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实录:曹彬行仁积德福无量

晓辉整理


【正见网2007年08月27日】

通晓因果行仁德,
增禄延寿福无量。
仁武威名遗千秋,
古来英雄知多少。

北宋初期有一员大将,姓曹名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人。他虽功勋卓著却为人谦恭,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因此颇受人们尊敬。

早在北周时,当时赵匡胤(即宋太祖)典掌禁卫军,不少王公大臣都争相与之巴结。唯有曹彬与众不同,他除公事外,概不登门私访。赵匡胤称帝后,曾问他:“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曹彬说:“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从此,宋太祖更加器重他。

曹彬早年,一个善于相面名叫陈希夷的人曾告诉他虽早年富贵,但没有晚福,所以出兵作战宜少杀戮。因此,曹彬帅兵征讨,从不妄杀无辜。

建隆二年,曹彬带兵攻打后蜀攻破遂州时,其部下将士都主张屠城,但是曹彬却严令禁止。对于士兵们掳获的敌方女子,曹彬下令辟室妥善保护。到了战事结束之后,对于有家可归的妇女,他出资遣回;无家可归的妇女,也都替她们备礼择配嫁人。后来蜀乱平定以后,宋军诸将大多满载美女玉帛而归,而曹彬回来时还是只带着自己的书和衣物而已。宋太祖见他立了大功,于是升迁他为宣徽南院使、义成节度使。曹彬再三推辞。宋太祖说:“卿有茂功,又不矜伐,设有微累,仁赡等岂惜言哉?惩劝国之常典,可无让。”

后来,曹彬在出师南唐围攻金陵(今南京)时,他怕将士残害百姓,便自己佯装生病。将士们都纷纷去问候他,曹彬对他们说:“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将士们听了曹彬的话,便都对天焚香为誓,攻克江南之日决不妄杀一人。宋军攻城后,受到城内老百姓的欢迎。曹彬对请降的南唐李后主和大臣们好言安慰,待之以宾礼。曹彬班师还朝后,并没有上书表功,只写道:“奉敕江南干事回。”意思是说皇上交待我去江南做的事已经完成了。出师之前,宋太祖说过,如果曹彬能平定南唐,要委任曹彬为宰相,所以副帅潘仁美预先向他祝贺,曹彬却淡淡的笑着说,自己只是履行职责而已,并且完全是仰仗天威,自己谈不上有什么功劳。

曹彬虽位高权重,但家无余财,其薪俸多散给了亲族。《宋史》中说他:“伐二国(后蜀、南唐),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他在朝廷从没有违逆过皇上的旨意,也从没有议论别人的过失。曹彬在路上即使遇到士大夫的车子,也要让自己的车马避路让行。他从不直呼手下官吏的名字,表示对他们的尊重。每当有禀告事情的,他都要整衣戴冠后才接见。对于自己的僚属,他总是推己及人,宽宏大度。曹彬在徐州为官时,有一官员犯罪,应处以杖刑,但曹彬却要一年后才杖罚他,人们都不知道原因。曹彬说:“我听说此人新婚,如果马上杖罚,他的父母必然以为是儿媳妇带来的不吉利,从而会日夜招致鞭打责骂她,使其难以自存。我拖延杖罚那个官员,于法也并不妨碍。”

曹彬后来又与陈希夷相遇,陈希夷说他的面相已经改变,增禄延寿,后福无量。曹彬果然应了陈希夷的预言,晚景甚佳,享六十九岁而卒,并被追封济阳郡王。儿子共有九人,长儿玮、次儿琮、三儿璨,都是一代名将,幼儿也追封王爵,子子孙孙昌盛无比。与之相反的是,曹彬的族弟曹翰当时也是武将,率军攻克江州后,纵兵肆意烧杀,掳掠财宝而归。曹翰死后不久,其子孙大多流为乞丐。

呜呼,信哉!善有善报也!

(资料来源《宋史》)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