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七律(二十一)九日蓝田会饮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8月20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jiǔ rì lán tián huì yǐn
九日蓝田会饮

dù fǔ
杜甫

lǎo qù bēi qiū qiǎng zì kuān ,xìng lái jīn rì jìn jūn huān 。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xiū jiāng duǎn fǎ huán chuī mào ,xiào qiàn páng rén wèi zhèng guān 。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lán shuǐ yuǎn cóng qiān jiàn luò ,yù shān gāo bìng liǎng fēng hán 。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míng nián cǐ huì zhī shuí jiàn ,zuì bǎ zhū yú zǐ xì kān 。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ㄐㄧㄡˇㄖˋㄌㄢˊㄊㄧㄢˊㄏㄨㄟˋㄧㄣˇ ㄉㄨˋㄈㄨˇ 
九日蓝田会饮 杜甫
ㄌㄠˇㄑㄩˋㄅㄟ ㄑㄧㄡ ㄑㄧㄤˇㄗˋㄎㄨㄢ ,
老去悲秋强自宽,
ㄒㄧㄥˋㄌㄞˊㄐㄧㄣ ㄖˋㄐㄧㄣˋㄐㄩㄣ ㄏㄨㄢ 。
兴来今日尽君欢。
ㄒㄧㄡ ㄐㄧㄤ ㄉㄨㄢˇㄈㄚˇㄏㄨㄢˊㄔㄨㄟ ㄇㄠˋ,
羞将短发还吹帽,
ㄒㄧㄠˋㄑㄧㄢˋㄆㄤˊㄖㄣˊㄨㄟˋㄓㄥˋㄍㄨㄢ 。
笑倩旁人为正冠。
ㄌㄢˊㄕㄨㄟˇㄩㄢˇㄘㄨㄥˊㄑㄧㄢ ㄐㄧㄢˋㄌㄨㄛˋ,
蓝水远从千涧落,
ㄩˋㄕㄢ ㄍㄠ ㄅㄧㄥˋㄌㄧㄤˇㄈㄥ ㄏㄢˊ。
玉山高并两峰寒。
ㄇㄧㄥˊㄋㄧㄢˊㄘˇㄏㄨㄟˋㄓ ㄕㄨㄟˊㄐㄧㄢˋ,
明年此会知谁健,
ㄗㄨㄟˋㄅㄚˇㄓㄨ ㄩˊㄗˇㄒㄧˋㄎㄢ 。
醉把茱萸仔细看。

【作者】

杜甫,字子美,唐河南人,祖籍杜陵(陜西长安),杜审言之孙,官至左拾遗。生于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卒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忧国爱民,为人忘己,有仁者悲天悯人的胸怀,被尊为“诗圣”。诗作大多描述安史之乱前后人民的苦难,反映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也称“诗史”。诗风沉郁,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合称“李杜”。

【注释】

﹙1﹚九日蓝田会饮:指九月九日在蓝田﹙今陜西省长安县东南﹚崔氏庄与友人会饮的事。黄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2﹚强:勉强。
﹙3﹚自宽:自己宽慰自己。
﹙4﹚兴:兴致。
﹙5﹚羞:难为情的样子。
﹙6﹚吹帽:典出《晋书‧桓温传》。指晋人孟嘉担任桓温征西参军,九月九日随桓温登龙山,当时僚佐都穿戎装,刚好一阵大风吹起,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可是孟嘉没有感觉到。等孟嘉去如厕的时候,桓温便命人作文嘲笑他,并放在他的椅子上。孟嘉回来看到之后,立即作文响应,据说文情并茂,因此“孟嘉落帽”便成为文坛佳话,可惜这篇文章没有流传下来。
﹙7﹚笑倩:笑嘻嘻的请人做事。
﹙8﹚正冠:把帽子扶正。
﹙9﹚蓝水:溪名。又称蓝溪。源自陜西省商县西北的秦岭,因流入蓝田县而得名。
﹙10﹚玉山:山名。即蓝田山,因产玉又名玉山。在骊山的南边。
﹙11﹚健:健在,健康。
﹙12﹚茱萸:香草名。古代风俗,黄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要佩带茱萸,以避邪袪灾。

