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漫步:鹿茸

容子


【正见网2004年12月18日】

性情温驯的鹿自古以来广为人们喜爱。在西方,传说圣诞老人就是乘着由驯鹿拉着的雪橇,在圣诞夜给孩子们送礼物;在中国,鹿也是人们心中的瑞祥之物,传说中的老寿星就是用鹿当坐骑。所以古时候人们把鹿称作神兽。

鹿的全身都是宝,但是鹿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要算是鹿茸了。鹿茸生长在雄鹿的额上,是一种名贵药材。梅花鹿的鹿茸是各类鹿茸的最上品。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称鹿茸“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壮志、生齿不老”及“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疲,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有鹿茸的功用,“气味甘温无毒、益气壮志、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症、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鹿又名斑龙,此名最早见于《澹寮方》一书。按《乾宁记》云:“鹿与游龙相戏,必生异角,则鹿称龙。”因鹿身上有白色斑点,这可能是鹿又叫斑龙的原因。元朝僧人继>u的《澹寮集验方》中记载:“昔西蜀市中,尝有一道人货斑龙丸,一名茸珠丹。每大醉高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慢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阙下穴。朝野遍传之。”诗中“斑龙顶上珠”指的就是鹿茸,意思是说,人的精力消耗过度,用丹药治疗效果缓慢,只有用鹿头上的嫩角才能补虚疗体。

古代医家还把鹿茸这样的动物性药物称为“血肉有情之品”,认为“血肉有情,非金石草木例也”,“能栽培身肉之精血”。(《神农本草经》)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