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买狐皮弱代国(四文)

林灵


【正见网2015年10月23日】

一、买狐皮弱代国

代国是北方的一个小国,它与齐国的关系时好时坏。齐桓公时,代国渐渐强盛,开始与齐国对抗。齐桓公非常想削弱代国,让它臣服自己,但一直没找到好的计策。

一天,齐桓公与管仲闲谈,桓公说:“代国一直对抗我,我怎样才能削弱代国呢?”

管仲想了想说:“代国有一定的势力,现在还不能对它动武,只能用计削弱它。代国盛产一种白狐,这种白狐的皮子特别珍贵,可以卖好价钱。您可以出高价钱收购,这样,代国人认为有利可图,就会争先恐后地去捕猎,老百姓都去捕狐,田地就会没人去种,田地荒芜了,粮食就少,而且捕猎的人多,兵员就会减少。代国粮少兵弱,它的邻国——离技国,便会乘机进犯,代国打不过离枝国,便会向齐国讨好、臣服了。您现在就派人带钱去收购白狐的皮子好了。”

齐桓公一听,拍手叫绝。于是派中大夫王师北,带着人到代国去收购白狐皮。代王听说了这事,觉得对代国很有利,就没加阻拦,代王对丞相说:“代国之所以比离枝国弱,就是因为没有钱。现在齐国派人出高价钱来收购白狐皮,这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机会啊!你火速传令全国,让老百姓尽力捕捉白狐,越多越好。有了钱,我就可以招引离枝国的百姓,有机会我就吞掉离枝国。”

代国的老百姓接到命令后,都放下锄头,走进山林,去捕白狐。大片的土地都荒芜了。离枝国听说后,立即发兵进攻代国,代王发兵,可人们都在山中捕狐,结果代国的北部,被离枝国占领。代王率军反攻,又被打得大败。代王只好向齐国求救,表示愿意臣服齐国。齐桓公大喜!

(事据《管子》)

二、鲁君剑逼齐桓公

春秋时,齐桓公想吞并鲁国,于是找借口进攻鲁国。齐桓公对管仲说:“齐国有甲兵十多万,战车五千乘,士兵训练有素,我想进攻鲁国,您看可以吗?”

管仲连声叹息说:“齐国危险了,齐国危险了!您不修德政,专务兵伐,国内人民不满,周边诸侯失信,国家能不危险吗!”

齐桓公不听,发大军围攻鲁国。鲁庄公不敢迎战,只在离国都五十里的地方,设关防守。接着,鲁君设计派人向齐国请和,表示愿意臣服齐国。

齐桓公很高兴,答应了鲁国的请求,于是两国约定会盟。鲁国的使者说:“鲁国是小国,会盟时,不会带任何兵器,希望贵国(指齐国)也不能带任何兵器。如果带了兵器,说明双方都没有诚意。”齐桓公同意了不带兵器。

过了几天,齐桓公准备去与鲁国会盟,随从人员都没有带兵器。临行前,管仲对齐桓公说:“您这样去不行。各诸侯国对您都很怨恨,您如果通过盟会,把鲁国变成齐的属国,各诸侯国都会把‘贪’名加在您头上,以后有什么事,小国会更加顽抗,大国也会防备,这对齐国不利。更何况鲁国人怎么会不带兵器呢?鲁国的曹刿,为人阴险而狠毒,他会借盟会,要挟我们的。如果去,我们必须带兵器。”

齐桓公不听,带领随从人员,出发去与鲁庄公相会。鲁庄公和曹刿都暗中带剑,盟会时,鲁庄公和齐桓公一同上台,突然,鲁庄公拔出利剑,一把抓住齐桓公,大声说道:“鲁国的边境离国都,只有五十里了,你们齐国仍在进攻。”说着,鲁庄公用剑指指齐桓公,又说:“早晚不过一死,现在,咱俩一起死了吧!”

齐国的随从人员,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一下子惊呆了!当他们反应过来时,手中又没有武器,只得呆呆地站在一边。这时,管仲跑上去,想救齐桓公,但却被手持利刃的曹刿拦住了。曹刿挥挥手中的利剑,大声说道:“两国国君,正准备改变原来的盟约,谁也不准上前。如果谁上前半步,我就叫谁脑袋搬家。”

管仲无奈,在台下向齐桓公喊道:“君上请把土地还给鲁国,我们两国以汶水为界好了。”齐桓公连忙答应,同意两国以汶水为界。这样,鲁君才放了他。齐桓公带领随从人员,慌慌张张地返回齐国。

(事据《管子》)

三,大公任劝孔子

春秋时,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被围困在陈和蔡两国之间,已经七天没吃东西了。

这时,有个叫大公任的人,前去看望孔子,他见了孔子,问道:“先生快要饿死了吧?”孔子有气无力地回答:“是的,我真的要完了。”

大公任说:“你怕死吗?”

孔子答:“怕。”

大公任说:“那就听听我讲不死之道吧!东海有一只鸟,名叫意怠。这种鸟飞行缓慢,就像没有力气的样子。飞的时候,一定要结伴而行;栖息的时候,又挤在众鸟中间。飞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也不敢落在后面,吃东西时不敢先尝,一定吃别的鸟剩下的东西。因此,跟它结伴而飞的鸟,都不排斥它,人也终究不能伤害它,而它也免于祸患。”

大公任看看孔子,见他在认真听着,又接着说道:“道理很简单,笔直的树木,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先被汲干。您老是想修身养德以反对别人的污浊,以文饰才智,来惊骇愚俗,这样就免不了招来灾祸。我听人说,忘记权势,不追求功名,就会内心平静。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是不追求名声的。您为什么要那么喜好名声呢?”

听到这里,孔子精神一振,他说:“您说的对呀!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事据《庄子》)

四、管仲荐人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大臣,他任齐相多年,深得齐桓公的信任。有一次,管仲得了大病,病情日益恶化,齐桓公前去探望他,对他说:“你病得很厉害呀!有件事本来不该说,但现在又不得不说,请您不要介意。”

管仲勉强笑了笑,示意桓公说下去。齐桓公接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万一您死了,那么我把国政,委托给谁呢?”

管仲反问道:“您想委托给谁呢?”

桓公说:“我看只有鲍叔牙了。”

管仲听了,摇摇头说:“不行,不行。鲍叔牙这个人,为政廉洁,是个好人。但他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从来都不亲近,抓住别人的过错,一辈子都不忘记。如果让他治理国家,对上会违背君主的旨意,对下会不顾民意。这样,他很快便会得罪君主的。”

桓公问:“既然如此,那你说谁可以呢?”

管仲说:“我看只有隰朋了。隰朋为人和善,对上会顺从君主,对下会亲近百姓,常常怜爱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管仲说到这儿,缓了一口气,又说:“用自己美德去影响别人的人,称得上是圣人;用自己的财物去帮助别人的人,称得上是贤人。标榜自己贤能,傲视别人,就会失去人心;自己很贤能,但却待人谦逊,便会得到人们的支持与爱戴。所以我说,除了隰朋别人都不行。”

(事据《庄子》)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