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被玷污的豫剧

陆天平


【正见网2015年03月06日】

豫剧《朝阳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戏曲。50多年过去了,现在中国很多农村和城市迎亲办喜事仍在使用其中的唱段和音乐。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是一出宣扬丑恶的戏剧。一直传唱觉得好其实是传统豫剧的唱腔好听,并非是其宣扬的内容好。长期的一言堂洗脑教育人们已经麻木,不再去理性思考这究竟唱的是哪一出?

在豫剧传统文化中,戏曲节目大都是以宣扬善恶有报,忠君爱国,如何做人为主线的。然而为控制洗脑,豫剧竞也被中共玷污糟蹋。

中共多年来一直利用豫剧《朝阳沟》变异人类的传统文化,颠覆人类善恶有报价值观,谎言欺骗中颠倒着人生的价值观。豫剧《朝阳沟》编剧杨兰春家乡的知情者将真实还原该剧的前世今生。

豫剧《朝阳沟》创作过程:

1957年原籍河北邯郸武安市的剧作家杨兰春回河北邯郸武安市管陶乡列江村探亲,在回家的客车上碰到了同村乡亲一路上无聊便扯起闲话。乡亲见面谈的最多的就是本村都发生了什么新闻,谁家添了人口,出了啥稀罕事。期间就讲起了一个本村丑闻,说起了本村跟随舅舅在菏泽念高中的一个男子高中毕业后把城里头的一个女学生拐骗回家,那个女学生住男家不走,她娘来山沟里找闺女要闺女回家闺女不走的丑事。

同车人都带着嘲笑的口吻说:你看看现在还有这样不要脸的闺女哩。一个城里头的大闺女跟个浪小子跑到咱这个山沟里来。没结婚就住到男的家不走了。她娘叫她也不回去。真是啥人都有。一车人你一言我一句把山里面毛头小子拐骗城市大闺女到农村住着不走的丢人现眼事作为笑料嘲笑了一路。

1958年毛泽东发表了“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讲话,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上山下乡。在一切为独裁统治服务的年代,1958年3月原河南省文化局副局长冯纪汉找到杨兰春要求他一个星期内写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豫剧剧本。情急中杨兰春脑海里想起了回家探亲时听到的发生在老家的城里高中女学生到山沟来的事情。丑事就这样被改编成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故事,仅用7天半时间连夜赶写并编写排演豫剧《朝阳沟》这一戏剧。

《朝阳沟》戏剧窃取利用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中的精髓——豫剧唱腔,然后加入中共邪灵内容强制性输出给民众洗脑。1958年3月20日由河南省豫剧三团的演员们在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曹村首演。1963年,该剧被搬上银幕。成为中共谎言洗脑文化的主要代表作品。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中共颠倒黑白,把坏事说成好事,这方面无人能比。

七天就编写出炉的《朝阳沟》剧情

回想下七天就编写出炉的《朝阳沟》剧情:银环家里只有其母和银环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在银环母亲生活上需要女儿照顾情况下,党的一声召唤就让刚刚高中毕业的银环没有结婚拜天地,就跟随山里娃拴保跑到大山里住下不回自己家。银环娘去山沟里找银环还不回去。 请问现在谁愿意家里面出这样丢人现眼的事?既然中共大肆宣扬《朝阳沟》先进事迹,那么你见哪个中共高官愿意让自己的闺女跟个野男人跑了?中共把坏的丑的宣扬成好的,这不是在败坏人伦道德吗?中共邪党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豫剧唱腔再来破坏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价值观。封锁言论反复洗脑变异正常人性。宣扬无神论,使人不信因果报应,善恶不分,败坏人的道德。

《朝阳沟》中的唱词

拴宝娘唱词是:1:看见了新被子我实在难过,埋怨声亲家母你个你个糊涂老婆,银环她愿下乡路没走错。2:银环儿你不要多操心,你爹爹长年能劳动,你妹妹从小就勤谨。你妹妹你公公,你两口头前走,他爷俩随后行。整部戏你始终没见拴宝银环夫妻拜堂成亲。戏中爹娘称呼不知从何而来。

再看看戏词中党文化的毒害宣传

再看看戏词党文化的毒害宣传:1:党叫干啥就干啥,决不能挑肥拣瘦讲价钱。〈赤裸裸的宣扬党性大于人性,善恶不分〉。2:我难忘你叫我看董存瑞,你记得我叫你看刘胡兰。

党叫干啥就干啥?想想就害怕。仔细想想党都叫干了些啥?从中共窃政的65年来,中共邪党的历史就是一直在杀人的过程,从1950年开始窃政后三反五反,接着发动文化大革命,人人互相揭发整人,父母兄弟反目成仇。 多次运动害死8000万中国人。宣扬无神论与天斗,与地斗,胁迫中国人大人、儿童发毒誓加入中共邪教党团队组织,把中国民众带入万劫不复深渊。1989年64屠杀大学生。2000年制造“天安门自焚伪案”栽赃抹黑法轮功,迫害修炼真善忍的炼功民众,活体摘除法轮功学员器官出售谋利。中共官员强奸幼女,强拆民居,逼死民众,中共邪教简直罪大恶极,天理难容。这背后的一切事哪个不是党叫干的?只有声明退出中共一切党团队才是唯一出路,才能获得平安。才会有未来。

《朝阳沟》原型人物“银环”和“拴保”并非一家人?

