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中庭栀子花:王建之《雨过山村》

纤纤


【正见网2022年02月10日】

诗词在今天看来只是一种艺术,而没有生活的基础,正因为没有生活基础,才不被普及。在古人眼里,诗词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还是记录事件的一种方法。王建的这首《雨过山村》就记录了古代山村的面貌,读起来仿佛穿越到唐朝的小山村。全诗二十八个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里鸡鸣一两家”这句诗中所讲的是凌晨。“鸡鸣”一般是天还没有亮的时候,“一两家”是山村所特有的一种居住特点,去过山村的人都会发现,很多的山村住户,都是一两家在一个地方,而在很远的地方还会有一两家,这样散居的。原因是非常简单的,房子都是建在一些稍微平坦的地方,而这种地方都是小面积的,只能容许一两户的,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因此才会出现诗人所讲的“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一个“溪”字点明不是大河,仅仅是一两步就可以跨过的那种小溪流。“板桥”是非常有意思的,或许仅仅是一块大石板横跨在小溪两边,这也可以理解,一两户的人家,建桥也是不现实的。而后面的“斜”字更说明石板只是有些随意的搭建上的。

诗人看到的这些本是一个普通山村的现状,简陋、自然、普通的一个雨天的早晨。而这种自然古朴,却是诗人眼中的世外桃源。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这里的“妇姑”只是一个代名词,可以泛指妇女,而不论她们之间的关系。否则诗人怎么会准确知道她们的关系呢?“相唤”是指她们谁醒了就叫对方,而没有那种辈份的说法。而诗人可以“闲看中庭栀子花”,随意的一个陌生人可以进入到人家的院子里,原来在山里的人家要么是没有院墙的、要么是不关门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不闭户”。山里人的朴实和善良,或许对诗人也是有触动的。女人“浴蚕”,或许男人早就下地干活了吧,雨天还劳动,山里人是勤劳的。这里的“闲”字是与山里人的那种勤劳、忙碌相对比的。

忙碌之余山里人也是有乐趣的,既然他们能够种花,精心的照顾它们,自然也会欣赏它们。诗人只是写了早上的山村。那么晚上人们回到家中,或者农闲时,不正是欣赏花的好时节吗?对山村的山民来说也是他们的乐趣,在休闲之时赏花也是一种乐趣,那种悠然自得也是非常悠哉乐在其中的。

在诗人的眼里,这普通的山村生活,竟是如此的美好。小桥流水的环境,妇姑相唤的和睦,如隐士般的洒脱,桃花源般的美好。比起城市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里竟有一种世外的感受。或许这才是人应该有的那种状态吧。

毛毛小雨下,一两声鸡鸣声。建在山腰的茅草房,弯曲的山路,也有小溪穿过,一块长有青苔的大石板,横跨小溪两侧,妇女们相唤浴蚕,悦耳的说话声,院子中庭的栀子花,这一幅的优美画卷,如诗如画的境界,如梦如幻的感受,竟如此的让人神往。

诗人将千年前的山村面貌,通过诗的方式流传下来。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一种回归自然的惬意。才会发现今天的社会原来是如此的嘈杂和不堪。水被污染、山被砍伐、空气污浊、自然灾害频发,与古人的那种桃花源般的生活方式相比,假如有的选,我们会选择哪一种呢?

信仰科学的现代人,是不是该想一想呢?有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山里人的文化生活是枯燥的,其实他们有他们的乐趣的。有些人认为修炼人都像木头一样,没有乐趣的,也是一种误解。他们也有他们的乐趣,或许是更美好的。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