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天人合一观〈四〉:阴阳的依存与转化

《黄帝内经》研究体会
治平


【正见网2008年09月01日】

阴阳之间不仅相互排斥,相互制约,还相互依存,相互为根。阴阳所具有的属性和特点,如寒与热,静与动,迟与数,地与天等,都是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存在的条件,离开了对方,自身就不能存在。

内经中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1)

又水胜则火灭,火胜则水灭。就是说阴阳的对立和排斥。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1)

“阴在内,阳之守也”,阴是藏于内的,阴主内阳主外,阴于内为阳之守。由于阴的内守才可使阳不浮越于外,不耗散于外,换句话说,阳气之所以不散失,可以正常的固护,就像在外的将士打仗一样,镇兵在外,固守边疆是因为有内守的牢靠,安稳的家园做为心中的支柱。

阳在外相对而言,阴阳是相互依存的,阳在外发挥作用,守护着阴,阴气就不会滑脱,没有外,内就不能藏于内,反之阴津不藏不守,阳气外泄、散失,会更导致里外不平静。

种子的萌生有赖与阳和之气,(阳)而幼苗的长成需雨露的滋润。(阴)

阴阳在人体脏腑的体现:

阴阳体现在人体之中则表现为:

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

在人的脏腑则表现为脏为阴,腑为阳,心、肝、脾、肺、肾五藏为阴,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

背为阳,又是阳中之阳,心也;故心是阳中之阳器官,心主神;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2)

在人体的脏腑关系中,又体现出阳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阴中有阳的特点。

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

而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又会生寒;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之病。

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

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无论是生长发育,还是敛藏死亡,都是在阴阳双方作用的结果。

独阳不生,孤阴不长。

在阴阳这两个对立又统一包涵的关系上,确立了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并可以这样一层一层的反复下去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第五篇

2.《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