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中华(五):初始三朝(2)洪水奇缘

石方行


【正见网2018年09月21日】

始于尧帝时代的大洪水是世界性的,现今各民族都流传着关于那场大洪水的神话传说。在这个危难重重的时代,我们似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后稷和契这两位都是跟随大禹治水的能臣。在舜帝和大禹时代,后稷负责耕种,契为司徒负责管理人。而他们都是帝喾的“儿子”(叫养子应该更为恰当),来历都不寻常。后稷后来为周的始祖;契为商朝始祖。而夏朝的后裔就直接是大禹的子孙。伯益后来成为秦朝和赵国的始祖。

《史记》从善德福报的角度有所解读:“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 天命有其神秘的渊源,也唯有天赋异禀的圣人才能明澈于心。

 “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据《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西经、大荒东经,北方的北狄、西方的犬戎、东方的东夷都是黄帝后裔。”(引自维基百科“黄帝”词条)按照蔡东藩《中华全史演义》中的说法更为具体:蒙满藏回等民族都直接出自于黄帝后裔。(见该书17——18页)

我们可以说,是这场通过治理这场大洪水让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种族承传上发展起来的。这就把后来的“蒙元、满清灭我中华论”彻底证伪。都是黄帝子孙,为啥非得汉族可以入主中原,别的民族不可以吗?更何况为啥同是黄帝子孙却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与语言习惯?这本身也有着神的因素。这种机缘看似偶然,其中充满了玄机。

在《史记》的“殷本纪”和“周本纪”以及“秦本纪”开篇中都谈到了其祖上来源的传说。其中商和秦的始祖都是吞玄鸟之卵而产生;而周的始祖是其母亲在野外看见一个巨人的脚印,踩到了上面,而感应怀孕。与伏羲的母亲华胥氏的经历很相像。

这个细节很有意思,不知历代研究者是否注意到其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联系。伏羲后来演绎了先天八卦,周的始祖而经过许多代到周文王那一辈也演绎了后天八卦。只不过巨人脚印的“所有人”不同。周始祖的母亲踩的是上帝(一般在中华文化提到上帝和西方说的“上帝”是不一样的,基本上或可叫“天帝”——作者说明)的脚印(《史记》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13页注释4)而华胥氏所踩的是雷神的脚印。从级别看来周始祖母亲比华胥氏遇到了更高级别的神的因素。那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力将会更为深远。再说的明白一点是神通过感应让神的因素通过人体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伏羲因为上天赋予的责任就是创立八卦、和女娲一起开创人最初的基础文化,制定人这一层次最为基本的生存方式。而周文王是其始祖多少代的后人,也是上天安排其在商朝末期开创后天八卦。只有文化内涵丰富的很多了,上天才能安排一个生命出来将一定范围的天体运行规律总结出来,传给人。让人们从此懂得了运用其理解天象,下传天命,告诫当今与后世。

从实践中看,周文王所演绎的后天八卦直接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很多的易学、预言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理论都是受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影响。而且整个周朝树立了“宗法”制度,规范了很多人与人人与君王甚至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神的因素通过一个在人中的生命与多少代之后的生命而展现,这不同的本身不正显出神的智慧与力量嘛!如果都是一种模式,那也就不丰富了,也无法展现神的法力无边了。

夏朝,因为处在人神同在状态的末期,很多时候可以直接与神沟通,按照神的旨意来办事。在人间也有很多的神人、神迹出现。正因为这样,很多的历史遗迹才被神有意隐去,以致到现在很多人还觉得没有找到夏王朝存在的是直接考古证据。从而不承认有这样一个朝代。特别是以考古实证为基础的西方人根本不承认中国有夏朝存在。然而最近陕西石峁古城遗址的发现,经过测定其存在的时间与夏王朝重合。