【语译】

年纪大了的人对秋天特别的伤感,现在只好勉强宽慰自己,打起兴致来与各位尽情欢乐。吹落的帽子重新戴在又短又少的头发上,让我有些难以为情,只好腼腆地笑着,请求旁边的人帮忙把帽子戴正。蓝溪的水,是遥远的千百条涧水汇聚而成的,蓝田山高耸入云,同时也是两座寒冷的山峰之一。不知道明年的这个聚会有谁还会健在呢?赶快睁开醉眼把避邪袪灾的茱萸仔细地端详一番。

【诗中有话】

据记载,这首诗是诗人四十七岁担任华州司功参军时,到蓝田崔氏家参与重阳节聚会所作的感怀诗。通篇充满了对年华老去的悲怆之意,其实四十七岁还正是春秋鼎盛之时,应对未来尚有期待,于理不应该有老去的感觉,除非是历经沧桑,度日如年才会如此嗟叹。就诗的写作技巧来说,自然是无懈可击,而且用“落帽”的典故符合诗人参军的经历,因此不会觉得突兀,但却把原来的意思作了一个反转,手法高超让人佩服。

诗中的每一联都与“老去悲秋”的主题相呼应,也是难得一见的作法。艰难曲折的坎坷生活让诗人对自己的未来不再具有信心,“明年此会知谁健?”读来令人不胜唏嘘。其实诗人是在十二年后才过世的,也还是一段不算短的人生旅程,假如天天烦恼生命何时结束?那么大概也就没有什么作为了,只能在老病穷困中过其余生了。相对于孔子在相同年龄时“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豪气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相比,相差真是不可以道里计。以杜甫的才华来说,他可以活得不知老之将至,他在诗歌的创作上成就卓越,但是在人生际遇上的处理却乏善可陈,因此痛苦地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直到生命的结束,令人婉惜。

另外,诗中提到“孟嘉落帽”的这一段典故,让我们认识到孟嘉的机智与才学,所以能将难堪化为趣事。孟嘉字万年,是晋江夏郡人﹙在今河南省﹚,年轻时就很有才名,太尉庾亮在治理江州的时候,就征召他担任部从事,后来又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事,颇受重视。据说孟嘉喜欢喝酒,愈多愈清醒,有一次桓温就问:“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孟嘉回说:“明公未得酒中趣尔。”又问:“听伎﹙音乐演奏﹚,丝﹙琴瑟﹚不如竹﹙笙萧﹚,竹不如肉﹙指肉味﹚,何也?”孟嘉答说:“渐近自然”﹙意思是说肉最接近自然状态,笙萧加工比较少,所以次之,琴瑟改变最大,所以殿后 ﹚,其实,桓温这些个问题是有故意为难他的意思,试想听乐与吃肉如何比较?但是孟嘉的回答却也有几分道理在,让桓温哑口无言,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智,若非确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孟嘉有才学,所以表现在容貌、行动举止上,就会与众不同,自然地流露出来。

据说孟嘉还在江州武昌的时候,豫章太守褚裒﹙póuㄆㄡˊ﹚久闻其名,当他回家经过武昌时,特地去问庾亮:“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庾亮说:“试自求之。”于是褚裒左右看了很久,指着孟嘉说:“此君小异,得无是乎?”果然被他找出来了,当时被传为佳话,一则称赞褚裒识人的高明,同时也替孟嘉被赏识而高兴。能识人与被人赏识都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识人的人要有心,才能从细微的差异中发掘出真人才,被人赏识的人要有真才实学,成之于内,形之于外,如此一来才能“相赏莫相违”。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