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史(五):秦汉时期

雅慧


【正见网2007年03月16日】

秦朝(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许多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朝是当时世上的大国,外国人至今称中国为“China”,也是从“秦”这个音演变而来的。秦王完成统一大业,自认功过三皇五帝、德高齐天,封自已为始皇帝,大兴土木,又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希望他的王朝能世代永传。谁料铁打的江山只维持15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短命的朝代(仅次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14年)。

秦的先祖

秦的祖先是颛顼帝的后裔,在帝舜时从事驯服鸟兽的官职,被舜赐为赢姓。后来秦族世代多善牧马驾车,散居于西方与戎狄交界处,亦不甚和中原各国来往。西周末年秦襄公助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周室将岐山以西的土地封给秦族,自此秦人才由大夫级的封邑升级为诸侯国。秦国历代出过几个能干的君臣,国势渐渐强盛。商鞅变法使秦成为众人惧怕的强权,也奠定了秦朝严刑峻法的治国方针。


秦始皇

秦昭襄王51年(西元前256年),周室献国36城;次年,代表天下的周朝九鼎为秦所有,周亡,关中地区尽为秦所有。十年后,秦王政即位,任用商人吕不韦为相、李斯为舍人,继续对外征战,26年后统一天下,结束了五百余年的分裂状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国。

秦国前后有四个首都,定都时间最长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城南)呈长方形,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城内有南北和东西向各四条道路、东北边有一座用土墙围起的市,墙的四面各开一门。城里发现多处宫殿遗迹,各宫殿群各自以墙围绕,并未形成一统一的宫城。历代秦王继位后,多另建宫殿以居,宫殿群之风由此开始。秦国宫殿建筑的规模之大,以致西戎人在观赏过后感叹:“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

秦孝公12年(西元前350年),任用商鞅变法时秦迁都咸阳,后来一直定都于此,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而又灭亡,在约150年当中不断建设咸阳,其规模不断扩大。

秦都咸阳

咸阳的“咸”有皆的意思,因其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根据风水理论山南水北都是属于阳的地方,所以取名咸阳,有希望国运如骄阳般兴盛之意。咸阳兴建于商鞅变法时期,商鞅原是卫国人,所以也叫卫鞅,他设计咸阳城时仿照了鲁国和卫国的建筑风格“大筑冀阙”,冀阙就是门阙,位于宫城正门外,是当时宣布法令的地方。当时秦国毗邻戎狄,文化比中原各国落后,各国经常视秦为蛮夷之邦。随着秦国的逐渐强大,咸阳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城市。

秦始皇统一中国,他深信天命风水之说,认为帝王所居之处和国家行政区的划分应该与天象方位相符,才能使江山永固。秦朝的帝都及各地行政区就参照天体星象的位置规划而来的。紫薇星(北极星)是天体中心,对应世间就是九五之尊的帝王,所以在天下之中建咸阳宫以对应天帝所居之紫薇宫;渭河贯穿都城以象徵银河;后建阿房宫象徵离宫;天下分为36郡以象诸星宿;又将每年十月定为正月,因为此时天体运行的方位与地上的都城布局完全吻合。


咸阳宫一号宫殿复原图

咸阳城里以咸阳宫为主体,目前发现的遗址东西60公尺,南北45公尺,土台高出地面约6公尺,推断形式一如战国时流行的台榭型建筑。宫室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全台外观如同三层。上层正中为主体建筑,周围及下层分别为卧室、 过厅、浴室等。室内墙壁皆绘壁画,壁画内容有人物、动物、车马、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下层围绕回廊,廊下以砖漫地,檐下有卵石散水,台下有陶制的下水管道。

秦朝的建筑特色以大体积的建筑物单体或群组为主,历代皆有所兴建。但帝王好大喜功的不满足欲使宫殿毫不止息的建造着。除了咸阳宫持续扩建外,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每灭一国,就在咸阳北阪附近仿照该国的宫殿样式,兴建一座相同的宫殿作为战胜的纪念,使“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咸阳的范围已向南越过渭河,向北则扩大到山下高坡。其中亭台池榭、宗庙宫室、离宫别棚繁多,都以围有高墙的通道相连,渭河两岸用宽阔的横桥相接。