这个遗址是1976年被正式发现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发掘和研究,最近才证明这个遗址最少有4300年的历史。被埋没几千年的遗址现在被发现、确认,这才得到西方考古界的认可。这其中的充满了神的有意安排。就是让人们从新认识传统文化,特别是不要把上古时期的文献记录中,现代人不理解的,都说成是神话或者传说。

为什么神将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藏的如此之深?限于篇幅我们只能简单的说有两点原因:一方面,因为创世主在人间洪传神传文化的目地是为了在今朝洪传真正让人得道回升的修炼之法。那么宇宙中就会有一股旧的败坏了的势力纠结在一起阻挡人们真正的理解法。怎么阻挡:宣扬无神论、進化论和弄一套所谓的科学方法以及一套粗俗、鄙陋的文化系统(党文化)加上中华文化中一些负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留下一点文献记录,但用现有的科学与认知方式就是找不到。即便是找到了,也会让研究者以及当今世界的人们震惊于当时的辉煌。这是用進化论所无法理解的。从而让人们反思目前科学(思想、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局限性。当然还有别的原因。

无论在《尚书》等记载上古事情的文献中出现“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的事情还是后羿(武夫、猎人)、寒浞(野心家)的篡政,以至后来的孔甲食龙,以及末帝夏桀的“不务德而武伤百姓”(《史记》“夏本纪第二”p9出版社同上)我们能从中看出夏王朝整体人的素质还是很朴素的,没有那么多的计谋,即便是干坏事,沉湎于酒色和杀人等都很直接。

说到沉湎于酒色,咱这里补充一句:根据《战国策.魏策》中提到的:“昔者帝女另仪狄做酒而美,進之禹。禹饮而甘之。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后来亡国者固然因素诸多,但酒的因素也不该忽略。夏桀、商纣等等都是如此。

还有一个细节不知历史学家是否注意到:太康失国之后,他的五个兄弟到河边作《五子之歌》。说的都是歌颂与缅怀祖上圣德以及对现实情况的哀叹。如果要是秦朝之后,包括当代,谁敢这么干,那就是“祸乱黔首”必死无疑。哪个篡政者都不许。而当时的篡政者后羿(尧帝时射日那个人的几世后人)却对之没采取什么措施,还是一门心思的打猎。旁边人也没有谏言。最后即便是不得人心的夏桀被商汤夺取了江山却也只是流放。他自己无法自食其力,那是他个人“自理能力”较差和媳妇妹喜一同饿死在流放地。商汤没有杀他。不但如此还封其后人,以致后来周朝在建立之后还继续这项政策。这是后世王朝根本不多见的。一般的都是对前朝王室遗族斩尽杀绝的。

说完夏朝,咱聊聊商朝。

从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商朝是崇尚占卜巫术的朝代。很多甲骨文刻的都是卜辞。这逐渐的与夏朝神直接在人间大量出现就有所着很大的区别了。逐渐的神直接显现的就不那么多了。而是靠巫师(有些能力的人)用卜辞的方式告诉人们怎样做。这时候铸鼎已经蔚然成风。这些咱专门用一篇说明。

从文献记载来看,商汤是一位仁德之君,他爱惜鸟类,“网开一面”;为民祈雨不惜献身。曾是陪嫁奴隶的伊尹登台演绎千古贤相的角色,帮助商汤以及后世君王治理国家。后来商汤的孙子太甲不够清明,扰乱道德被伊尹流放,当他改好了,伊尹又还政于他。盘庚迁都之后,他的后人武丁即位,这位君王的媳妇就是有名的“妇好”。其墓在当代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等绝世珍品。这位君王一心恢复当年殷国的风采,就四处察访贤人,找了一段时间也没有找到,后来还是上天在梦中给他一个线索:他看到了那位圣人和知道他的名字有个“说”,后来经过在外面察访终于找到。当这个人来到武丁面前,武丁一见就说是那位圣人,当即就拜相。(事情详见《史记》殷本纪卷三)

