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

梅花一点


【正见网2015年09月18日】

“文”,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道:“文,错画也。象交文。”(【注解1】)“文”字最表面的意思,就相当于“纹路”“纹理”的意思,现今当作“纹”字之义。

如在《周易•系辞》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周易•彖•贲》曰:“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注解2】)在这里,春秋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化,已经区分了自然界的纹理和人类社会具有的创造性、创意性的纹理的差异,说明了“天文”“人文”这样的概念。

后来,“文”字之义主要围绕在万事万物的表面纹象与人类的文章词句的范围内取义和构词。

如在《论语•公冶长第五》曰: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但,古人并没有完全把“文”字的意蕴停留在纹理、纹路的含义引申上,而另外建构更具一番特别的文化内涵。

在《论语•雍也第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在《论语•述而第七》分别说了: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注解3】)

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个“文”字所具有的意蕴完全超出了一般性的“纹路”“纹理”的引申义,而具备了人性、人格的各种特别的意蕴。“文质彬彬”是形容君子的人格形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完全属于道德人品的特性。孔子还把“文”的意蕴,与“行”“忠”“信”“君子”这些人品、人格并列论理,而且都属于“文”之特别意义。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够把握这个已经被古人升华了的“文”字意义呢?这里面有怎么样的文化内涵呢?

按照《逸周书》之《谥法解》的文化规定,“文”字作为谥号的排序上,排在“神”“圣”“帝”“皇”“王”“君”“公”“侯”“简”之后,在“武”字之前,列在第九位。能够在这样位列前排之名号,说明“文”之义具有一定的神圣意味和高贵品质。

《逸周书》之《谥法解》给予“文”字谥号的含义有六种,分别是:“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注解4】)而据笔者查维基百科“谥号”,“文”字之谥号含义还有另外二十一种:“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注解5】)对于周文王使用的“文”字谥号之深意,不知道是应该具体的选择哪个解释才能够对应到周文王本人的历史人生历程所具备的涵义?在此,可恳请读者帮助选择并说明指教。

由这些谥号的诠释表现含义可知,“文”字之义,所蕴含的意义超越了“纹理”“纹路”的表意,其蕴藏繁复高远之成度,远远超越我们一般性的想象。品德诠释、人格形象,完全主导了“文”之义的运用。

那我们如何再更加具体形象的认识到这个“文”字之含义呢?笔者引述一个春秋时期记载的故事来给大家试做具体性的解说。这个故事记载在《国语•周语下》卷三:

晋国孙谈的儿子公子周来到周室,侍奉单襄公(周王室卿士,名朝)。他站不歪身,目不斜视,听不侧耳,言不高声;谈到“敬”必定尊奉上天,谈到“忠”必定虔诚心意,谈到“信”必定自身做起,谈到“仁”必定惠及他人,谈到“义”必定广施利益,谈到“智”必定理性处事,谈到“勇”必定有节有制,谈到“教”必定明辨正见,谈到“孝”必定恭礼神灵,谈到“惠”必定亲近和睦,谈到“让”必定谦予同僚。晋国有忧患的时候他未尝不悲戚,有喜庆的时候他未有不为之高兴。

单襄公病重,叫来他的儿子顷公告诉说:“你一定要好好对待公子周,他将来会成为晋国的国君。他的品行可称得上‘文’,具有‘文’的大德就会得到天地的保佑。有了天地的赐福,至少可成为国君。敬,是恭谦的文德;忠,是诚实的文德;信,是信用的文德;仁,是慈爱的文德;义,是节制的文德;智,是文德的运行;勇,是文德的表率;教,是文德的施教;孝,是文德的根本;惠,是文德的恩泽;让,是文德的质材。效法上天才能敬,遵循心意才能忠,反躬自省才能信,爱护他人才能仁,处处利人才能义,善于处事才能智,循义而行才能勇,明辨是非才能教,尊奉神灵才能孝,慈爱和睦才能惠,谦待同僚才能让。这十一个方面的文德,公子周都具备了。

 “这十一个文德正应合‘天六地五’的常数。以天之六为经,以地之五为纬,合计为十一,丝毫不差,这正是文德的象征。周文王具有文德,所以上天赐予他整个天下。公子周也具备了这样的文德,而且他与晋君的亲缘接近,所以能继承君位。他站不歪身,是正;目不斜视,是端;听不侧耳,是成;言不高声,是慎。正,是文德的大道;端,是文德的凭籍;成,是文德的归结;慎,是文德的护守。护守牢固而归结不偏离,大道纯正而行事有凭籍,就是光明文德的表现。慎、成、端、正,是道德的表象。为晋国高兴和悲戚,不背离祖国,是为不忘本。具备了文德又有道德辅助,不得家国还得什么呢?

