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文衡山不拜奸臣 严嵩忍气吞声(数文)

大法徒


【正见网2014年01月16日】

一、文衡山不拜奸臣,严嵩忍气吞声

文衡山:文征明,号衡山居士,明代书画家、文学家,著有《甫田集》。为人谦和而耿介。官职翰林院待诏等。

文衡山一向不到运河码头拜访客人。严介溪(奸臣严嵩,字介溪,江西分宜人。明嘉靖年间宰相,专国政达二十年之久)坐船途经苏州,等了两天,文衡山依旧不来拜见。严嵩怒形于色,对顾东桥说:“他不拜访别人,还说得过去,他也敢把我同别人一例对待吗?”

顾东桥答道:“如果不是衡山(文衡)有恒操,怎么会惹得介溪您有芥蒂?”(“衡”、“恒”谐音,“介”、“芥”谐音。恒,固定不变的操守;芥,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情绪)

严嵩听后,怒气缓和下来,终因对方刚正无私,凛凛难犯,而忍气吞声。

(明代曹臣《舌华录》)

【附言】

大臣巡视路过,当地官员谒拜,是封建社会官场惯例,可是,文衡山却是不“入道”之人,他无视权贵,大义凛然,稳如泰山,绝不动摇。若不是顾东桥的一句俏皮话,起了缓冲作用,文衡山可能会有“苦果子”吃。

许多正直的官员,也厌烦迎来送往,但是又有几人,能够像文衡山先生那样敢作敢为,竟不给当朝宰相一丁点面子!

二、耿九畴之廉声

耿九畴:明代人,字禹范。

耿九畴在担任盐运使时,有清廉的名声,深得社会的好评。

有一次,他临水坐着,身边有小孩在玩耍。

他情不自禁地说:“这水多么清啊!”

那个小孩子熟和耿九畴,应声说道:“使君您,比这水更清啊!”

(明代曹臣《舌华录》)

【附言】

清廉为官,名声播及乡野;童子之言,道出百姓的心声。

三、扬仁风,慰黎庶

袁彦伯宏:袁宏,字彦伯。先后曾担任吏部郎、东阳郡守等官职。

袁宏以吏部郎,出任东阳郡守,太傅谢安(东晋政治家,孝武帝时位至宰相)欣赏他的机敏速辩,在野亭,为他设宴饯行。当时群贤毕集,谢安想趁袁宏猝不及防时,考核他随机应变的才能。当他们握手告别时,谢安忽然环顾左右,从随行人员手中,取过一把扇子,送给袁宏,作为临别纪念。

袁宏立即感悟,说道:“我将发扬您的仁爱之风,以抚慰那里的百姓。”

(明代曹臣《舌华录》)

【附言】

作为一方父母官,爱民如子是应有的操守。谢安临别赠扇,其寓意是要袁宏将仁爱之风,带到所任之地,亦在情理当中。

谢安寓意深远,袁宏悟答得也极中肯。

四、“民脂民膏,安用许多?”

王旦晚年官职显贵,每次家里人要给他祝寿,他就立即制止。问其原因,王旦说:“我目前的待遇,已经够优厚了,如果再铺张,就增加一些不安,有什么值得庆贺呢?”

王旦每次受到皇上的赏赐,看见家里人将赏赐之物,放置在庭上,他就闭着眼睛,叹息说:“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啊,我怎能用这么多呢?”

他每次看见家人穿着朴素,就感叹说:“我们家朴素的习惯,历来就是这样。”

所以,家里人有稍华丽一点的衣服,只能在自己屋内穿,不敢让王旦看见,以免受到责怪。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对家人要求严格,这在我们古代的臣吏身上,多有体现。王旦之风,古德悠长。

但今天的奢侈浪费之风,实在恶劣堪忧,有民谚称:“一席酒宴半年粮,一部小车一栋房…...”这都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啊,必须用严格的措施,来抑治之。

五、太宗保证:大家有话都敞开来说,我一定虚心采纳!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忠正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共处,像鱼得水,天下就可以平安无事了。我虽不算明君,幸亏你们多次匡正补救过失,希望能凭着你们的直言鲠议,能够实现天下太平。”

太宗下诏规定:今后宰相凡入宫商量处理国家大事,必须让谏官跟随,听一听如何处理。大家有话都敞开来说,我一定虚心采纳。(原文:“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政要》)

【附言】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君主与大臣的关系如此,一个单位的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亦应如此。

六、太宗再动员:不要把想说的话闷在肚里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魏征:“近来朝臣都不议论政事,这是为什么?”

