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善纳百川方成海,善待贤士建大业

秦自省


【正见网2016年05月12日】

朱元璋曾说:“予思英贤,有如饥渴。”这句话绝非是他的自我标榜,而是他招揽英才、重用英才的真实写照。朱元璋知道,若要打天下,必须广求天下贤士。因此,他每攻克一地后,总要访求当地名士,并把他们请入军中,求计问策。

朱元璋攻占滁州后,儒士范常,前来拜谒。朱元璋亲自热情款待,留置幕下,为己重用。朱元璋渡江,攻打太平(地名)时,陶安率父老出城迎接。朱元璋次日即召见他,谈论天下大事。双方谈得无比投机,朱元璋竭力将其留置身边,对他特别厚待。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马上宣布:“贤人、君子,有愿意跟随我建功立业的,我都尊礼重用。”

消息传开,夏煜、孙炎、杨宪等十几个儒士,前来拜见,朱元璋均加以录用。朱元璋打下徽州后,大将邓愈,向朱元璋推荐徽州名儒朱升。朱元璋对朱升早有耳闻,现在听了邓愈的介绍,知道朱升果有才华,便效仿刘备三顾茅庐,亲自登门拜访朱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朱升被朱元璋的诚意打动,遂进言三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即操练兵马,积蓄实力;奖励农耕,广积粮食;避露锋芒,勿早树敌。朱元璋牢记于心,作为自己在一个时期内奉行的基本方针。

后来,朱元璋亲征婺州。他知道婺州一向以多儒士而闻名,如果能将一些儒士为己所用,则不仅有助于稳固对当地的管理,还可以扩充自己的智囊团。所以,攻克婺州后,朱元璋迅即召见并聘请了十几位当地儒士,向他们征询治国之道,请其讲解儒家经典和历史书籍,并把范祖于、王冕、许瑗等纳入幕府,让他们参议军国大政。

1359年,攻占处州后,有人向朱元璋推荐刘基、叶琛、章滏(读甫)。朱元璋当即派人前往礼聘,叶琛和章滏,表示愿意出来,但影响力最大的刘基不肯出山。朱元璋命人再三去请,陶安和宋濂也分别去劝他出山,刘基在不得已时只好应允。其后,刘基与叶琛、章滏、宋濂四人一起,到达应天,朱元璋命人在自己的住宅西边,专特建了一所礼贤馆,让他们安心居住。朱元璋经常向他们征询对天下局势的看法,增长了许多治国谋略。

网罗到的人才越来越多,再加上朱元璋一向知人善用,所以他的实力越来越雄厚,最终凭借众人之智,各个击破其他割据政权,把元军赶到大漠以北,终于成为收拾残局的主宰者,建立了大明帝国。

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认为水的最大长处,是“善下之”,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善于用人的,必然谦虚待人,居人之下。儒生不可辱,人才一般都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是难以全心全意为你服务的。诸葛亮说:“士为知己者死。”,只要你真心尊重人才,必然换来他们忠诚的追随。

善纳百川方成海,善待贤士建大业。此即实理,亦属金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