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震海啸灾难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周正


【正见网2005年01月13日】

2004年12月26日,南亚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高达10米。这导致多个国家的至少15万人不幸丧生,数百万人无家可归。据《自然》杂志2005年1月6日报导,这场地震是40年来最大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的第4大地震。[1,2] 灾难发生后,人们开始反思这件事情,看能否“防患于未然”。

一. 能否有效的预测或事先警告?

能否有效的预测的一个环节就是采集数据进行评估。《自然》介绍说,这就意味着水位与水压需要从海底和海面直接测量,耗资巨大。举个例子说,在这次灾难中,印度也有至少1万2千人丧生。当被质问为何没有事先发出警告时,负责人回答说:对这种一百年发生一次的事情,不可能大量投资去全面研究的。

科学家们在反思这件事情的同时,也发现预测这种灾难在技术上是很难做到的。据《科学》杂志2005年1月7日报导,美国西雅图的应用数学和海啸模拟专家Vasily Titov表示,由于海岸线的复杂,使得预测工作很困难。因为海洋底部的陆地并不象游泳池那样平整,而且大陆板块也不象一个个长方形式的有规则、棱角明显。所以在现实中,对海啸如何传播、以及会造成何种灾难,这些预测都很难。[3]

南加州大学的海啸专家Costas Synolakis进一步介绍说,海底即使发生7.5级的地震,有可能产生的海啸还不到5公分高。这就使得科学家们不好轻易下结论或发生警告。

二. 历史上的海啸

《自然》杂志中介绍说,这种危害性大的海啸,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Lisbon)的宁静被一次强烈的地震彻底打破了,同时还伴有强烈的海啸和大面积的火灾,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在那次可怕的灾难中,死亡人数达6万之多。

具有破坏性的海啸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影响到沿海居民的人口,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日本、夏威夷、希腊的克里特(Crete)、意大利的西西里(Sicily)、克里米亚(Crimea)等等。大约80%的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地区。据一项1947年的统计显示,7.5米以上的海啸平均15年发生一次;从追溯到公元前684年的记录来看,记载了4次超过30米的海啸。

在太平洋地区以外,只有爱琴海和黑海区域对海啸有一些较为详细的资料。数据显示,土耳其附近区域在过去的3000年中出现过至少90次海啸。

三. 其它的灾难

除了海啸之外,人们还面临着其它的巨大灾难。比如近期的萨斯与禽流感,如果泛滥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潜在的威胁,比如六千五百万年前发生在地球上的神秘大火。

根据一项亚利桑那大学2002年的研究成果,在六千五百万年前,一个高速运动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从而引起了全球的灾难性的大火,遍及北美洲的南部和整个的赤道区域。该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4,5]

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从1990年起就开始用计算机模拟来研究模拟这场巨大的、灾难性的撞击。科学家们认为,它导致了大量的物种的消失,包括恐龙的灭绝。

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克雷介绍说,“我们现在有更多的证据来了解这场大火。”“我们的计算表明,这场大火不是一次点燃的,而是在世界各地不同时间被点燃了多次。”“我们还不知道这个撞击物体(星体)的运行规迹。也许因此而导致了这些大火。”

他们通过很细致的计算模型表明这场神秘大火是在这次撞击后的几天内出现的,由此而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全球至少有75%的动植物物种灭绝。

根据他们的研究,一种可能性是撞击产生的巨大碎片被反弹到大气层中,在几天内又象“陨石雨”一样降落下来。因为碎片很大,再加上数量极多,它们与地表的密集撞击产生的高温导致地表的植物点燃。

这次撞击的能量如此之大,要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把广岛(Hiroshima)和长崎(Nagasaki)夷为平地的原子弹还要大100亿倍。事实上,根据计算,有12%的碎片甚至脱离地球的束缚,冲进太阳系的其它行星规道中去。

再加上地球是转动的,所以当碎片从高空中飞回来时,就分散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引发了大火在多处同时燃起。

四. 地质历史上的物种灭绝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从进化论上来说,六千五百万年前的这场大火标志着中生代(Mesozoic)的结束,新生代(Cenozoic)的开始,因为随后出现了哺乳动物的大量崛起。这种说法很有争议,即使现代科学也很难解释为何大灾难会导致新型物种的突然出现。所以也有科学家认为,这或许是一次史前文明的湮灭,类似于玛雅文明的衰落,楼兰古国或亚特兰蒂斯古文明的消失。[6]

来自于2002年4月4日肯塔基州召开的美国地质协会会议上的一项地质学发现也表明,小行星和彗星与地球碰撞产生的冲击可能是导致历史上物种大量灭绝的重要原因。此项研究说明在中世代(Mesozoic)和新生代(Cenozoic)的四次物种大灭绝与这期间地球所经受的冲击总量有关。[7]

