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舞蹈(二)

茹之


【正见网2008年02月02日】

舞蹈源自生活。中国的少数民族在舞蹈时,经常拿生活用品充当舞蹈的道具,比如盅碗、筷子、扁担、竹竿、雨伞、扇子、板凳等,以此来抒发他们丰富的情感。蒙古族的盅碗舞和筷子舞可谓影响甚广。

(二)盅碗舞和筷子舞

盅碗舞和筷子舞主要盛行在鄂尔多斯草原。最初,这两种舞蹈都是即兴表演。在节日盛宴上,奔放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兴之所致,会顺手拿起盅碗和筷子,有节奏的敲起清脆的声音,一些人随着声音翩翩起舞。

为什么会选择盅碗和筷子呢?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中。蒙古包内范围有限,而草原上的夜晚温度也很低,因此蒙古族人饭后的娱乐―舞蹈只能局限在小范围内。盅、碗和筷子是日常用品,使用起来方便,而且不占地方,声音也很清脆。由此慢慢发展成了盅碗舞和筷子舞。舞者基本上在原地以跪、坐、立等为基本动作,凭借手、腕、臂、肩的弹、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進行表演。有时脚下快步奔走但上身保持平稳,舞姿轻盈动人。

盅碗舞通常是在节庆欢宴、亲朋相聚之时跳的女子独舞。不过早期是有男艺人表演的。舞者双手各拿一对酒盅,用食指、无名指夹住上面酒盅的边缘,中指扣入酒盅里面,两个酒盅之间有空隙,可以相互碰击发出清脆的声音。有时,舞者还头顶碗或盘,在围观者的歌声伴奏下轻柔而舞。舞者慢慢站起,两臂伸展、屈收,在胸前环绕,進退或者绕圈行走。通常,舞蹈突出上身的姿态变化。当头与颈摆动时,要平稳,较少移动。手臂与手的变化比较丰富,主要有摆、提、压、挑等动作。盅碗舞表演造型独特,体现了蒙古族女子的端庄秀雅。

筷子舞多在婚礼、喜庆欢宴的场合中表演,通常是男子独舞。舞者原地单手或双手握一把筷子,随着腿部的屈伸、身体的左右晃动摇摆,快速的抖动双肩。随之,两臂用筷子敲打手、肩、腰、腿等各个部位,继而绕圈進行或直线進退。舞者时而转身击打地面,时而蹲下起跳打脚,各种动作基本上保持半蹲的舞蹈姿态。舞蹈由慢转快,最后在快速的表演中结束。筷子舞舞姿潇洒,动作灵巧,情绪激烈欢快,体现了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性格。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