《朝阳沟》故事发生地和原型人物出处共有2处。一处是:原型人物故事的发生地——在河北邯郸武安市管陶乡列江村。一处是:《朝阳沟》戏曲排演体验地河南登封市大冶镇曹村。

据《朝阳沟》演员银环扮演者魏云回忆,当时,杨兰春的剧本创作出来后,河南省豫剧三团就开始进行排练。当年,参加演出的所有演职员,全部来到了曹村(现在叫朝阳沟村)体验生活。热情好客的曹村群众高兴得没法说,他们按照杨兰春和大队支书的分配,每家每户都腾出了房子,让剧组的客人吃住在家。当时大部分演员都是“对号入座”。扮演银环的魏云很自然地就被分到了赵银环家。虽然是排戏,但每天都要和赵银环同吃同住同劳动,除此之外,就是认真观察赵银环平时的言谈举止。为更加贴近生活便把女主演名字改为了王银环。

关于拴保这个人物,杨兰春曾说,之所以把剧中的男主人公叫拴保,是在曹村体验生活期间听别人讲起“本村赵栓柱臭味相投抗旱”的事情后,就把赵栓柱编写加入了剧本。因为当地的老百姓为了让自家比较娇贵的男孩健康地活下来,一般要到庙里求一根红绳,然后拴在孩子的脖子上或手腕上避邪,老百姓把这种做法叫“拴宝”,因此,在当地,也叫“栓柱”或“拴宝”。在编写《朝阳沟》剧本时,他故意把主人公的名字叫做拴保(“拴宝”二字的谐音),主要是想让村民们感到更亲切一点。

实际生活中的“银环”和“拴保”是曹村同姓同辈,没有婚姻关系。银环原名赵银环,拴保名叫赵栓柱。

原型现状——据新华网文章《朝阳沟》中人物原型命运沉浮录报导:

被中共利用的河南“银环”原型厄运不断

豫剧《朝阳沟》唱响全国后,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曹村的赵银环由于曾是被《朝阳沟》借用的原型人物,因此赵银环也成了名人,曾被推选为河南省五届人大代表和省妇女代表。

河南赵银环有三个儿子,丈夫张平炎和孩子们在家门口开了个矿,1997年,55岁的赵银环从计划生育工作岗位上“内退”,每月只有170元的生活费。然而厄运却象恶魔一样一直缠住这位年逾花甲的女人。先是1997年由于丈夫办的厂矿被人所骗而倒闭破产。家里背上了22万元的债务。一家人开始了艰难的还债生涯,这时大儿媳和赵银环的大儿子离了婚,留下8岁的孙女张雯雯和一个破败的家。然而祸不单行赵银环的二儿子开拖拉机替人送砖时,又出车祸身亡。就在一家人还未从悲痛中缓过劲来时赵银环抚养的孙女张雯雯又得了骨癌。

面对着这接踵而来的灾祸,为了挣钱给孙女治病,年近60的赵银环在无数人的目光下,这位历尽人生酸楚的女人因生活所迫又在登封市区的街头摆起了卖熟玉米的小摊。

《朝阳沟》栓保原型——河南赵栓柱生活困苦

1962年,“拴保”的父母相继去世,集体食堂散了,哥嫂也另立门户,剩下赵栓柱一个人孤零零地过日子。后来他到吴岗村当了上门女婿。他的妻子叫刘春孩,比他小10岁,按当地的风俗,上门后要改名换姓,于是“拴保”便改名为现在的刘现省。

60多岁的刘现省家的生活状况并不富裕,农忙的时候,他和家人一起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他就跑到煤矿上当矿工,以补贴家用。据演“拴保”的王善朴75岁时曾说,当年到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曹村体验生活的时候,对赵栓柱的印象很深,虽然剧中的拴保与现实中的赵栓柱有出入,但赵栓柱的朴实和高涨的劳动热情,让他很受感动。当听说赵栓柱60多岁了还要下煤窑劳动时,王善朴显得很激动,他说:“栓柱这个人太老实了。”

《朝阳沟》故事人物原型——河北邯郸武安市“银环”“栓保”命运凄惨

《朝阳沟》原型人物“栓保”高中毕业后从山东荷泽回到河北武安市管陶乡列江村后在大队当了1名会计,文化大革命期间两派斗争被打断了腿,生活困难,1990年50多岁时又患胃癌去世。

《朝阳沟》原型人物“银环”从山东荷泽来到河北武安市列江村后当上了村妇女主任,银环1995年不到60岁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在1982年开发荒山时死于工伤。女儿嫁到了别村在家务农。谁也想不到一代名人结局如此悲惨。

两个《朝阳沟》村

1974年初,《朝阳沟》戏首演地河南登封市大冶镇曹村村民要求将曹村大队改为《朝阳沟》大队,地名一直沿用至今。2004年河北武安市将《朝阳沟》故事发生地列江村更名为《朝阳沟》村。

看完文章明白的读者可能想到了,谁沾染了中共的边谁就意味着倒霉就开始了。不管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沾染了中共,只要你向它靠拢,只要你心甘情愿被它利用,只要你身上留有它党团队的记号,曾经向中共发过的毒誓就会起作用,就会遭灾。趁现在上天还在给人机会赶快抹去兽印,声明退出一切中共党团队组织,做个干干净净的中国人,这样才能平安。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