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三乘解法(2)

凌悟


【正见网2008年12月27日】

(六)

孙悟空受招安领旨,被宣到天界之上,玉皇大帝封了他一个“弼马温”一职。喂养天马千匹。从此也算是授了仙录,注了官名。由下界妖仙一跃而成为了天上人物。待孙悟空知道“弼马温”只是末入流的芝麻官时,一怒之下打出南天门,径回到了花果山。自此悬挂旌旗,号称“齐天大圣”。其实孙悟空已经了脱生死,悟得自心空性本真,处于无生无灭的状态,可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庚。常言道:心为元首,胆做将领。还有那心比天高。可以说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也算名至所归。而与孙悟空称兄道弟的也各自封为大圣,牛魔王自称平天大圣,蛟魔王自称覆海大圣,鹏魔王自称混天大圣,狮驼王自称移山大圣,猕猴王自称通风大圣,狨魔王自称驱神大圣。皆是心魔外在显化而致。

第七回有一首诗曰:“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作为孙悟空的天命来讲,封他为弼马温可谓名副其实。只道人心最难降伏,心猿意马,才会造成“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的天谴报应。再以后,玉皇大帝又官封他为齐天大圣,并且还为他打造了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有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静司。只需他心安性静,就能遂心满意,知天达命,永驻天界。但是好景不长,事与愿违,孙悟空兼管蟠桃园之际,假公济私偷桃、偷肴、偷酒,又偷吃太上老君仙丹,后出天宫,终被二郎神擒获,送上斩妖台,“刀砍斧剁,火烧雷打,但不能伤”;又在老君的八卦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又是蹬倒八卦炉,一路大闹天宫,最终被如来佛治伏,压在了五行山下,渴饮铜汁,饿餐铁丸子,这一压就是整整五百年。虽说孙悟空犯的是逆天狂妄的死罪,但他已经“混元体正合先天”,又掌握了躲避“三灾利害”的法术,这颗人心已是金刚纯阳体,性空灵光彻太虚。所以入火不能焚,入水不能溺。“恶贯满盈身受困,善根不绝气还我“,更道是孙悟空命不该绝,再往后还有更大的使命与魔难在等待着他。只有当他遇到唐朝去西方取经的圣僧玄奘,才能脱得五行山的压迫,方满五百年的灾殃。

倘从更深层次来看孙悟空从出生后跟菩提祖师修道,及至上天入地下海,一通打杀,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制在五行山的经历,这一形象有其善与恶,静与动,内与外,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相的多元解读方式。首先,他的善与恶,正如书中叙述的那样,心安性静时,可以悟道参禅修炼,佛性一出,震动十方世界。断魔归本,返本归真,不泯先天本色;但因后天的饮食、习性、环境与观念的污染,再有又喜结交兽类魔道上的朋友,致使心魔泛起,涣散了精神,心骄性躁,欺天欺心,大逆不道。内心的平静则天下也清平安宁和谐清爽。否则贪求外欲,只会使心绪不宁,利令智昏,刚愎自用,乱了心法,尽忘天理,干出图谋不轨的事来。但再往深处挖掘,孙悟空下东海取金箍棒;入幽冥界销死籍;上天界大闹天宫,也是他这颗心脱胎换骨,与人决裂,超凡入圣的一段生死攸关的历炼过程。一阴一阳谓之道,他虽说在三界内五行中修炼成道,得仙体使变化运神通,但他的思想观念,心性的升华与境界的提高都要同时突破跟上才行。所以说人的理,在孙悟空说来已经是个反理,必须剪除才对。而如来佛将他压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下,正是三昧大定这种功夫的体现。遂孙悟空的整个心灵完全同化。也只有这颗向神敬道礼佛的心,一念归正,完全不动心的时候,唐僧玄奘面对将要跋涉的千山万水,崎岖坎坷,时遇妖魔鬼怪的凶险之路途,也才会有满腔的信心,坚忍不拔的意志与毫不动摇的信念,闯过九九八十一道难关,去西方取经,圆满功成,五圣成真。

(七)

