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黠竖子将伙伴骗入粪坑(共五文)

严自律


【正见网2013年12月20日】

一、头雁与雁奴

夜幕低垂,成群的大雁,结束了一天的疲惫旅程,降落在僻静的江湖岸边沙滩上过夜。头雁(雁群的头领),歇宿在群雁的中间,它命令雁奴们,担任警卫。

就在这时,有一支狡猾的捕雁队,正趁着浓云遮月的漆黑夜晚,向它们偷偷地袭来。

捕雁队的头领,把烛火暗藏在瓦罐中,其余的人,手提棍棒,紧紧跟随。他们屏住呼吸,悄悄地行走,快接近雁群时,持烛人猛然举烛,随后,又迅速地用瓦罐罩住,使火光在黑暗中突然闪一下,又立刻消失。

担任警戒的雁奴,发现烛火一闪,立即惊叫起来。可是,当群雁惊起时,周围却是静谧漆黑;群雁松了一口气,又安心睡下。

捕雁的人,继续轻轻地向前移动着,又猛然举烛闪光,再迅速罩住光亮,结果又引起雁奴的惊叫……这样,接二连三的搅扰、欺骗,麻痺了头雁,它以为雁奴的报警,是无事生非,自相惊扰,便恼怒的惩罚了忠诚的雁奴。

捕雁的拿烛人,慢慢悄悄地逼近雁群,当再次举烛时,委屈懊丧的雁奴,由于惧怕头雁的责备,只得埋首息声,不再报警。

时机已到!拿烛人将烛火高高举起,照得四面通明,手执棍棒的众多捕雁队员们,借着烛光,一齐冲入雁群,抡起大棒向昏睡的大雁打去……几十只大雁,就这样成了捕雁人的牺牲品!

(五代 王仁裕:《玉堂闲话》)

【附言】

雁奴本来很尽职,可是头雁不了解情况,把它们的尽职尽责,看成是无事生非,并且打击了它们的认真负责的精神,最终导致整个雁队的灭亡。这说明:领导者不明情况的批评,往往会使被批评者用消极对抗和不忠于职守,来惩罚粗鲁的批评者。结果常常因此贻误大事。所以,身居上位的领导人,要实行准确的批评。批评之前,务必要将情况调查清楚。

这个故事,应当成为一切领导者,必读的、入门的教科书!

二、君子之交,凌霜愈牢

松、竹、梅共同经霜傲雪,与严寒搏斗,结成了真挚的纯洁的友谊。他们历来被人们敬称为“岁寒三友”。

可是,松、竹、梅的友谊,却引起了一株枯黄的野草的嫉妒。

这株野草,强抬起他的憔悴的面孔,用沙哑的嗓音,挑拨地对松树和梅花说:“哎,竹子心里是空空的,他怎么能与二位君子,成为朋友呢!”

松树和梅树,听了这话,都十分生气,他们义正辞严地说:“只因为竹子心中是空空的,所以,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这就是诗人所说的:‘心中虚空无秽物,最堪容溫千百人!’‘才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

【附言】

真诚的友谊,能使任何挑拨的人,无法达到他的卑鄙目地。坦荡的心胸,能使友谊更加牢固和真诚。

君子们,请多加提防就在你身边的小人的挑拨!

(清代吴庄《吴鳏放言》)

三、鹦鹉救火

一只鹦鹉,飞落在一座它从未到过的大山上。这座山里,有着很多飞禽走兽,他们都很善良,对来自远方的客人——鹦鹉,非常尊重,千方百计照料它。

生活在这些飞禽走兽中间,鹦鹉虽然感到很温暖,很幸福。但毕竟不是它的家乡。所以,过了不久,它就告别了山里的飞禽走兽,飞走了。

几个月以后,鹦鹉侨居过的那座山上,发生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火灾。腾腾升起的浓烟,被几十里外的鹦鹉发现了。它毫不犹豫地钻进河里,浸湿自己的羽毛,然后,奋力飞向那座燃烧的大山,把沾在羽毛上的河水,洒向熊熊的火焰……

天神皱起眉毛,迷惑不解地问鹦鹉:“你虽然有熄灭大火的志愿,可是,凭你那么弱小的身体,那一丁点儿的气力,一回只能沾上几滴河水,怎么可能扑灭这绵延百里的大火呢?”

鹦鹉回答说:“我虽然知道凭我这几滴水,扑不灭大火,但这曾经是我侨居的大山。这里的飞禽走兽,对我友善,大家亲密得就象兄弟一般。我不忍心见死不救啊!”

