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修炼文明 (一)

子川


【正见网2003年12月02日】

昔时,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回望中叹息的,又岂止于漫漫逝水?岂非还有不知回头的世间沦落客!有言曰:找不到来时的路,走不出今天的错。在我们的宇宙中,回头有路,只是我们要找到它。

在社会的大潮里,顺流者下,逆流者升。修炼之路就是我们的回归之路,回归就是返本归真,就是逆流而还。华夏5000年文明,是修炼的文明,只有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才能更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事实。今人津津乐道的中国古老的宇宙演化学说,被很多人视为人类蒙昧时期的朴素想象,殊不知恰恰相反,这里面包含着中华文明的一切,万事万物的演化和存在方式。这对于世间的人来讲,就是修炼。

演化

道家修炼是华夏传统的修炼类型。道家历来所说的道,一般而言就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最原始物质,叫太乙,也可以叫做本源之水,这本源对于我们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来讲都是不动的。而当这水不断组合,就产生我们宇宙的最基本物质,所以叫道生一,叫元始,也叫混沌。再组合就出现了阴阳、也就是天地,所以叫一生二,叫太极。阴阳与天地各在其位,于是就创生我们宇宙最珍贵的生命因素:人,所以叫二生三,叫混元。等得有了人的因素,那么接下来就是为人创造万事万物,这就叫三生万物,叫六合。这是从一个有时间顺序的角度来讲述,实际上这种组合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我们所熟知的太乙真人、元始天尊等,其层次也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宇宙演化理论,其实古老的西方也有这样的说法,比如《旧约•创世纪》里面的上帝创造世界。虽然表达方式不同,实质上东西方说的是一个意思。而且从创世纪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上帝的层次大约相当于道家所说的元始天尊的层次。

这里的天和地不是我们目前认识的概念,不是天空、大地,是清扬之气和浊重之气。那天阳之气升腾上而焕丽,便成为日月星辰之光,用我们现代科学的认识就是能量。那地阴之气积滞而凝结,变成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也就是说,三才、四象、五行、六仪、七政、八卦、九宫等,莫不出自阴阳。七政就是:太阳、太阴(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而对于人,来到这个世界的过程,从母亲怀孕、出生、成长、衰老以至于死亡,生命也是一个同样的从无到有、从简至繁的过程,最终被这个物质世界污染得越来越多。人都有性命。在过去道家讲,性就是先天之性,属天,是不随着命而变化的。命是后天之命,属地,是有时间限制的,会老会死,短暂。

那么,宇宙的创造是从简至繁,按照道家的说法就是:顺则生人。而如果能够从繁归简、返本归真,就是修炼,所以道家有句话:逆则成仙。怎么个逆法呢?当然不是大头朝下、处处跟别人对着来,是去假存真、避实就虚、化繁归简。去假存真就是识别和去掉后天的私心杂念、痴心妄念。避实就虚就是不凭着感官感受不为这个虚幻的世界所迷、内心清净光明。化繁归简就是采药炼丹、化气归神、化神为虚、最终与道合一,甚至是超出三界。

和气

孔子的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和,在儒家是一个十分重的信念。可是,拿什么来“和”呢?各种后天彼此不和的东西,合各种彼此对立的东西,其实就是为了“和气”,合阴阳之气。为什么要避免各种极端的思想与行为,保持平和的心态与举止?就是为了这个。古人坐卧有常,举止有方,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的,原非只为了图表面光、面子上好看,其实都是有更深层道理的。《论语》里面记载孔子,甚至连睡觉都要讲究姿势,蛮不似我今人倒头便卧乃至四仰八叉。历史上有名的陈抟,就是睡觉修炼的典型。当然他这叫胎息,不叫睡觉,也和常人睡觉完全不同,他其实是长期处于那种惚兮恍兮的状态,唯一念仅存。可是,修道不会象我们今人以为的是那么的死板无趣、枯燥乏味,里面有着不为人知的乐趣。凝神寂思、肢体通泰、心下澄明智慧,这身心清净的快乐当然是凡夫俗子们不可想象的。