魏征回答说:“陛下能虚心纳谏,本来应该是有话就说。然而古人说过:‘不被信任的人劝谏,就被认为是毁谤自己;已被信任而不劝谏,就叫做尸禄。’但是人的才能器度,各有不同:胆小怕事的人,心存忠正而不能进谏;被疏远的人,怕不信任而无法进谏;贪恋禄位的人,怕不利于自身而不敢进谏。所以大家都不说话,应付着混日子。”

太宗说:“这些情况,确实像你所说。我常想,人臣要劝谏,动辄害怕有死亡之祸,这和赴鼎镬被烹杀、冒刀剑被斩杀,又有什么两样?因此忠贞的臣子,并非不想尽忠,而是尽忠实在太难。所以夏禹听了好的意见要拜谢,岂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如今敞开胸怀,接受谏诤,你们无须害怕,不要把想说的话闷在肚里。(原文:《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政要》)

【附言】

敞开言路,广纳贤言,是正确决策的基础。领导者应有听得进不同意见的胸怀,应为部属建言献策,创造良好的氛围,尤其要坚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不能扣帽子,打棍子,因意见不合而置人于死地。要加快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舆论监督,防止“一言堂”,建立民主决策机制,防止权力的滥用,防止决策中的腐败,把权力行使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七、硬取强得,还要人感谢!

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了一件黑色纺绸夹衣,便到路上去寻找。许久仍未找到。他性急火起,忽然看见一个妇女穿着一件黑色单衣,就拉住她不放,想把她的衣服拿过来,说:“刚才我丢了一件黑衣服。”

那妇女说:“先生,你虽然丢了黑衣服,可我穿的这件衣服,确实是我自已做的呀!”

澄子说:“我丢了衣服,不能白丢。你还是赶快把你穿的衣服给我!我刚才丢掉的是件纺绸夹衣,你穿的不过是件黑布单衣。拿单衣换夹衣,难道不是便宜了你吗?你还得感谢我呢!”

(《吕氏春秋•淫辞》)

【附言】

澄子这种人,强词夺理,所编造的理由,十分荒谬,看来好像逻辑思维混乱,其实乃是强烈的私有欲,使他发了疯。

现代的中共贪官,霸占老百姓的土地良田,盖高楼商厦,从中谋取暴利,却强词夺理,说是“为民造福,利在后世”,要人们对他感恩戴德。此类事件极多,实在可恶!

八、“你们为何不惩贪官,只惩治、讥笑我呢?”

晋国有个利欲熏心的人,到了市集,看见东西就抢,还说:“这些我可以吃;这些我可以穿;这些可供我费用;这些可做我的用具。”抢完就走。

市场里的官吏,尾随着他,向他索回这些东西的价值。

这位晋国人说:“每当我狂热地追求私利之心达了极点时,两眼发昏,直冒火星,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是本来就应该属于我的,所以根本就不理会是别人的东西。你们把这些东西给我吧,我富了会偿还你们的。”

官吏听了,恼怒地举起鞭子抽打他,夺回了被他抢去的东西。然后就讥笑他。

这位晋国人,做了个骂人的手势说:“世上贪图利欲的人,比我严重的,还大有人在。有些做官人,常常千方百计地制定政策法规,明抢暗夺,长年累月。而我,只是在大白天抢一点而己。难道我不比他们好得多吗?你们为何不惩治贪官,只惩治我、讥笑我呢?”

(明代宋濓《龙门子凝道记•秋风枢》)

【附言】

看了这个故事的读者,你们一定会联想到邪党贪官们的恶劣行径。因为这些邪党贪官们,都在活学活用毛贼东的自道之言:“我是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