仿秦台榭

秦始皇将全国的贵族富户迁至咸阳,“徙天下富户12万户居咸阳”,使咸阳人口急速膨胀,带动首都迅速的发展。但他又嫌都城拥挤不堪,“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庭小”,命臣下另选新址起造新宫,这就是“阿房宫”。“阿房”并非地名,而是指附近的意思,起因于臣子问秦始皇新宫殿该选在何处兴建,秦始皇说“阿房”(附近),臣子遂在咸阳宫附近的上林苑盖了“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庞大宫殿群。

阿房宫的兴建动用民夫牢犯70余万人,到秦灭亡时尚未完成,据说就被项羽放火焚毁,大火持续燃烧三个月还未止息。西元初年罗马帝国正当强盛时,尼禄火烧罗马也只持续了7天,相较而言,可见咸阳宫殿群的规模是如何巨大了。光是阿房宫的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根据考古挖掘的遗址,前殿东西长1320公尺、南北420公尺、高约7-9公尺,台上发现陶制水管道、板瓦、筒瓦、瓦当等,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最大的夯土建筑台基。

若包括阿房宫,咸阳的宫殿建筑群约有关中三百座、关外四百余座,北至九寰山和甘泉山、南至长杨和五柞、东至黄河,西至宝鸡济水渭河交汇处,东西绵延广达八百余里,范围之大,可能是中国、甚至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宫殿群。

咸阳宫殿群在大火过后几乎全毁,这把火除了使秦朝文物消失在历史之中,也开了后世在建立新朝代的同时铲除前朝文化的先河。

秦时的城市

金陵(今南京)一带有天子气的说法起于战国楚威王时期,据说为此楚王曾埋金于金陵邑下,期能镇压这股王气,金陵的名称亦由此而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民间流传着“东南有王气”之说,引起秦始皇不安。他一面建设帝都,一面防范其它地方的“王气”兴起,危害其帝王之业。秦始皇采取方士的建议,凿开金陵附近山岗、又在金陵城内开运河以泄王气,据说此即为秦淮河的由来。他将金陵改名秣陵,并多次巡游东南,希望以自己的帝气压制这股王气。

对于其它各国都城,则拆除城墙和一切防御设施,修筑驰道(古代的高速公路)连接咸阳与各大城以方便控制。在政治上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除了迁富户至咸阳外,还发配商人及其后代到南越去守边防,间接抑制了城市的发展。城镇在春秋战国时的连年争战中损耗甚重,秦朝统治时期虽无大肆破坏城内建设,但秦始皇大兴土木,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建设长城、驰道、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自然不会顾及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城镇普遍呈现停顿甚至萎缩状况。

汉画像砖中的宅院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为加强控制领土,新取得的土地城池渐渐不再分封给臣子,改设郡县,任命不能世袭的行政官员驻守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面采取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守与县守由皇帝直接任命。自秦朝开始,郡县制成为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秦的灭亡

秦始皇37年(西元前209年),秦始皇东巡时死于途中。秦二世伪造遗诏继承帝位。他继续秦始皇血腥残暴的统治手法,再加上本身的昏庸无能,即位之初便须面对揭竿而起的反抗浪潮却无法有效因应。在位二年即被杀,继位的孺子婴仅46天,汉刘邦進入关中,孺子婴出咸阳献玉玺,秦亡。秦始皇费尽心思打造的万世基业在他死后三年马上化为乌有,千古皆知其灭亡的原因甚至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暴政必亡”。

汉朝

汉朝(西元前202年──西元220年)继秦而起,因为王莽篡位而分成前汉后汉。前汉因定都长安,史上又称西汉;后汉定都洛阳,故被称为东汉。西汉是布衣刘邦建立的朝代。汉朝建立以后记取秦朝覆亡的教训,施行仁政,先是奉行道家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而后独尊儒术,开拓文治武功的辉煌成就。汉朝维持了一段长时间的强盛繁荣,使中国人和汉人划上等号,此后“汉族、汉字”的用法一直沿用至今。只是盛极而衰的定律也在汉朝出现,帝王的奢侈无德加上连年的天灾、外戚和宦官之间结党互斗,导致汉朝的败亡。