古代修炼人的行、住、坐、卧,都是为了把中和之气归藏于丹田,所以行住坐卧都是一种修炼的方法。孔子是按照这方法在修炼,孔子的弟子们都理解不了,甚至连孔子所说的修炼入门概念“性与天道”都难于理解。弟子颜回深得其中三昧,可是颜回早死,以至于儒家的修炼部分失去了修炼的心法,后世的儒生,只有那些从道家其他法门打下修炼基础的人,才得以一窥儒家修炼的实质。这样的儒生,汉唐之世比比皆是;宋儒愚昧,被拖着陷入道学理学的烂泥坑,以后的儒生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了。

虽然后世的人们大多不知道儒家修炼的内涵,但是孔子却留下了很好的符合修炼要求的外在的思想言行举止形式,就是后世人人身体力行的那些做人的道理。而且,后世的人间几乎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些浅层修炼道理展开的。中国人为什么讲涵养,为什么是礼仪之邦,其实都源自这修炼的内涵。虽不修道,也在道中。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在符合着做人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真正的人应该遵守的规范,这规范不是束缚,而是教人如何从方方面面同化于人这一层的道、也就是法,从而得到真正的生命和生命的幸福,并且能够得以长久的维持。而人这一层的道理,是整个宇宙体系的有机一部分,和宇宙其他的部分息息相关、彼此生生不息。那么,真正的人的道理,就必然是符合宇宙演化的,也就符合修炼的要求。换句话说,真正的人类文明,就应该是修炼的文明。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因为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一个道理而存在的。过去的人选拔官员,唯一的标准就是道德,根据道德的大小任命不同阶层的官员。那如果这个人有大德却没有本事怎么办?古人说,虽然大德的人表面没有本事,可是因为他有那么高的层次,他就能够做到更好地顺天意而行,顺民心而动,尽民才之用,这是个人的什么本领技巧都比不了的。而且,他能够更好地带动百姓的修心养德,使百姓都能够回升,让大家都走上返本归真之路,实现做人的真正目的,这不是只有大德大贤之人才能做得到的吗?有其他的本领当然好,但那不是根本。古之开国圣君李世民、赵匡胤,他们最为可贵的就是懂得顺天意民心,尽人之才用。

当人内在的外在的阴阳之气、五行之气都处于平衡的状态的时候,就是没有外邪入侵、自己清醒且能自主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最契合于宇宙的演化之中,自身自然就随着大宇宙的演化而演化着。过去刚入门的修道之人走小周天,专门挑选子时采天阳之气,就是因为这是阳气生长的天人合发之机。甚至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常人,只要能够真正做到和气,那么他的小周天就会被更高层生命给打通,其身体内的污浊郁积的坏气就会被涤荡干净。没有了这恶浊之气,自然就不会生病。道理就这么简单而且容易,但是古人说得好:“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若使不难,则满市皆神仙矣。”

执中

气之和乃见本性,则得中,能守中者才是能够坚持自己本性、能够尽量地时时刻刻坚持自己本性的人。《论语》里,尧教导舜说:“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这是帝王之道,执天下之中。儒家要求的做人道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无不是为了让人们保持自己的本性。仁,是拿果仁的仁比喻我们人的本性是这个肉身躯壳里面的“仁”,这个仁可以发芽,可以演化生长,可以突破这个壳。仁义礼智信,对应五行的土金水木火。本性之仁,属天之阳,沦落五行之土而深埋,可是土是五行之中,土为坤,坤德就是可以化育涵养万物,故修道者却可以在土中修炼升华。老子讲“万物抱阳而覆阴,冲气以为和”,易经讲“柔外而刚中”。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里的玄牝之门、天地之根,就是一个人的本性,儒家叫仁,道家叫太极。易经说道:“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天天用却不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本性,一个人若是不修炼,是根本分不清哪个是自己的。人的本性高于这个物质世界,是这个物质世界所根植的境界,也是创造这个世界的原因所在。孔子夸奖颜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儒家这个层次,就对应于道家的安鼎设炉、采药炼丹了,因为人体的浊气已经排除、私心杂念也已经排除,找到了自己的本性,那么接下来就進入这下一步的真正修炼,通大周天。过去讲,武以得天下,文以守天下,这其实是来自于修炼的一句话。道家修炼的起步阶段,这个手法那个手法,排除杂念、涤荡浊气,这么修那么炼的,就是武以得天下,用各种手法来排除外来干扰获得对自己身心的支配权力。道家的这个真正开始修炼,就是长期地坚忍不拔地守住自己的本性防止魔幻的干扰,防止走偏陷入各种极端,过去这叫修炼的火候,用文火,就是文以守天下,守住本性,守住自己。颜回三月不违仁,曾参日三省悟身,孔子不知老之将至,都是道儒修炼的火候,也是老子说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错字,应该是堇,干涸的意思)。”

