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才子:从厨子到宰相的伊尹

石方行


【正见网2013年07月26日】

从仓颉造字之后,东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时期。在尧舜禹时代,人们一方面积累对自然的认识,一方面就是逐步的丰富与奠定文明的各个方面。拿文字方面来说,仓颉造出的房屋的“房”字,人们都能感受到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事物和干什么用的;而一切表达感情与思想境界方面的事情,那就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演绎、不断的丰富。比如:“贤”和“德”。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怎样的人才是“贤”,怎样做才配有“德”呢?这不能只是一个名词,而需要人们了解其文字所蕴涵的意义。现代人谈起这二字的时候,在脑海中常常浮现的是一个故事、一位古人的一种表现,让这两个字变得立体与栩栩如生,也唯有这样才能让文明的火种一代代的传播下来,才能让今日的人们理解和明辨是非与善恶。

正如法轮功创始人说过的:“有人类认识的一切物体,每一件事情都能用人的语言词汇去概括它、形容它、把它表达出来,这不是简简单单的造就出一个文字就能解决的,是必须有一个很深的、人真正能感受到的,切身体悟过的、经历过那么一个给人造成的实际而又深刻的过程,才能使人切实认识到这个字、这个词、这个语汇所表达的内涵。”(《美西国际法会讲法》)

在尧舜禹时期,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能看到一个特点:那就是“德高望重”。一个人只有非常的贤德,才能得到部落中的人们推举,成为首领。而这个人在成为首领之后,不是去享乐去为自己怎么样,而是尽己所能的为整个部落的生存和发展着想。这样这个人才会有威望,才能服众。

我总觉的整个一个夏朝就是在奠定一个文明社会的雏形时期,从上古部落式的社会格局,走向趋向统一联合的社会存在的方式。那么在夏朝末年国君那种横征暴敛、残民以逞的荒淫,也就会促使人们起来改变这种现状。而这种现状用什么方式来改变、就算执政者改变了,那在改变过程中需要给未来奠定怎样的文化,这就是伊尹等在各个朝代更替时所要奠定的文化与内涵。

关于伊尹的出生有这样一个传说:他的母亲原本住在伊水的岸边。她怀孕以后的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有一位神人来到她家,并且告诉她说:“如果看到舂米的石臼中冒出水来,就赶快往东方跑,千万不要回头看。”结果她家的石臼果然有水冒出来,她想起神人的话,叫上邻居向东方跑。结果跑出去十里地之后,她忍不住回头望一眼,结果自己就变成了大桑树。后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这棵桑树中间裂开了一个洞,洞中有个婴儿,一位有莘氏部落中的采桑姑娘正好在这时来到这棵树下,发现了这个婴儿,就抱回来了。

这个传说中有一个细节:神告诉人,在逃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头看”值得玩味。因为这类的话在诺亚方舟的传说中也出现过:“神第一次警告性的毁灭苏丹姆之前,诺亚感到太残酷,神说,你能够在这个城里,挑出十个正直的人,我就免于毁灭城池。诺亚和妻子,费尽心思的甄选,结果只有拉特合格,他妻子勉强凑数。神示谕,要他们在逃离该城的路上,千万不要回头看。结果,拉特妻子架不住好奇心的诱惑而漠视神的告诫,歇斯底里的大叫,死命挣脱丈夫的双手,就在她回头满足视欲的一瞬间,立刻死掉了,变成一具干枯的尸体立在那里。拉特忍住悲哀,忍住好奇的欲望用力扳住自己的头颈,没有回视身后,算是保住了性命。”在有一期新唐人《细雨人生》节目中专访首届新唐人汉服大赛明星模特袁宇婷女士的节目中,袁宇婷也提到了小的时候一位江湖人说的,在烧替身纸人时,千万不要回头看。此类说法无论是各类传说和现实中非常的普遍。

那为什么“不要回头看”呢?针对这个问题不同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我的个人看法分两点:1,就是相信神或者某个人说的一种表现。因为灾难来了,或者用一种可以免灾的方式,你个人究竟对神或某个人相信到什么程度?这一点尤为关键。2,灾难来了为什么还要回头看?这就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是好奇还是对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还充满留恋?为啥出现灾难,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说,就是那里不好了,人道德不行了。而道德不行是因为人心变坏了才出现的。那么“回头看”不就是还有点对过去恋恋不舍吗?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回头看者”也是被淘汰对象。

为什么我提此事,是因为现在中国大陆天灾人祸频发,人道德已经堕落到极点。在危难面前,一些法轮大法修炼者告诉人们摆脱灾难的办法,明白法轮大法的真相,选择退出中共的党团队等相关组织。不要再对中共抱有任何幻想,才能保命呀!

