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太宗正礼乐 心境是关键

刘丰


【正见网2016年05月09日】

到底是音乐影响了人,还是人影响了音乐。音乐的价值是什么,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很难说清楚。唐太宗与大臣的交流,或许就解开了这个迷。

心境决定音乐

其实在好的社会环境,人们自然会喜欢好的音乐,那些靡靡之音同样存在,却不受待见。相反,在坏的环境,比如历朝历代的末期,好音乐依然存在,却没有人喜欢。是环境的原因(也就是人的心境),而非音乐本身。

《贞观政要》记载,太常少卿祖孝孙上奏新近制定的音乐。唐太宗说:“礼仪、音乐,是圣人为了节制人们的情欲而设立的,用来教化百姓,它们应该符合规范。同样,政治的好坏,难道不也是因此而产生的吗?”

御史大夫杜淹说:“前朝的兴衰存亡,也与音乐有关。陈后主灭亡,就是因为奢侈荒淫和为妃嫔们谱写《玉树后庭花》所造成的。齐灭亡,也是因为齐东昏侯作《伴侣曲》,行旅之人听到,无不悲伤而泣,这乃是亡国之音啊。所以,国家的存亡,全在于音乐。”

唐太宗不同意,说:“不是这样的,仅仅是声音怎么能影响到人呢?快乐的人听到声音就会喜悦,哀伤的人听了就会悲伤。悲喜之情在于人心,并非是音乐造成的。即将灭亡的国家,百姓内心凄苦。听到哀怨的音乐,内心十分感动,就会愈加悲伤。相反,一首悲哀的音乐,怎么会使快乐的人悲伤呢?现在,《玉树后庭花》、《伴侣曲》这些靡靡之音依然存在,我自己都可以演奏它们。但是,可以肯定,你们是不会为此悲伤的。”尚书右丞魏徵接着说:“古人说,礼呀,礼呀,难道就是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难道就是钟鼓之类的乐器吗?音乐的关键在于人的心境,不在于音调。”唐太宗很赞同他的看法。
  
太宗拒绝歌功颂德

贞观七年,太常卿萧瑀上书说:“现在《破阵乐舞》为天下人广为传颂,但此乐仍不足以形容陛下超世的武功和宏伟的业绩。陛下先后打败了刘武周、薛举、窦建德、王世充等乱世枭雄,我愿意来写一写陛下无人可比的神勇。”

唐太宗说:“我在天下纷争的乱世,为了拯救天下苍生,迫不得已,才征讨四方,所以才有了这个舞蹈和音乐。然而高雅的音乐,应该只陈述历史梗概,不宜把详情原原本本写出来。我看当今朝廷的将相,很多都曾受敌人的驱使,如果现在又看到他们被俘虏的情景,毕竟曾经有过君臣关系,肯定会于心不忍。考虑到这些,所以我认为不可。”萧瑀道歉说:“这件事臣根本没有想到。”(出自《贞观政要》)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