“晋成公回国继位时,我听说晋国占了一卦,得主卦为《乾》卦而变卦为《否》卦,卦辞说:‘德虽配天而不能长久保有,将有三个国君自外归国继位。’第一个是成公,已经当了国君,第三个是谁还不知道,第二个一定是公子周。我听说晋成公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神在他的臀上画了个黑痣,说:‘让他成为晋君,三传之后把君位给予驩的曾孙。’所以给他取名为‘黑臀’,成公传下的君位已经历了两代。晋襄公名为驩,公子周就是他的曾孙。而且他具备谦恭孝敬的美德,不是他又是谁呢?况且那梦中说:‘必定是驩的曾孙,才能得到晋国。’那个卦辞说:‘一定三次从周迎还国君。’公子周的德行又能够君临国家,梦、卦、德三者都契合了。我听说周武王在伐商时誓词中说:‘我的梦与我的卦相符,又和吉祥的预兆相合,讨伐殷商必定能取胜。’也是因为梦、卦、兆三者相契合。晋厉公屡行不道而子孙稀少,将要失去君位了。你一定要趁早善待公子周。他将应验预言。”

单顷公应承了他父亲的告诫。到晋厉公被弑时,晋人迎回公子周立为国君,就是晋悼公。【注解6】

这是单襄公对晋周公子(后成为晋悼公)作人品评价和未来预言的言论记载。单襄公是怎么看待、推断晋周公子的人品和未来的呢?我们可以尝试解析这个史载言论故事的推理思路。

首先,单襄公认为晋周公子的外表修行非常端正:站不歪身,目不斜视,听不侧耳,言不高声。(也即“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而这样的表面修行,非常符合周代之“礼”的要求,一位品格高贵公子的纯正形象豁然显在眼前。

其次,单襄公认为晋周公子具备十一个高尚的“文德”,分别是:敬、忠、信、仁、义、智、勇、教、孝、惠、让。这十一个“文德”是一种非常类似儒家思想的道德品质。我们注意到的是,“言敬必及天”、“言孝必及神”、“象天能敬”、“昭神能孝”的内涵,如同“敬天顺神”之义,完全属于神传文化的范畴。像“帅意能忠,思身能信,爱人能仁,利制能义;事建能智,帅义能勇,施辩能教”,在内涵上,可以说是由内向外拓展。“忠”“信”是修内,“仁”“义”“智”“勇”“教”是修外。这样的由内而外的修行,正合符儒家、道家之“内圣外王”之法理。这十一种“文德”合在一起,就是别具意蕴的“文”的品质,这样的品质会得到天地的保佑,甚至会因此而获取到国家。

第三,那为何称有了这样的十一个“文德”,就可以得到“天地”的护佑呢?在数字上,这十一符合了“天六地五”的常数,把十一种品行组织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表现出晋周公子品行的高贵纯正。同时,晋周公子外表修行非常端正,道德纯正加上品行高贵,合起来就是构成一个完美的人格。那么晋周公子完全拥有获得晋国国君之位的德位。

第四,仅从品德方面发现了晋周的道德,还不足够。还有天命之数来证实,晋周不是一般的人,是天命所归。怎么才算天命之数呢?单襄公進一步用曾经出现真正的预测来证明。一个是,占筮证明了,从卦象卦辞表现出来了;再一个是,晋周祖辈的梦兆预言到了。

第五,单襄公对晋周的评价,在“品德、占筮、梦兆”三方面综合性的证明了晋周是一个天命所归的人物,那么在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先例呢?有,那就是周武王当年要讨伐殷商的时候,也有三方面作证实:梦景、占卦、预兆,三个方面都符应周武王天命所归的趋向。有了这个先例佐证,那么,晋周公子也有三方面的符应、对应先兆,更加有理有据又有力的证实晋周公子在未来能够成为晋国国君。

单襄公通过这一系列的完整而又全面的推理论断,从道德修行到品格表现,从占筮卦辞到祖辈梦兆,从个人案例到历史先例,集中证实了晋周公子具备“文”之大德,最终力证了晋周公子成为一代贤明的晋国君王:晋悼公。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古人在评定一个“文”字的内涵,其意义之奥妙、其诠释之精湛、其规格之高贵、其文化之神秘,非是今人能完全明确辨析的出来的。一个“文”这样的字,深涉到天地宇宙、道德人格的广大意蕴,同时又有真实而具体的历史人物来锻造出如此的内涵。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无边无际,可敬可叹。

【注解1】

见《说文解字注》,汉代许慎著,清代段玉裁注,许惟贤整理,第744页。

【注解2】

在此采用通行本《周易》,链接分别是:

http://ctext.org/book-of-changes/xi-ci-shang/zhs

http://ctext.org/book-of-changes/bi1/zhs

【注解3】

在此采用通行本《论语》,链接是:

http://ctext.org/analects/zhs

【注解4】

在此采用通行本《逸周书》卷六的文本内容。但该内容和《逸周书汇校集注》(黄怀信(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有差别。

链接: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9%80%B8%E5%91%A8%E6%9B%B8/%E5%8D%B7%E5%85%AD

【注解5】

见维基百科之“諡號”条目,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0%A5%E5%8F%B7

【注解6】

《国语》之《周语》卷三记载原文为:

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后国。夫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信,文之孚也;仁,文之爱也;义,文之制也;智,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材也。象天能敬,帅意能忠,思身能信,爱人能仁,利制能义;事建能智,帅义能勇,施辩能教,昭神能孝,慈和能惠,推敌能让。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

“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文王质文,故天胙之以天下。夫子被之矣,其昭穆又近,可以得国。且夫立无跛,正也;视无还,端也;听无耸,成也;言无远,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终也;慎,德之守也。守终纯固,道正事信,明令德矣。慎成端正,德之相也。为晋休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国何取!

“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一既往矣,后之不知,其次必此。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使有晋国,三而畀驩之孙。’故名之曰‘黑臀’,于今再矣。襄公曰驩,此其孙也。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驩之孙,实有晋国。‘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吾闻之大誓,故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以三袭也。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必早善晋子,其当之也。 ”

顷公许诺。及厉公之乱,召周子而立之,是为悼公。

翻译白话文参考:
《国语译注》(邬国义、胡果文、李晓路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75-78页)
《国语全译》(黄永堂,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102-108页)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