西汉的建立

西汉的建立者刘邦是平民出身,曾任泗水亭这地方的亭长。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天下陷入一片混乱,曾经被灭的战国各诸侯的后裔纷纷重新立国,和其他平民反抗者一起争夺地盘。此时天下群雄以项羽实力最强,刘邦次之。项羽勇猛暴烈,凡是他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摧毁的。他曾攻破襄城,将全部臣民活埋,又放火烧毁咸阳,使其付之一炬;刘邦则宽大为怀,知人善用,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严酷的法律,免除官民在暴政下的恐惧。得民心者得天下,楚汉相争五年,最后刘邦以寡击众、以德胜暴,再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

自黄帝修炼圆满以降,帝王修炼的传统一直延续着,不管他们用什么学说治理天下,本身大多奉行修道神仙之说,秦始皇不例外,西汉初年的皇帝们也不例外。在政治上他们遵循黄老无为而治的做法,轻徭薄赋;对待自己本身则力求简朴,减少个人享受,所以西汉初年出现文景之治,是中国史上少有的盛世,到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顶峰,文治武功、典章制度等,皆突破前代的规模。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在往后的二千年成为中国传统的思想主流。

汉都长安

西汉建立以后,马上面临着定都何处的问题。关中地区因为战乱已经满目沧痍,而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臣子多是原六国之人,都倾向在东边的洛阳建立都城,唯齐人娄敬和张良独排众议,认为关中地区地势险固、易守难攻,面对依旧不稳固的江山,都城的选址当然以优异的战略地点为佳。而且关中地区自来富庶,外来资源又可以从巴蜀取得,可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才使定都之事确定下来。


汉画像砖中的宫阙

秦朝建设咸阳时,实际上的发展已经越过渭河,渭河南岸林立着多座离宫别院。刘邦入关后在秦朝残存的兴乐宫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随后又命萧何建造未央宫,以此开始新都城的建设。未央宫利用高原地形作台基,舍弃以前将宫殿建筑在高大人造台基上的做法。据说萧何将宫殿建造的高大宏伟,刘邦看了发怒,觉得苦战数年,成败尚未可知,如此修治宫室太为过度,但萧何认为“天子四海为家,不壮丽不足以重威”。


汉长安平面图

未央宫殿群是国家政权及皇帝上朝处理政事之所在,里面有四十多座殿院台阁,除了作为朝廷的殿堂外,宫内还分布着多处水池、几座小山。汉朝开始的几个皇帝都遵循着黄老之学治世,自己本身也深信神仙修炼之说,是故庭园的设计多为缥缈仙境的风格,中国传统的园林观将园林赋予特殊的意境与内涵,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展的。汉朝长安城里以未央宫与长乐宫占地最大,几达全城的一半面积。历代汉皇又增建多处宫室,所有宫殿皆以各自独立的宫墙宫门与外界隔绝,彼此之间以架空的行道相接。

 

汉画像砖中的集市

西汉初期为政重在与民生息,长安的城墙是汉惠帝时利用冬季休耕时徵发民工修筑而成。由于城市紧邻河流,为了配合地形,城市呈不规则状,周长65里,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应该有30-50万人。城墙开12门,每个城门有三门洞,各门洞宽约8公尺,中间为帝王专用道路。城内道路皆为南北东西垂直相交,连接城门的大街宽度介于40-50公尺之间。这些纵横交错的道路将汉朝长安宫殿以外的土地分割成160个闾里(类似今日的居民小区),其中有九个市场,市场内按行业集中成肆,根据史书记载,在汉武帝时已有数十种行业。每个闾里或市场皆有墙围绕,以闾门沟通外界,都城结构呈传统的封闭式设计。