伊尹后来在御厨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学得一手烹调的绝技。这为以后接近商汤做了很好的铺垫。要想施展自己的理想,那就要有学问,所以他在学业上非常的用心。

后来在成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妻的时候,他以一个奴隶的身份跟随着到了商汤那里。

“奴隶”在当时是一种很卑贱的称呼,我想原本伊尹可以不用这个方式也能接近商汤。但为啥选择了这种方式呢?我想这也包含着伊尹也想考察一下商汤为人是否真的能做到“礼贤下士”吧。因为一个君王只有能不看重臣子的表象,因才而用,才能称作明君和有贤德。古往今来很多辅佐君王的重臣当初看起来有的其貌不扬,有的身份卑微。

那些真正的有才学、满腹经纶的人往往会用一种“障眼法”,以此来选择“明主”。也就是“明君”与“贤臣”在选择合作的时候,也是互相考量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就是一例。

伊尹用他拿手的厨艺让成汤注意,并得到了与成汤面谈的机会。于是乎,满腹经纶的伊尹就借用他那对厨艺的感悟,道出治国安邦的道理来。

成汤一听当然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自此伊尹的奴隶身份被取消了,也成了成汤的左膀右臂。

当时夏桀这个夏朝的末代皇帝变得非常的残暴,伊尹于是给成汤献计出兵灭夏。公元前1600年,他辅助商汤灭夏朝,商朝建立。他任“尹”(相当于右丞相,这也是“伊尹”名字的由来)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

后来在商朝太甲即位时,这位国君昏庸无能,不思进取,残暴害民。伊尹把他流放到桐地让其闭门思过三年。伊尹自行摄政管治国家。直到太甲懂得了成汤兴国的不易和伊尹的苦心,也痛改前非。伊尹才迎回太甲,回来执政,从此太甲也变成了一位圣君。

据《书序》称,《尚书》中之《汝鸠》、《汝方》、《汤誓》、《成有一德》、《伊训》、《太甲训》等篇皆为伊尹所著。根据出土的甲骨文显示,直至商朝末年,商朝仍然坚持对伊尹的祭祀,且祭祀伊尹的牺牲数目及品种与商朝先王同级。可见整个商朝对伊尹的评价是十分高的。

从伊尹废立太甲的故事可以看出一点:伊尹坚持的“忠”是对百姓和江山负责的忠,而不是对哪个人的愚忠。因为一位贤德的君王能把国家治理好,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反之,不但百姓苦不堪言,江山也会断送掉。所以让君王反思自己的过失,而利天下百姓福祉,这才是贤臣所为,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之一吧。

说到君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王”的意思是:沟通天地人三才者为王。那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行德政安民心,方能天地和乐,四海承平。伊尹曾经对汤王说:“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漫神虐民,皇天弗保。”要想当好“王”那就只能“眷求一德”。而“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不用解释一般人都能看明白,就是“修德”用“善”来治理天下。

最后关于伊尹在中药汤剂方面的贡献在此略说一点:自从神农尝百草之后,人们就逐渐的了解了一些植物的功效。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入药。而“烹饪”不仅是居家做饭那么简单。对于伊尹来说在长期从事烹饪工作中也会摸索一套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还有一点就是他很有学问,明白天人合一道理。人不是孤立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循环体。那么阴阳五行共生相克的道理他都会明白。那么对于人有疾病或者各类不适合的症状,一般都是阴阳失衡所致,那么调和阴阳也就成了治疗疾病的一个办法。而用一些草药或者食物根据不同病症的特点做成有针对性的“药物”也就能把病人体内失衡的阴阳调和过来,再加上当时在商朝普遍流行的人们修德安民的文化氛围,人们的疾病也就很快就会好转了。

这正是:

用以厨艺荐自身
修德改朝助商君
一身无私为万民
千古名相话伊尹!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