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古塔之十八: 建塔史上最大的陶土宝塔─涌泉寺千佛陶塔

意文


【正见网2005年05月12日】

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部,海拔925米的“鼓山”,因山巅有巨石如鼓,每逢风雨之际,颠簸激荡有声而得名。位于山腰处的“涌泉寺”,前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风景秀丽,为福州五大禅寺之首。相传因寺前有一口“罗汉泉”涌出地面而得名。涌泉寺有“三宝”(陶塔、雕版、血经)、“三铁”(铁树、铁锅、铁丝木),非常独特珍贵,价值连城。

据清代黄任所著的《鼓山志》中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之中有恶龙盘据,时常出来扰乱乡民。 唐建中四年 (西元783年),时值太守裴胄,请灵峤禅师入山诵华严经降龙,并在龙潭边建一小寺,名为“华严台”,但不久荒废。五代后梁开平二年(西元908年)将潭填平,在之上建寺。并邀请神晏法师来寺住持寺务,取名“国师馆”。宋咸平二年(西元999年),真宗御赐“鼓山白峰涌泉禅院”匾额。明永乐五年(西元1407年),成祖赐名为“涌泉寺”。

明永乐六年(西元1408年)及嘉靖二十一年(西元1542年)时,发生两次大火,寺内建筑焚毁,所剩无几。明代万历四十七年(西元1619年)至天启七年(西元1627年)间重建,明崇祯七年(西元1634年)又一次重建。清顺治、康熙年间修缮扩建。康熙三十八年(西元1699年),康熙皇帝钦笔御颁“涌泉寺” 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寺门上方。近年于1983年重修至今,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与布局。整座佛寺大小殿堂共有25座,以“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三大殿堂为整座寺院的主体、依顺着山势建造,层层上升、构筑成完整精美的建筑组群,槛廊连缀,瓦栋参差,占地面积共1.67公顷,素有"闽刹之冠"的称誉 。

分立于涌泉寺山门前的千佛陶塔,烧制于北宋元丰五年(西元1082年)。原为福州南台岛“龙瑞寺”之物,因寺毁坏,西元1972年移来此地作为镇寺之宝。双塔分峙左右,东塔为“庄严劫千佛宝塔”,西塔为“普贤劫千佛宝塔”。塔墙贴有塑像1078尊,故名“千佛陶塔”。

此二塔造型相同,均为九层八角形,仿木结构楼阁式塔,通高8.3米,座径1.2米,自下而上逐层缩小,造型轻巧玲珑。塔上的塔身、门窗、柱子、斗拱、塔檐、瓦陇、椽飞等各种构件,都是用陶土分层烧制,仿造得极逼真,造型之精美为国内独有。

它是宋元丰五年(西元1082年)用上好的陶土分层烧制、再施以釉色,呈紫铜色釉彩,表面光泽明亮,然后再按卯榫分段安装,拼合垒叠而成的。塔有须弥座两层,底层基座上角柱雕刻8尊袒胸露臂、力负千多姿态的托塔力士像,上层束腰则饰有奔跑追逐的狮子、麒麟等动物浮雕,以及花卉图案等。并阴刻塔名、建造年代及施舍者与工匠姓名。

塔的每层八面,每面均雕有跏趺佛像。塔檐上雕瓦当、滴水,檐下斗拱层层出挑。各层塔檐檐角上塑一尊镇塔武士或僧人共72尊。转角处的檐下每翘角下挂一个陶制铃铎共72只。塔顶置宝戒芒,塔刹为三重宝瓶葫芦状,上冠以宝珠。刹座饰有莲瓣浮雕。

陶塔已屹立了近千年,如此体型巨大,烧制又极精美的大型陶土宝塔,为建塔史上罕见,是研究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重要实物。足证中国古代烧陶高超的工艺。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科技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