开篇至此,孙悟空的上天入地下海的七十二变神通本领,说白了就是他先天本性的思想如意的表达方式,不拘阴阳八卦,三界五行。而他被如来佛指化压在五行山则是深度入定的体现。从中表明他的这颗心,这个主人公已经开始处于稳定的状态,为今后的修炼与完成重大的使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下一步的安排就是释迦牟尼佛想传佛法给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须“去东土寻一个善信,叫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二弟子金蝉子遭贬下世第一难的缘起。金蝉长老作为唐僧这个取经人选的确立,使他的整个身心成为主要生命体的集合代表,意即作为副元神的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以及白龙马也就相继确定了下来。在第八回中有一诗曰:“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这充分说明了,心主神志的孙悟空已然下定决心,走上佛法大道,修成正果。悟空在于悟出本心;悟能在于悟出本能;悟净在于悟出本性。人的生命在于精气神三宝,性静则身心平衡而和谐,三者攒齐磨合的过程,也是唐三藏自我身心不断学法,悟道,修炼魔炼与闯关提高心性的过程。而白龙马是脚力,在于取经修炼人的意志力与品质的考验。那唐玄奘却是主元神、主意识,也就是意念。沙和尚在流沙河曾吞噬过九个取经人,他们的骷髅却挂在了他的头项下,等候取经人。在这里恰也暗示了我们这个宇宙大穹九次毁灭又从组的过程。而他们师徒四人皈依所入的沙门,也在暗示未来将发生的一件大事。“沙”字的拆字分析为“三”与“少”,而八百里流沙河,弱水三千,恰恰在象征比喻世界人类的景况,尤其我们居住的地球所处的南瞻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人们道德沦丧,甘于堕落,可见一斑。因故那里的众生急待道德的回升,免遭被淘汰的可悲命运。所以主佛慈悲,将要在末法末劫时下世正法度人。以前的十方世界恰恰因其“三”与“少”的稀缺,而致使宇宙生命已无心法的约束,所以才要广传大法,妙道三字真言――真善忍。

(八)

泾河龙王因嫉妒袁守诚算卦准确,而克扣雨点,犯了天条,理当处死。然袁守诚大发慈悲,指点他去找唐太宗李世民求情,以免遭人曹官魏征斩处。唐王梦中应允,只道人间阴司两下各异,命该有此一刀。泾河龙王还是阴差阳错被魏征在剐龙台上斩首示众。如此说来泾河鬼王下森罗殿阎王那状告唐王允救反遭杀害。致使唐王在贞观十三年魂灵下走幽冥地府一遭。目睹亡魂,地狱惨状,承诺自归阳间二十年修建水陆大会,超度亡魂怨鬼。唐王果然言而有信,随即敬天礼佛,仁德众生,天下一片清平盛世。根据观世音菩萨的旨意,唐王又派遣陈玄奘去西方如来佛处取回佛经,以普施大乘佛法,广度善缘众生。

在这里笔者有以下的分析要点,首先此事的发生盖因泾河龙王嫉妒所致,可以看出嫉妒心不去,对一个人来说,害人害己,毒性之烈,贻害深远。作为一个修炼者必须首先去掉这颗嫉妒心。再有崔判官又给唐王添上二十年阳寿,可说是对以后延续来的生命,为佛法尽心尽力的一次明证与保证。不管是度人还是被度的众生,凡入三界地球者,一切生命都是为法而来。所以说,时间的宝贵非常重要,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还有其实唐王就是佛法的真正主人的代表。就是为了主佛最后时期在东土中原开坛广传大法,回传于自己的一次见证。而唐僧就是这次努力的结果。最后说一说唐玄奘。他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二弟子――金蝉子,佛号仙音。因不听法遭贬下世,观音菩萨引送投胎陈光蕊家。一降世便是个遗腹子,无奈被殷母抛江而去,幸遇金山寺的法明和尚救起,取名江流,抚养成人,替父母报了血海深仇。这便是本书所述九九八十一难的前四难的概略。第十二回有诗描述了唐玄奘的身世遭遇, 其中“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从中可看出因“落江星”而造成的法难。这虽是一个楔子,也是更大范围法难的借口与延伸的暗示。唐三藏作为大德行者,肩负的唐王交给的旨意和巨大的历史使命――去西天取回佛法真经。为这次人类最后的大法洪传,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可以说,人类的整个历史是神佛早已安排好了的。主佛下世正法度人,万神万佛跟随下世证实法、修炼与救人也都是在久远的年代细密的安排好了的。从《西游记》中可以深深的感到这点。表面看似偶然,其内涵确是必然。都在指向人类这出大戏最后的高潮阶段。意即五百年前《诸世纪》预言所提到的“一九九九年七月恐怖大王降临”。