为啥咱要提到傅说这个人,因为他算是殷最后一位贤相,而且处于武丁时代。武丁时代相对于前期各代帝王而言现今而言通过实物和甲骨文记录了解得最多的了。

还有武丁之所以能够见到傅说就能把重大权力给他,这说明武丁是多么的虔诚的相信上天的旨意。所以在武丁时代殷才能出现复兴的局面。

武丁的很多代之后武乙射天狂妄之极,后来被雷劈死。到纣王的时候,他自恃力气大、见识广,听不得别人的劝谏,建露台,宠妲己,在酒池肉林中浸淫,对待不满的人用炮烙之刑,非常的暴虐、残忍。面对这样一个暴君,一些人出来演绎忠臣的角色,也许明知会受到迫害,但为了给未来奠定“忠”的文化基础,他们还是站出来了。其中少师比干進谏被剖心。太师進谏,纣王不听,箕子哪怕装疯,也感动不了纣王,反而也被囚禁起来。

西伯侯(后来的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之后,他的属下有几个人找来美女、良马和珍奇异宝献给纣王。纣王才释放了他。这段史实奠定了一位王者出于劣势时候的做法。以致有了战国时期勾践被困自己和妻子与大臣去侍候吴王夫差和汉高祖刘邦曾被项羽约在鸿门宴,哪怕逃跑张良也要给项羽和范曾相应的礼物和后来的被匈奴单于围困于白登山,也是找人贿赂单于的老婆,才得以安全脱身。

人间就是按照“兵争天下,王者治国”的道理来走,那么在王者争天下的过程中,用怎样的方式,这就需要历史不断的奠定了。

同样纣王自焚而死之后,头虽然被周武王砍下,但周武王还是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的是承袭血脉,祭祀祖先,诸侯待遇。后来武庚与蔡叔、管叔作乱,被周公杀掉,即便是这样还是立纣王的后裔微子在宋国。来延续殷的血脉和文化。

商朝有一部分人看到武王伐纣,不愿意做周的臣子,而北迁、南走,箕子带领一群人走入朝鲜半岛,单独立国;有的跨过白令海峡(此时水水位没有现在高,或者可以叫亚美大陆桥),而走入北极和北美洲。产生了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有的向南到达澳洲,成为澳洲的土著的一部份(这些人也不是一个时期的亚洲移民。根据《DK儿童历史大百科全书》p20页记载:大约13000年前亚洲第一批移民到达北美洲,9000年前到达南美洲的尽头),所以后来人们在印第安部落的居住地发现甲骨文符号。就是这个原因。

关于周朝我们限于篇幅就简单说说。这里的周朝主要指“西周”而东周部份因为和春秋战国连在一起,我们后面在论述。

《史记》周本纪卷四中借用商朝大臣崇侯虎的话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西伯侯通过一次卜卦而遇到了吕尚,与之谈了之后,就拜相。可见西伯侯也同样是对上天的旨意严格遵守。后来在武王之时,吕尚为太师,周公旦为辅助,还有其他人帮助后来一起伐纣。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人不能不提,就是孤竹国的两个王子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君去世之后互相谦让,最后都离开孤竹国,投奔西伯侯。在武王伐纣出兵之时,拦马请谏,后来周朝建立后耻做周臣,不食周粟,做《采薇》歌,饿死首阳山。

这两个人如果用现代人的功利眼光来看,似乎智商有问题。其实不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都没有那么多的心计,好与坏都表现的很明显。他们不看重名利和生死,只想做个“义”人,只是这种“义”对于当时而言过于理想与局限化,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举例说,不让武王去伐纣,那让纣王继续为害百姓和国家就是“仁”和“孝”吗?)或者说,他们这种行为与思想是“义”文化在人间初级和不成熟的反映。为了后来在三国时期成熟的演绎“义”文化奠定了基础。