研究人员研究了在过去近2.5亿年中31次最大的冲击情况,并将其与Norian、Tithonian、Late Eocene 和 K-T等灭绝事件联系起来,发现冲撞产生的能量极大:至少相当于在每个地质年代有十万亿吨的TNT炸药,认为这些能量已经达到了能够导致全球物种灭绝的程度。

此项研究也发现同时发生的多次冲击也能导致物种灭绝。研究人员说:“大致有10%的冲撞后形成的图案是双体的。这是同时有两个行星或分裂的慧星同时冲撞造成的。”[8]一个双体冲撞的例子是七千三百万年前在俄国地区的Kara/Ust-Kara撞击。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地球被小行星、慧星等“不速之客”造访从而导致物种灭绝可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样在物种多次灭绝又多次重新开始繁殖,构成了一茬一茬的地质生物史。所以使得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也很难搞清楚地球历史岁月中所发生的事情。

五. 现代科技的局限

对这种史前大灾难的研究意义是重大的。因为即使人类的科技水平再发达,在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可能也是无能为力的。事实上,在2000年,一颗从火星(Mars)与木星(Jupiter)中间产生的小行星碎片(2000 QW7)从地球旁边擦身而过。科学家是在它飞临地球5天前才有所察觉的。虚惊之后,科学家又得出一个足以令人庆幸不已的结论:如果这颗小行星撞上地球,则可能毁灭地球上所有的人类![9]可见,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仍然很难控制自己的命运。

很多人认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更新能给人类带来安全与更舒适的生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纽约时报》2002年12月26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重新审视了科技发展对人类事故灾难的影响,并揭示了潜在的危机。[10]

文章中说,天灾人祸时有发生。事实上,科学家们认为小行星与地球的相撞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而1666年的一场大火将伦敦大部份夷为平地。这些事故,就象地震或龙卷风一样,是科学家们目前还无能为力的。但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事故,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科技发展所带来的。

文章中说,我们现在出现事故的机率在逐渐增大。而且,技术和通讯的发展使得事故变得更加全球化。一般谈起事故,人们总是说机率有多大。然而就现在而言,事故的发生则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带来的后果有多么严重。且不说各种各样核事故或恐怖活动的例子,单单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等就是令科学家们头痛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Paul Virilio是一位此问题的专家。他在巴黎举办了一项“事故博物馆”来介绍这一观点。他介绍说:“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在很有可能就在人们尚未意识到的时候爆发一场全球性的灾难或恐怖活动。”

六. “第六感”的启示

据各地新闻报导,在印尼和斯里兰卡等一些重灾区,地震海啸后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救援人员同时惊奇的发现,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几乎看不到陆地上动物的尸体。[11,12] 是什么使动物逃过这一劫难呢?

据美国之音报导,排山倒海般的巨浪席卷了距离海岸三公里的斯里兰卡东南部的“雅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海啸过后,救援人员发现,保护区虽然被洪水冲得一片狼籍,但栖息在这里的数百头野生大象、美洲豹和130多种鸟类等动物却安然无恙,几乎见不到任何动物的尸体。

报导说,斯里兰卡野生动物保护局副局长拉特纳亚克认为,动物有第六感,能够感觉到灾难的降临,在海啸到来之前已经逃之夭夭了。

美国地理杂志报导说,斯里兰卡海啸的目击者向他们反映,在大地震和海啸爆发之前,他们看到大象异常地吼叫着跑向高地,家犬不愿意走到户外,红鹤纷纷遗弃它们在低洼处的孵鸟巢,动物园里的动物躲进笼子里拒绝出来。

华尔街日报的报导说,这次地震和海峡发生前几分钟,目击者看到印度南部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一群羚羊飞速的从海岸边跑向附近的一个山顶,还有一些动物从海边向内陆的丛林慌忙逃逸。 野生动物专家说,动物的第六感使动物躲过这次海啸的劫难,在斯里兰卡再次得到了印证。

据报导,纽约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爱伦拉宾诺威茨说,动物能通过察觉环境中发生的微妙和突然变化,来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险。他说,不仅动物有第六感,人类也曾经有第六感,只是人类在他们不再需要或者不再使用第六感的时候逐渐失去了这一能力。

七. 人也有潜在的“第六感”

据法新社伦敦2004年12月12日报道,英国威尔斯大学科学家在《自然神经科学》月刊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一名现年52岁、完全失明的英国男子显然拥有“第六感”,能够辨认人类脸部的情绪。[13,14]