鹦鹉的话,感动了天神,于是,天神运用神力,熄灭了大火。

(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十一)

【附言】

一只小小的鹦鹉,它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即使累死,也扑不灭绵延百里的大火。

但是,小鹦鹉并不因此就放弃对处于危难之中的朋友的拯救,它竭尽全力,同烈火搏斗,以至最终感动了天神。

这则寓言,高度赞扬了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

古人云:“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四、黠竖子将伙伴骗入粪坑

在一座村庄的西头,住着一位老妇人,她种了几棵李子树。夏天,李子成熟时,总有人翻过院墙来偷吃。那妇人很恼火。为了防止再有人跳院墙,她就在院墙内的地方,挖了一个深坑,坑里放入大粪和垃圾。

一天夜里,村里一个名叫黠(读霞)竖子的恶少,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到那妇人的院里偷李子吃。

黠竖子不知道院墙下面,已经布置了陷阱,仍象往常一样翻墙跳下去,结果“卟通”一声,跌进粪坑里。臭哄哄的粪水,淹没了他的衣领。他勉强伸长脖子,仰起头,向同伴喊着:“快来呀,快来呀!这儿有好李子——又香,又甜!”

有一个伙伴,闻声翻墙跳下去,也跌进了粪坑。他刚要喊叫,黠竖子急忙用手捂住他的嘴,不让他出声。

黠竖子还继续招呼另一个伙伴。一会儿,那个伙伴顺声跳下来,也跌进粪坑里。

那两个人,都气急败坏地大骂起黠竖子来。

黠竖子却幸灾乐祸地说:“有什么可骂的?假使咱们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没掉进陷阱,那他就会没完没了地笑话我。——我让咱们之间,谁也别笑话谁!”

(明代刘元卿《贤奕编》卷三)

【附言】

这个故事是讽刺那种极端自私、极端阴险、极端残忍之人的。黠竖子跌进陷阱,吃了一嘴粪。他不甘心自己一个人落入粪坑,便诱骗他的两个同伙,也进入陷阱,共同吃粪。他的逻辑是:“假使咱们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没掉进粪坑,那他就会没完没了地笑话我。——我让咱们之间,谁也别笑话谁!”这就等于是说,我跌到粪坑里,你们也别想洁身自好;我下地狱,你们也陪我一块下地狱;我死,也得拉上你们一起死!

这种人把自己所受的痛苦,想方设法转嫁给他人,诱骗他人上当。欣赏他人上当后的痛苦,是他最大乐趣。邪恶份子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世界观,从这种人身上,表现得清清楚楚。

同黠竖子(“黠竖子”这三个字,意译是:狡猾卑鄙的坏傢伙)这种人交朋友,可要当心啊!

笔者猜想:看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想到,当今之世,最要紧的是迅即“三退”,远离邪党,方得吉安!

五、卻恶谤楚

有个时期,楚国和秦国的关系,极度恶化起来。就在这时,楚国左尹卻恶(人名)得罪了楚王,被迫出逃到秦国。他一见秦王的面,便咬牙切齿地把楚王大骂一通,秦王认为他反楚很坚决,打算封他为五大夫。

陈轸听到这件事,就来劝谏秦王:

陛下,我乡里有个女人,被丈夫离弃后改嫁,她每天都在后夫面前,咒骂前夫,仿佛与前夫仇深已久,而对后夫忠贞不二。后来,她又失去后夫,改嫁给城南的外乡人,在外乡人面前,同样咒骂后夫。外乡人把她的话,传给她的后夫,她的后夫冷笑说:“她现在对你说的,同当初跟我说的,简直一模一样!”现在卻恶从楚国逃出,就竭力诋毁楚国,假如有朝一日得罪您,再跑到另个国家去,那他会把今天痛骂楚王的话,转移到您头上的!

秦王听后,默然良久,点点头,便打消了给卻恶封官的念头。

(明代刘基《诚意伯文集》卷三《郁离子》)

【附言】

朝秦暮楚,在战国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毫不足怪。“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事”, 卻恶获罪于楚王,迫不得已背主投秦,不应多加责难。如果从秦国的立场出发,任用却恶,倒是有利于团结和吸引更多人,站到秦国一方来。由此而论,陈轸未免失之偏颇,流于庸人之见。

但是,这个故事对我们仍有启示,即对于说别人坏话者,应当加以警惕,对他们的话,要加以分析。一般来说,他们说别人坏话的目地是不纯的,或者是因为同别人发生矛盾,借此挑拨那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或者以此迎合他人需要,进而讨好他人。从这种目地出发而说出的话,当然十之八九靠不住。从这方面来看,陈轸的话,又是对的。

我们对于那些喜好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应该采取如下态度:一、不听;二、不信;三、要加以帮助教育。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