汉画像砖中的北斗七星

汉长安在中国历代都城里,算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它并非遵循传统规划原则的方形对称、也没有以皇城宫城分内外。由于其主要宫殿群的布局排列如北斗七星的位置,所以汉朝长安也被称为“斗城”。

西汉的城市发展

西汉在经过一番修养生息后,到汉武帝时国力鼎盛。汉武帝雄才大略,同时多位名将又应运而生,使汉朝领土延伸至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从新疆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勾勒出日后中国的基本轮廓。汉朝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得到新的领土后便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设置郡县管理,许多新城镇因此产生。北方的匈奴一直是威胁,汉武帝将之逐出天山南北路,在北边新得到的土地设朔方郡、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和金城等郡,以作为边防。

汉武帝同时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神州到中东的交通。中西的文化交流自此而起,这就是丝路的由来。之前征服的土地上设立的边防新城,也因位于丝路的交通要道上而逐渐繁荣起来。

汉朝还有另一种的新兴城市,就是靠近帝王陵墓的陵邑城市。汉朝初期的皇帝习惯在修筑自己的陵墓的同时,在陵墓附近建立一座城镇,迁各地富户于此,有守护陵墓的意味。这个习惯在西汉中期就废止了,但在这之前有七座人口约三至五万户的城市因此诞生,例如武帝茂陵邑,其人口多达30万,是最大的陵邑城市。由于迁居陵邑的居民多为富人,其后辈多做斗鸡走狗之事,所以“五陵少年”也被引申为纨芥子弟的意思,其因源于此。

建筑的创新,特点

木结构建筑到了汉朝时已经在尺度方面得到突破,其实早在秦朝,其离宫主厅的斜梁水平跨度已经达到10公尺了 。西汉在木结构的技术使从春秋战国以来流行的高台建筑发挥到极致,这种建筑类型在东汉时被高层木结构建筑所取代,高台建筑的历史至西汉而终。


汉画像砖中的宅院

“秦砖汉瓦”,陶质砖瓦的使用也许是这个时期较特殊的时代风格。砖大多在地下工程如下水道中使用,或者用来铺设室内地面。砖瓦的表面通常有模刻成各种纹路的妆饰线条。

西汉的衰亡

西汉末年的人祸加上连年的天灾,使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虽然几个皇帝有心整顿政事,但多由于外戚与宦官的势力太大而终致一事无成,况且皇帝自己带头穷奢极欲的浪费民脂,加速损耗西汉摇摇欲坠的江山。汉哀帝死无子嗣,执政的王莽前后立了几个小孩当皇帝,以便自己“居摄”。后来当摄政已经不能再满足他的时候,就乾脆篡位,自己当皇帝,开中国历史第一个用篡位手段登上龙座的先河。西汉因此终结,这是西元8年的事情。

短暂的新朝(西元8-23年)

王莽自幼学习儒术,头脑里充满了回复古制的理想,篡位自立为帝,改朝为“新”后,实施一连串变法革新政策,意图回复周朝时期的体制,以力挽狂澜,平定已经濒临崩溃混乱的天下。由于社会已经病入膏肓,而王莽的政令又不切实际且朝令夕改,致使新政只维持15年,即在此起彼落的反抗中落幕,王莽被杀身亡,中国重新陷入兵争天下的岁月。

东汉的建立(西元25-220年)

新朝灭亡2年后,刘氏后代子孙刘秀建立政权,是为汉光武帝。他在经过十余年的征战后统一天下,并延续汉朝称号,因其定都于洛阳,史上称为东汉,而将刘邦建立的朝代称为西汉。东汉的诸多制度多沿袭西汉,除原先西汉开拓的疆土与外交外,东汉更延伸了丝路的通商路线,使佛教得以经此传入中土。道教也在此时出现在神州大地,自此儒道佛三家并立,成为神州文化的思想主流。