研究人员说,当研究人员拿出显示愤怒、幸福或恐惧的人类脸部照片给这名病患看时,这名男子对照片中人的情绪有所反应。

这名男子因两度中风,处理视觉讯号的脑部区域受损,因而完全失明。但是他的眼睛和视觉神经完好无损,脑部扫瞄显示,他似乎能够使用脑部通常不用于视觉的部份,以处理和某些情绪有关的视觉讯号。

这名男子对于圆形或方形的辨识力较差,仅能猜测,对于脸部未显露情绪的人的性别也是如此。但是他对于人们脸上的表情是愤怒或快乐、是忧伤或快乐以及是快乐或恐惧的准确率,可以高达百分之五十九。

德国弗赖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有类似的发现。[15]

古人占卜可预知事由。古人观天象可知祸福。人类的许多本能随着现代物质和科学手段的发展而丧失。人对天地自然的灵性在今天物欲横流中消失殆尽。

八. 反思

现代科学的发展,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好像是无所不能。其实,当人们无所顾忌时,大灾难真的能将人类毁掉。近年来的多种危机,如萨斯、禽流感、高温、干旱、全球变暖、地震、海啸,应该引起人的注意了。这些虽可归咎为天灾,却事实上也与人的行为有关。当各种灾难来临、防不胜防、无处逃生,悔已晚矣。

中国最古老的君王中,例如:伏羲、黄帝……等都是会观察天象的。在易经的上系之辞就写着:“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可见这些圣贤君王是从天体的运行当中看其规律,看天体变化中所对应到人世间事由的一切原理。同时遵照天授人道来规范自己的品行并导训臣民。

《尚书》记载了周朝初年发生的一次强风暴的过程。周武王在征服商纣王的两年后,患了重病。其弟周公姬旦曾经筑坛祷告,愿以身代,然后将祝文封入金滕箱内。结果武王病愈,周公也未死。数年后,武王驾崩,周公的兄弟管叔等人于是散布周公的流言蜚语。周公不得不前往东部度过了两年。那一年秋天,收获在即,可忽然起了大风雷电,庄稼在狂风中倒伏,大树被连根拔起,民众惊恐万分。周成王和大臣们皆穿起礼服准备行卜礼,按惯例先开启金滕箱,结果发现了周公愿代武王以死的祝文。成王深感自责,于是决定前往东部迎回周公。成王的御驾刚出到城门外,天下起了雨,风向反转了过来,已经被刮倒了的庄稼又重新立了起来。这一年仍然是大丰收年。

当人能顺天意而行时,天授于他神力。人逆天意而行时,天将降罪于他使其得到惩罚。例如在尧的年代里,洪水经常泛滥。鲧在四方诸侯的推荐下担任了治水的职务。可惜鲧违背了水往下流动的本性,采用堵塞的办法,不能行。后来舜命鲧的儿子大禹治水,由于大禹能够顺应天地人之理,顺应水的流动规律、采用疏导的方式治水,于是上天就把天地运行与凡间对应的洪范九法传给了他,他就按天帝所赐大法的道理把国家管理得井然有序。[16]

科技发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但并不一定是和平或幸福。当先进的技术能用来搞恐怖活动时,当战争来临而双方的核武器能够将地球毁灭数百次时,当人类把地球的再生资源消耗殆尽而又面临着无法解决的环境污染时,人们就会意识到真正能给人带来美好生活的并不是高科技,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与忍让。

参考资料

1. Triple slip of tectonic plates caused seafloor surge: http://www.nature.com/cgi-taf/DynaPage.taf?file=/nature/journal/v433/n7021/full/433003b_fs.html
2. Tsunamis: a long-term threat: http://www.nature.com/cgi-taf/DynaPage.taf?file=/nature/journal/v433/n7021/full/433004a_fs.html
3. In Wake of Disaster, Scientists Seek Out Clues to Prevention: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307/5706/22
4. Kring, David A.; Durda, Daniel D. Trajectories and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 ejected from the Chicxulub impact crater: Implications for postimpact wildfires. J. Geophys. Res. - Planets. 30 August 2002
5. http://www.spaceref.com/news/viewpr.html?pid=9177
6.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2/10/16/18868.html
7.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2/04/020409074322.htm.
8. http://www.space.com/scienceastronomy/solarsystem/double_asteroids_020411.html.
9. http://news.bbc.co.uk/hi/english/uk_politics/newsid_289000/289733.stm
10. http://www.nytimes.com/2002/12/26/arts/design/26ARTS.html
11.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5/1/7/30621.html
12. http://www.boston.com/news/globe/health_science/articles/2005/01/11/do_they_know_something_we_dont/
13. http://www.nature.com
14. http://www.dajiyuan.com/gb/4/12/13/n745876.htm
15. http://www.dajiyuan.com/gb/4/11/16/n719709.htm
16. http://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4/9/16/20233.html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