吕尚就是后来《封神演义》中提到的姜子牙。(姓姜,祖上在虞夏之际被封在吕城),做预言《乾坤万年歌》,和兵法类著作《六韬》和《三略》等。后来封在齐地。

周公在武王和成王执政的时候,尽心辅佐,甚至“舍身”为质,希望武王病好。因为成王患病,他自剪其指爪投在河里,祝告神明,把罪过都揽在自己身上。(详见文白对照《史记》(白话文部份)“鲁周公世家第三” 延边人民出版社p485页)周公一生的德行很大,正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在《短歌行》中提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许正因为如此周公才有能对各种梦等现象有所解释。原本被封在鲁地,但都城中需要他,没办法,他让儿子去做鲁国的国君。鲁国周礼为什么保存的比较好,原因就在于其始祖周公旦的作用。

封土建国(分封制)的例子就从武王伐纣之后开始。夏商和以前也有这种现象,但大多数属于原来部落的首领。

成王之后,是康王,康王之后是昭王。昭王无意中通过其死亡的过程,展现“胶”这种东西的粘结性和水溶性。这种东西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昭王德衰,征南渡汉水,南人用胶船渡,至中流,胶溶解,昭王死于水中。事见《史记》“周本纪第四”p17页 附注2,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昭王之后出了一位穆王。在《穆天子传》“卷三”中提到了穆王去昆仑山见西王母的事情。此书收入清朝乾隆年间编定的“钦定四库全书”之中。西王母这位神在舜的时候到中原来朝见过;在汉武帝时期也来过。后来就不曾出现在历史记录中。而后人根据历史资料整理的《神龟记》中西王母见周穆王之后,不久瑶池发生变故就消失了。在明代小说《西游记》记载孙悟空出现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可见王母娘娘这个人物经过历代的演绎早已深入人心。

穆王之后过了几代,传到了厉王那里。这位历王“好利”、暴虐百姓都对他很不满。厉王找人监视那些对他不满、说坏话的人。人们都不敢再说什么了。厉王很高兴,但这位召公(武王、成王时期召公的后人)说了一句经典的话:“防民之口,甚于防水。”(《史记》原文)结果厉王不听。结果过了几年,国人发生暴动。厉王逃走。

召公和周公(不是武王成王时的周公旦)开始共同执政。这是公元前48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到了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说:“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王国之征也。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后来幽王去了美女褒姒,因废立太子的事情埋下祸患。等到烽火戏诸侯之后,原来的太子的姥姥申候联合别的部落就将幽王杀死在骊山。褒姒被掳走。

原来的太子也自然被立为平王。东迁都城于洛邑东周开始。

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个时期西南和东北地区的部落都向周朝進贡,加强了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姬发率周军及诸侯伐灭殷商的纣王之后,便将其一位宗亲封在巴地。这是一个疆域不小的邦国,它东至鱼凫(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西达焚道(今湖北宜宾市西南安边场),北接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地区),南极黔涪(相当今四川涪陵地区)。巴王作为诸侯,理所当然要向周武王(天子)上贡。《巴志》中为我们开具了这样一份“贡单”:五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鹪、黄润鲜粉。(周武王)“十五年,肃慎氏来宾。”(《今本竹书纪年》)“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信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分异姓以远职,使无忘服。故分陈以肃慎矢。”(《史记》“孔子世家”)

肅慎氏是位于中国东北的古老少数民族之一,位于松花江以东。(详见《黑龙江省史话》p9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周朝逐渐确立宗法制度。这是与今天的发展姓氏有直接关联的制度,这是给中华文明史一大贡献。限于篇幅咱就不细说了。

夏商和周的始祖都与洪水有关,都是在大洪水时代建立功业,因其所表现出来的德行,其后人才能够被赋予开创和发展一个朝代的重任。

在有关夏商周的史料里多次出现龙和凤的记载。黄帝乘龙飞升,孔甲养龙,褒姒与龙的关系等;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凤凰来仪。以及后来的史书上都多次记载关于龙和凤的事情。(详见互联网文章文“中国史书典籍中龙的记载”和 “史书中记载的神鸟凤凰”)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