汉画像砖中的宅院

东汉首都洛阳

王莽末年,西汉长安已经残破不堪,匈奴又不时侵扰关中地区,遂使汉光武帝决定定都洛阳,因为洛阳虽经战火,但损害不算太大,南宫基本上仍然完好。有关东汉洛阳的记载很少,根据今人研究东汉学者的论述,认为洛阳应该是一座遵照《考工记》的规划蓝图所建立的城市 。据文献记载,东汉洛阳建立在周朝的洛邑上,从“南北9里七十步,东西6公里十步”来看,城市平面应该是长方形。城门12,汉光武初期的主要宫殿在南宫,到明帝以后增建北宫、东西宫和诸王府等,宫殿的尺度应该一如东汉的风格“中度”,亦即大小合宜,不作大型的设计。

丝路的重新开通与佛教的传入

东汉在政权稳定后,开始经营与西域的友好关系,从王莽当权后中断的文化交流,终于在65年后重新恢复。汉明帝派班固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前来入贡,他得知西方有“佛”这种神存在,便在西元68年派蔡愔、秦景等出使天竺(今印度),用白马驮回佛教经典。汉明帝于次年在洛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寺──白马寺,聘请天竺高僧在此译经、传教,从而促進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佛教建筑

白马寺的规制据说全部遵循天竺方式,实际为何因为没有任何文书记载而无法知悉。东汉末年徐州有一座“浮图祠”,由廊阁围绕着一座浮图(塔)组成,可容3千人礼佛 。以塔为中心并非中国传统的建筑手法,此时建造木结构的技术已经可以突破高度的限制,得以向上发展,为塔这种新形式的建筑物提供了发展的便利条件。

建筑的创新,特点

高层的木结构问题在东汉得到了解决,建筑物向上发展的技术不再是问题了以后,从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流行的将木结构购兴建在高大的土台上的“高台建筑”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汉画像砖

汉朝的墓葬陪葬品流行使用画像砖和画像石,以代替容易腐朽的木刻绢画等物。画像砖石上的建筑物为后人了解汉朝建筑,提供了丰富的间接资料。

东汉的衰亡

东汉同西汉一般维持了二百年左右便没落,原因也如西汉一样,皇帝昏聩无能、外戚和宦官结党争权,轮流执政,最后被外藩军阀董卓所趁,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是个残暴之人。他强迫汉献帝自洛阳迁都长安。在离开洛阳之时,董卓下令对洛阳進行一次大洗劫:他宣布没收富家财产为己有;又放火烧尽宫庙、官府、房舍,使洛阳200里内房屋荡尽、鸡犬不留;此外,他指使将军吕布捣毁汉室帝王陵墓和公卿以下坟墓,收取墓中珍宝。董卓的暴行,激起了全国的不满,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在长安被杀,其部下又烧毁长安,汉朝二京先后被毁。天下又陷入混乱与分裂状态,進入尽情演义的三国时期。

东汉在名义上因为汉献帝的在位而还存在着,但国土实际上已经被三分天下了。名义上的存在于西元220年,也因为“禅位”给曹操的儿子曹丕而结束。

小结

秦汉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府形式,秦虽短命,但在这短短的十五年间完成的大型建筑工程,却是后世难以企及的。二汉时期儒道佛先后登上历史的舞台,为神州日后2千年的文化提供深厚的思想基础。自东汉出现第一座佛寺后,佛教建筑开始在神州大地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佛塔这一外来的建筑概念在文化的不断融合下逐渐形成具中国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高层的木结构问题在东汉得到了解决,建筑物向上发展的技术不再是问题了以后,从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流行的将木结构购兴建在高大的土台上的“高台建筑”慢慢淡出历史舞台,由纯粹的木结构建筑取代。秦汉时期庭园设计已经与宫室设计同为并重,互为表里。中国的园林此后成为特殊的结合美学、景观、建筑、修炼等因素的艺术品。

参考资料:

《上下五千年》,正见网
《秦汉建筑》
《中国城市建筑发展史》,董鋻泓编
《被山带河 天府金城──长安》,张京华著
《试论秦国秦朝都城的布局和方向》,杨东晨著
《中国风水与建筑选址》,一丁/雨露/洪涌著
《论东汉洛阳城的布局与营造思想》曹胜高
《中国古代建筑》,多人合著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科技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