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传统科学(四)

实证科学的终结
庄偃红


【正见网2001年01月27日】

实证科学已经走到了它的终结,再往前发展所发现的几乎都不是它框框内的东西了。但实证科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科学本身的终结,如果人类能重新认识一下宇宙和自己,让传统的思维习惯发生革命,建立崭新的科学观,科学也许真的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的科学观在看待人与宇宙的关系上与传统科学有何不同呢?传统科学认为“物质”世界不容掺进任何精神“杂质”,那么人这一万物之灵就得从生育滋养他的宇宙母体中排斥出去,宇宙成了独立于心智的纯粹“客体”,人成了在宇宙之外,不受它影响的客观的“观察者”。这一身份使科学走了一条依赖感官感知能力的外在认识路线。新科学观则认为,能量构成的宇宙既有物质的一面又有精神的特性,无异于活的大生命;人体就象宇宙大生命上的一个细胞;是一个小宇宙,他与外面的宇宙在每一空间层次上都是对应的、相通的,比如里面有原子,外面也有原子,他包含了一定宇宙范围的全部信息,和其中的一切变化保持呼应。所以我们也有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在感官之外各个层面与宇宙交换信息的潜能。不仅如此,人又是万物之灵,是天地间最珍贵的生命,因为人还具有任何动、植物都没有的更高级的精神特性---道德,能够通过规范一言一行,约束内心的实践来去除不好的思想,净化心灵,同化更高层次的精神标准,从而超越自身,自我创生为更高级生命。人的本性和万物的本性一样,也应在极微观下就造就好了,而物质越微观其能量层次越高,所以人能净化到接近于本性生活的时候,就意味着深入到自身内部和宇宙的更微观,也就是进入到更高的物质层次了,那时就会突破现有空间认识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制约,返出超常潜能,宇宙那伟大的现实就会向我们真实地显现。

中国古代实际上就走了这样一条直接针对人体、生命、宇宙之关系来研究的科学路线。它主张“天人合一”,“天人相通”,人的本性与“天”的“根本神性”合一〔11〕。当时社会各行各业都讲究打坐、静心、调息、重德,这样,人经过返本归真的修心之路,返回到本性中去,就顺应了天理,那时另外空间里原本对人来说摸不着、看不到的无形的东西就会一下子反映到人的空间场范围中来,变成可以感触到的有形的东西,人就从内在身心上体悟到宇宙的脉搏,万物的本质,并获得身心的大自在。故庄子曰:“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12〕;王阳明强调“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这种“证悟”方法或许比西方的“实证”更直接、更实在、更科学。

未来的新科学与中国古代科技在智慧上有着渊源的联系,另辟了一条与传统科学完全不同的科学路线,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注重道德精神内涵。传统科学偏重物质手段和现代化的工具,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都从研制相应的技术入手,而不寻找内在的精神原因,从而把自己囿于狭隘之中。而未来科学体系必定会把善的内容包含进来,并置于科学活动的基础、核心,不断提高心性标准,打破旧观念,把合乎道德,实现真与善的统一作为衡量科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和科学的最高境界,使人能不断升华到更高更高空间,享受那里面的真理和美好生活状态。

2.内求的路子。向内心去努力、去探求,而不同于传统科学一味向外发展最外在的感官外延技术,或制定越来越周密的外在控制体系,如法律。量子物理学“测不准原理”也发现,虽然人的存在与否不会影响到宇宙的存在,但人怎样生存、怎样认识却直接影响到宇宙向他显现的样子,如果改变了原来的测量方式,观察对象显现的性质也会改变。对应于感官能力,物质世界恰好显现了大分子这层空间的性质。不断从内心完善自己,在返本归真上下工夫,或许有一天人类能站在微观的空间当中,内在地研究宇宙,从根子上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3.超常。人体中原本存在着超出感官能力,在另外空间与宇宙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意识潜能,但由于过分强调物化工具而退化了。当心性的提高使最表面物质层次对人体的制约力不那么强了的时候,被抑制的潜能会重新恢复,这些潜能在感知方式、思维方式、证实方式上整个都是超出常规科学范围的,可以进入另外空间较直接地去认识。

4.开放性。传统科学看中下定义,把概念规定得很死,其实就成了限制人思想发展、生命升华的框框;未来科学不注重下定义,会融入更多人文气质,不断放弃较低层次观念,智慧就不断突破到更高层次上去,创造向宇宙开放,推陈出新,永无止境的活的体系。

新科学并不完全抛弃传统科学,而是立足在新的基点上,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重新决定对传统方法的取舍,保留有价值的东西,将其变成自己体系的一部分。但把它从权威的宝座上拉下,降到其应有的位置。

现在给新科学画出轮廓还为时过早,那是靠未来人类的摸索、实践来描绘的,本文只是想给人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新的视角。今天的人类有幸站在比古人更高的起点上直接去思索宇宙法理,了解了人与天更本质的关系,可按照从宇宙法理内涵中引申出的更高的精神标准提升自己的境界、层次,中国古人又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科学遗产以资借鉴。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新科学能够解决传统科学遗留的一切痼疾,让新的人类生活在合乎本性、优美和谐的环境中,那是超越以往一切时代的更高的高科技。


【参考文献】

〔11〕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三联书店;1996年3月,第五章,第183、191、197页。
(12〕见《庄子知北游》。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