留佐”号是德国公海舰队所辖的一个舰队的旗舰。英国海军司令杰立克得到情报后决定:让贝蒂中将率领一支较弱的舰队迎战德舰,自己则率主力舰队跟在后面,等到贝蒂接触敌舰,佯装败退,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歼灭德国舰队。没想到,德军公海舰队司令舍尔的战斗方案也是派“留佐”号先行海上,诱引英军;自己率领主力舰队,随后跟上;“留佐”号一路频繁发报,目的就是向英军报信,以便诱引英国舰队上当。

5月31日下午2时英国分舰队遭遇德国分舰队,两者大打出手,而两方后面的大编队都以为自己计策得逞,所有舰只全速前進,想去吃掉对方。英国分舰队依计撤退时遭德国舰队沉重打击,损失了“玛丽王后”号和“不屈”号;英国分舰队贝蒂中将怒不可遏,仗着后面有大部队,又冲向德国舰队;这时德国分舰队也调转航向,全速向自己主力舰队靠近;等追击的英国分舰队发现德国主力舰队时,又赶快后撤,德国分舰队也仗着后面有大部队而追向英国分舰队,追击中损失了“留佐”号;结果两边主力舰队冲上来一看,那里还有什么“伏击”,只能硬碰硬的决战了。

在这次大决战中,德军被击沉1艘大舰、10艘小舰,死亡二千五百余人;英军则被击沉3艘大舰、11艘小舰,六千多人丧生。据史书记载,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立克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现在看来,如果英国分舰队不首先诈败而撤退,英军的损失可能会小些.

第二次马恩河会战

第10纪第7首
英文:
The great conflict that they are preparing for Nancy,
The Macedonian will say I subjugate all:
The British Isle in anxiety over wine and salt,
"Hem. mi." Philip two Metz will not hold for long.

中文:
他们准备在兰斯進行大战,
马其顿人说:我要征服一切:
英伦列岛正为酒和盐着急,
“唉”,腓力二,麦茨不久将保不住了。

这首诗准确预言了发生在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要战役:第二次马恩河会战。

本诗第一句“他们准备在兰斯進行大战”是指1918年德国在西线战场上的春季攻势收获不大,1918年7月,德军为了迅速攻占法国首都巴黎,在统帅鲁登道夫的布置下,从两面包围巴黎的“门户”——兰斯城,想一举攻克兰斯,长驱直入巴黎。第二句又讲“马其顿人说:我要征服一切”,马其顿原是奥斯曼帝国一部分,当时属保加利亚,这两个国家都是一战同盟国一方,所以这里用“马其顿人”指代德国人,德国人说“我要征服一切”;第二次马恩河会战为德国在西线战场上最后一次大的進攻,他们原计划在美国等大量的协约国援军到达欧洲前,占领巴黎,彻底解决问题,“征服一切”。

本诗第三句“英伦列岛正为酒和盐着急”是讲当时协约国尤其是英国的困境,前线补给困难,本岛物质奇缺“正为酒和盐着急”。英国在法国前线一直维持了80万部队,战线长达9600公里,而且仅在1916的索姆河战役中就曾损失了超过50万。1917年2月德国宣布在大西洋進行“无限制潜艇战”,想完全摧毁英国的运输线,目标就是要“饿死” 英国,在2月到7月间,每月击沉的运输船的总吨位超过了50万吨,在最高的4月份击沉的运输船的总吨位超过了80万吨,包括了7艘美国运输舰,也导致了美国参战。后来,由于美国加入护航舰队,英国用改装的武装商船引诱攻击德国潜艇,海上运输线才逐渐恢复正常。

本诗第四句预言了第二次马恩河会战的结果,这里用腓力二世指代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本章上一节提到过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儿子,继承了帝国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事实上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来希特勒德国自称为第三帝国,而一战中的德国被称为第二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第一帝国也称千年帝国。这一句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唉声叹气,本诗第四句说明了马恩河会战德国失败,在兰斯东面的洛林地区就将保不住了,“麦茨”是洛林地区的首府,而洛林地区是在普法战争中就被德国占领的地区,洛林地区保不住就是说明德国在战争中将彻底失败。

这里补充一下会战的过程:1918年7月15日德军马恩河地区集中3个集团军兵力准备从蒂耶里堡、埃纳河地段突破协约国军队防线,尔后向巴黎发展進攻,以夺取战争的胜利。法国第四集团军司令古罗将军根据战争的态势,认为德军即将对兰斯发动進攻,下令情报部不惜一切代价猎取德军情报。情报部门连夜闯入敌营,活捉一名俘虏,获悉德军将于零点10分发起炮击。于是法军炮兵部队提前开火,出其不意地对即将发起進攻的德军实施猛烈的袭击。4时50分,德军第1、第3集团军23个师经3个多小时的炮火打击后,在兰斯以东发起進攻,突破法军第一道阵地,但在第二道阵地前被猛烈炮火所阻。而在兰斯的西面,德国军聚集了第7、第9集团军17个师,以强大的优势兵力,突破了防线,并强渡马恩河。法军航空兵和炮兵轰炸马恩河各渡口和桥梁,迟滞德军前進。德军在第二道防线前面受到协约国军队的猛烈阻击。到了下午战斗异常激烈,整条马恩河都被鲜血染红了。德军靠人海战术,到傍晚时分才前進了三英里。协约国军队在防御过程中增调部队准备反攻。7月18日和19日24个师的法军加上美军,英军和意大利军队及350辆坦克从东西两面发起反攻。德军伤亡惨重,于21日向马恩河北岸撤退。到8月6日为止,在此战役中,法国军队损失9万5千人,德军损失17万人,英军和美军各损失1万多人,协约国军队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并由此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

最后的战斗和战场清理

第8纪第34首
英文: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Lion over the Lion,
there will be great slaughter on the mountain of Jura;
floods and dark-colored people of the seventh ( of a million ),
Lyons, Ulm at the mausoleum death and the tomb.

