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丛谈:白描浅探

庄敬


【正见网2016年03月16日】

一位文学评论家,十分赞赏《三国演义》的白描技巧。他说:这部古典小说,少用冗长的景物描写,更不用繁琐的内心剖白;而是多用白描,艺术成就甚高,魅力极大。白描,的确是我国传统的艺术技巧;这份优秀文艺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的总结和继承。在当前,不少西方文学家,从自然主义的繁琐氛围中,醒悟过来,摒弃细碎无味的描写,转而倾注我国的传统小说所采用的白描手法,是有卓识的。

所谓白描,原系我国国画的一种技法。它的特点是在白色质地上,纯用线条来勾勒画面,而摒弃任何彩色颜料的涂抹。简言之就是:不施粉黛,崇尚纯朴。文学上借用白描这个术语,是指:用简洁、朴实的笔调,描写景物,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我国有一位老作家,曾经对文学上的白描手法,给予了一个精要的注说:“白描就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这与传神写意画一样,并不细画须眉, 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

白描的手法,用在景物描写上,要求抓住客观景物的特征,作精彩简洁的描绘,创造出动人的意境,把客观的景物与作品中人物的心思情绪,结合起来,并为情节的进展服务。例如《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描写雪景——

“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寥寥几笔,就在读者心头眼底,活画出一幅《冬雪图》,意境鲜明生动。其中的“卷”“紧”等字,运用古典诗词的“炼字”功夫,十分精警。有位老作家称赞:“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一句,谓有“神韵”。这段描写,又不是孤立地写景,它是为书中情节的展开服务的。因为雪下得大,草厅才会被压倒,草厅压倒了,林冲才能逃脱被奸人烧死的厄运;林冲幸免于死,后文的故事,才能继续进行。

白描的手法,用在情节描写和人物塑造上,要求选材严,开掘深。以精炼的笔墨,传达丰富的内容;以生动的细节,反映人物的性格。“以一斑略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三国演义》中的叙述和描写,多采用白描手法。罗贯中写曹操这个人物时,有如下一段——

曹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曹操的父亲-——笔者注)。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下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

上述这段文字,便是白描。它简洁朴实,但却非常生动形象,很能“抓人”。这就是白描手法的优越性。我国古典小说大师们,在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时,又特别注重对话语言的个性化,使读者“闻声知人”。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一、抓特殊,抓关键,精选细节,突出性格。作品既然想写得简洁精粹,那就不能随意浪费笔墨,而要在人物的特殊性方面锐意搜求,从众多的生活材料与细节中,去比较,去选择那足以突出人物性格的闪光的材料与细节,用来刻画人物。从事创作,“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二、相信读者,留有余地;含蓄深刻,启人联想。读者都是有想象力的,作者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并设法调动读者的想象。高明的作者坚信读者的高明;换言之,坚信读者高明的作者!他自己才会是高明的作者。只要写出了富有特征的行为、事件,语言虽筒,但它那丰富的意蕴,读者仍然想象得出。罗贯中写曹操“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状。”十二个字,很有特征,故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