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言自警篇:古训数则(之四)

董其昌 整理


【正见网2020年07月13日】

【古训1】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诡谲,此乱道之根也。(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今译】为人忠诚守信谨慎,这是道义的根本;弄虚作假、欺诈,这是乱道的根由。

【古训2】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今译】善于管理别人的人,是能够自我约束的人。

【古训3】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今译】懂得如何自我修养,然后才能懂得如何管理别人。

【古训4】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汉书•贾谊传》)
【今译】利益不要随便去求取,祸害也不要随便逃避。

【古训5】放情者危,节欲者安。(三国•魏•桓范《政要记欲》)
【今译】任情妄行的人,是危险的;而克制自己私欲的人,就能平安无事。

【古训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赋子书》)
【今译】清心寡欲,才是有志之士。平心静气,才能达到光明远大的目的地。

【古训7】善以不伐为大。(三国•魏•刘劭《人物志》)
【今译】不夸耀自己的优点,是最大的善良。

【古训8】天下之事,不可尽知,而以臆断之,不可任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
【今译】天下的事情,不可能全部了解,而凭主观断定它,是不可取的。

【古训9】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唐•陈子昂《座右铭》)
【今译】当官应注重谦恭和谨慎;在世上为人,其可贵的是廉洁和清白。

【古训10】吾之终日,志于道德,犹惧未及也。彼肆其心之所为者,独何人耶?(唐•李翱《复性书》)
【今译】我整天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道德,仍然担心做不到;那些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人,到底是什么人呢?

【古训11】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资治通鉴•汉纪》)
【今译】(汉朝匡衡说)治术有固有的特点和方法,当政者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和客观规律,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从政。

【古训1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朱子全书》)
【今译】当别人批评你时,说得对的,你就改正;说的不是事实,也可以做为勉励。

【古训13】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乃思悔而速改也。(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今译】不可到处讲别人的过失,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如有类似的缺点,就要悔过而且迅速纠正。

【古训14】日日知非,日日改过。(《琼琚佩语•修己》)
【今译】每天都反省自我,每日都改正过错。

【古训】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当止。(明清之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二)
【今译】做应当做的事,对不当做或应中止的事,立即中止。

【古训15】知过之谓智,改过之谓勇。(清•陈确《瞽言•近言集》)
【今译】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这就叫有智慧;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叫有勇气。

【古训16】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尚书•周官》)
【今译】人做事迟疑不决,会误大事;人做事懈怠,会荒废政务。

【古训】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益》)
【今译】看见人家有好的品行,就去学习;发觉自己有了过失,就改正。

【古训17】贤者敢推而尚之,不肖者敢拉而废之。(《荀子•性恶》)
【今译】敢于把贤者推举上去,敢于把不贤者拉下来。

【古训18】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荀子•天论》)
【今译】最能干的人,在于他不去做那些他不能做和不该做的事情;最聪明的人,在于他不去考虑那些不能考虑和不该考虑的事情。

【古训19】小谨者不大立,飺食者不肥体。(《管子•形势》)
【今译】谨小慎微的人成不了大事,就好比过分挑拣食物就不会使身体胖起来一样。

【古训20】思索生知,慢易生忧。(《管子•内业》)
【今译】勤于思索,就能增长智慧;疏忽粗心,只能招来忧患。

【古训21】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战国策•秦三》)
【今译】圣人不能制造时机,但时机到来,他不会失掉它。

【古训】力贵齐,智贵捷。(《淮南子•说山》)
【今译】用力贵在协调一致(组织大家齐心合力),用智贵在迅速敏捷(不失良机)。

【古训22】除害在于敢断,得众在于下人。(《尉缭子•十二陵》)
【今译】消除祸害,在于果敢、善断;能得众心,在于谦恭、善待百姓。

【古训23】悔在于寡断,孽在于屠戮。(《尉缭子•十二陵》)
【今译】造成悔恨,是由于优柔寡断;招来祸害,在于屠杀无罪的人。

【古训24】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今译】有才德的人,本性并非盖世绝伦,只是他善于利用外部的各种环境罢了。

【古训25】行足以为仪表,知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素书•正道章》)
【今译】行为足以为楷模,智慧足以辨析疑难,诚实可以让他守约,廉洁可以让他分财济民,这就是人中的豪杰。

【古训26】贤人无妄。(《孔子家语•弟子行》)
【今译】贤人不轻举妄动。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