中文:
在狮子胜过狮子以后,
在侏罗山脉将有大屠杀;
洪水和黑色的人们,(百万的)七分之一,
里昂,乌尔姆,死亡的陵墓和坟墓。

这首诗预言了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的最后一场战役及战争后该战地附近的战场清理。

本诗第一句是时间密码,表示这场最后战役的年份和月份。把两个“狮子”看成星相中的“狮子座”,“狮子座”的守护星是太阳,五行代表“火”,那么“在狮子胜过狮子以后”,就是在“火火”年的“丁巳”年即1917年以后,那么这场战役的年份在1918年;如果把第一个“狮子(Lion)”翻译成“里昂”(两者的法文是一样的)来代表法国,或着如果把第一个“狮子”代表雄狮般的法国军队,而第二“狮子”为“狮子座”的7月和8月,第一句话就表示“在法国军队取得7,8月份胜利以后”,也就是1918年“第二次马恩河会战胜利以后”。

但是在一战史上和法国历史上,侏罗山脉里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大伤亡的战斗,侏罗山脉是法国东部的山脉,在阿尔卑斯山脉北面,这里是德国的西南边境,在高山丛林中布满了德国的要塞和地堡,如果在这里发生激战一定是艰难的山地丛林战。1918年“第二次马恩河会战胜利以后”的“阿尔贡森林战役”就是一场“艰难的山地丛林战”,地点就在侏罗山脉的西北面。其实一次大战西线战场的几个主要战地兰斯,马恩河和凡尔登都在侏罗山脉的西北面,阿尔贡森林就在凡尔登附近。1918年9月26日到11月11日美国远征军发起“阿尔贡森林战役”,主力是美国第一军,目的是越过阿尔贡森林及其一线的高地攻占铁路枢纽色当。战役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9月26日到10月3日,虽然阿尔贡森林里布满了德国铁丝网屏障,陷阱,掩体,地堡和机枪阵地,但是德军只有7个师的兵力美军有4个军团,所以每天美军都有一定的推進;第二阶段是10月4日到10月28日,德军增加到了20个师,从10月4日开始美军每前進一米都很困难,丛林里到处都是德军机枪的火舌,整个防线正面每隔一米就有一挺德国机枪,真象一场战地“大屠杀”,美军伤亡惨重,可是美军援兵不断,形成强大的压力,到了10月14日美军進攻到了德军兴登堡防线,阿尔贡森林基本被美军占领;第三阶段是10月28日到11月10日,美军除第一军以外又组成了第二军,向色当推進,在清除战役障碍后,让路给法国军队攻入色当,以让法军血普法战争失败之耻。到了11月11日德国宣布停火。

阿尔贡森林战役,美国远征军和德军分别伤亡了12万多人,加上附近的法国军队伤亡,协约国军队总伤亡应相当与本预言诗第三句所说的“(百万的)七分之一”既14万多人。由于美国远征军不断被运到法国,在协约国军队8月开始反攻后的“百日战役”期间,几乎每天有一万美军运抵法国,到阿尔贡森林战役结束时在法国的美国远征军总数达到一百二十万人,德国只好停火不打了,所以美国的参战是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

本诗的后两句“洪水和黑色的人们,(百万的)七分之一,里昂,乌尔姆,死亡的陵墓和坟墓” 实际预言的是战后的战场清理所发现的一次大战期间战争的惨烈。特别是指战后在凡尔登战役主战场建立的法国国家公墓“杜奥蒙公墓”(Douaumont ossuary),在这里埋葬着法国和德国双方战士的骨灰和遗骨,这就是第四句“里昂,乌尔姆,死亡的陵墓和坟墓”的具体意思;这里用法国城市里昂代表法国人,德国城市代表德国人。这个公墓里的主建筑是一个巨大的骨灰收藏堂,在这里收藏着13万多在凡尔登战役中死亡的法国和德国无名战士的骨灰,而在骨灰收藏堂外是1万5千多座死亡将士的坟墓;13万加上1万5千为14万5千,正好就是本诗第三句所说的“(百万的)七分之一”。在杜奥蒙 公墓骨灰堂的第一层有一个战争博物馆,其中的全景画再现了凡尔登战役的情景:双方的士兵“洪水” 般的涌向战场,在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战役中迈向死亡;本诗第三句所说的“黑色的人们” 不是指这些战士的肤色是黑色的,因为虽然在一战中法国军队有摩洛哥师,塞内加尔部队,美军有第92师和93师这些黑人部队,但是总体上双方的士兵中多数为白人 ;其实本句中” 黑色的人们“就是指在杜奥蒙公墓埋葬的13万多的双方的无名战士,当他们的遗骨被发现时他们的姓名,身份以至与国籍都无法分辨,他们死亡后的“身份是黑色的”。显然,记录神的预言的诺查丹玛斯,受到后两句”回顾 “凡尔登战役 惨烈情景的影响,他在本诗第二句中用了” 大屠杀“的字眼。

神在400多年前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什么单独要提到凡尔登的杜奥蒙公墓呢?因为这个埋葬着14万多参战双方将士的公墓,是世界上的人们反思战争的最好地方。神希望人们在每次战争或者灾难之后都能够反省自己。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西方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