(九)

第十三回唐三藏正式出行之前,在法云寺跟众僧有着这样一番对白。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说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这可以看做是这部小说的“书眼”,也就是关键之所在。他对了解本书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笔者的深层阐释给予了最为直接、明白的揭示与印证。同时,也可从中看出,取经这一修炼方式的成行,也是本人自己发此的洪愿。而取经过程,也便是兑现自己许下的诺言的实践与依据所在。还有唐玄奘今愿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这也是刚刚走上修炼道路的修炼者必须具备的信条。信师信法,自己的内心要时时的清扫,不断的向内找,也才能真正做到勇猛精進。唐僧出行的启始时间是贞观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在这里“十三”数字,可以说是一个甲子轮回数目。有从新开始的寓意。在以后的章回中也有这一数字的出现,解释大抵相仿。

唐三藏一开始去西天取经是随身带着两名从者,一匹白马。在他们初出长安后就遇到第一场苦难。在双叉岭被一只老虎精捉住,两名从者被老虎精、熊罴精与野牛精给吃了。而那匹白马也在以后的情节中被白龙马吞下肚里。从象征的角度来分析,修炼就是个人自己的事情,谁也替代不了。这种外在的从者及白马就是人心外求的体现,人心的脆弱性与意志力的薄弱是会毁掉修炼者的意志于一旦的。所以先从被妖邪与白龙马吃掉,的确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修炼惟有需要自己的正念与本性的觉悟,信师信法才是永远能走在神路上的最根本的保证。唐僧第一难就发生在双叉岭,从象征的角度看,这可以说是刚刚修炼,人神分别的开始。老虎精是寅将军,象征着人存有的争斗心与贪婪心;熊罴精是熊山君,便是人的雄心、野心与胆怯之心的混合表现;而野牛精是特处士,可看做是自大固执与特别会处世的混世油子。此三种妖邪正是人心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一开始就要剔除掉的。也即放下执著就是个神,否则就极易退回人的状态中去。

(十)

唐僧行至与鞑靼的交界处,救出了在五行山压制了五百年而期满的孙大圣,收他做了徒弟。而孙悟空脱离五行山时却是地裂山崩,说明他身上的丹已将命门震开,已处于开悟或半开悟的状态。从功能变化已升华到神通手段。心定归正,从而走上了真修大道上。这也就是两界山收他的标志,人与神分界的喻意所在。而与大唐交界的“鞑靼”,其亦有“通宵达旦”的意思。黄帝在《阴符经》曰:“三反昼夜,用师万倍”。表明唐僧作为主人、主元神,孙悟空也做主人公、副元神,同时产生了共同精進成度的标志。正是由于孙悟空的心正,在遇到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六个毛贼时,将这六个心魔一棒打死。其实这也是佛家所要求的“身、口、意”。同时要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等,也才能使自身六根清净,六贼无踪。

大道至简至易,直指人心。修炼就是修心,人的各种执著心都要修掉才能功成圆满,得金身正果。本书一上来就着重描写渲染心之主人公――孙悟空,意即唐僧只有悟到这个本心之空,才能使修炼与取经获得双丰收。可看作者的煞费苦心,喻意深远。所以,在皈依佛门真正踏上修炼的大道上,有着心性稳定与一双超凡慧眼,他就能识别六识外魔的侵扰,而将其打死清除掉。然后,作为肉眼凡胎尚未尽脱的唐僧来说,人的思想与人的理会时常冒出来,影响取经的行程,他在因此事教训孙悟空时就充分暴露了出来。而作为心猿意马的孙悟空,也会因心中的不平之气离开唐僧这个师父的管教与束缚。当他离开唐僧竟然一头先去了东海找老龙王叙旧。大海之水可看做是生命的起源的象征。孙悟空的这一去说明他的确因此事是在向内找,路子是对的,只是还欠火候。而老龙王的一番开导,也是他自我开窍打开心结的明证。作为上师的观音菩萨,为了使他们师徒更能齐心协力,走好走完这条异常艰难的修炼之路,特赐予唐僧紧箍咒诀,并把紧箍咒套在了孙悟空这个行者的头上。这也就成全了他作为一名行者的外部特征吧。意即当做了坏事、不好的事,不听师父的管教与不符合修炼者标准的时候,就会令其头痛。这也是作为一名修炼者普遍遇到的事情。

(待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