老子的《道德经》,每一句都是修炼的指导,完全不是我们以为的什么哲学什么思想。今天的人误会老子,主要的原因有:一,过去都是副元神修炼,不准人清楚真正的道理,所以都得含含糊糊地写。二,根本就不知道修炼为何物、也不信;三,不知道里面的许多名词都是道家修炼术语,被文字障碍住了。比如被今人误会,甚至被用来当作愚民思想的一句话:“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本是道家性命双修的修炼到世间法的高层,去掉一切常人之心、都虚了,也没有了常人的那种追求向往、志也微弱了,然后身体也转化到几乎纯净、没有这个世间的物质了,然后继续实其腹、意守小腹部位的丹田、演化能量结丹,元婴越来越大,而转化后的肉身其实也是越来越强大。等到一切都没有了,那么就是跳出了三界,進入了常人认为的什么都没有的虚界、同化于这一层次的道。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治理国家,都倡导百姓修炼,返本归真,因为这才是做人的真正目的。而这几句话,就是具体的修炼方法。

有人说,《道德经》里有兵法,接近胡扯;老子说的是修炼人在修炼过程中的降魔伏妖、把握自己的修炼。有人研究《道德经》里有治国安邦的道理,在道家个人的修炼中,天地也指泥丸宫和丹田,王指元神,就是人的副元神,人体内的各种灵体是百姓。但是人体和宇宙的各个层次是相通的,人体内的天地就对应着身外的这个天地,人自己魔难也同时反映在这个外在世界的表现。

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道德经》之类的经籍被误以为是常人的道理,修炼的道理都是高于人的理,这些道理贯穿到人这一层的表面的当然都是人这一层次的道理,但是修炼的道理常人根本是看不到的,那么又是只能用人的语言来描述,自然人就看到了常人能理解的道理,就认为了这是常人的道理。不过,常人这种肤浅的认识方式很容易导致误解,甚至走向反面。以上的那一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守一

到这个时候,超越五行,阴阳和合,继而重归太极,進入所谓的惚兮恍兮,就是回归初始的混沌状态。道家在这个层次修炼,有一句话叫得意忘形,意思就是找到自己之后,达到了身心合一的无欲无求的忘我状态,最终什么都不知道了。要达到和保持这个状态,就必须守一,守元神之一。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就是指人的元神:副元神。过去的修炼,根本就不考虑人的主元神。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老子说:“圣人抱一”。执中还必须守一,人在不同层次都有自己的本性,越往高层次本性越好,可是元神是不变的。修炼人在不同层次都要守住不同的心性要求,在过去的修炼中,也是不同层次都会遇到魔来干扰,产生魔幻,守不住心性就会结幻丹、魔丹。修炼人更要清醒地始终知道哪一个是自己,然而过去的一切修炼都是人的副元神在修炼,这句话不是对人的主元神讲的。过去的道家修炼都把元神所居的泥丸宫还叫做玄中之玄、昆仑、灵山等,人也就不知所云了。

说到昆仑,屈原先生的大作《九歌》,描述的是初步修炼的过程,他半夜打坐修炼。可是他由于自己的问题,导致体内诸神难以调和、演化缓慢,经过了很艰难的努力才最终突破。《离骚》描述的就是修炼到这个地步的修炼故事和感受,元神出窍,得临昆仑之山,结果因为层次相差太远不得攀升,只好伤心而返。看他的诗,大概估计是他人心较重,修炼艰难。

修炼人的守一、儒家的守一,和宋明的伪儒学-理学、道学-所认识的截然不同,那是极端和僵化的认识,什么臣子对君主毫无原则的从一而终、女人对男人毫无原则的从一而终。可是古人还讲顺天应道、弃暗投明、良禽择木而栖呢。

过去的经书,写在字面的全都是理论,具体如何排除魔障干扰,如何采药炼丹,如何把握修炼的進度,乃至如何跳出三界,翻破亿万卷经书都没有,只有在实修的过程中,高层空间的师父看哪个弟子有根器才進行指导的。特别是对于最后一步跳出三界,更是无人知晓,是以自古通过修炼达到祛病健身的以亿万计,得入修炼之门可以云海飞驰的以百万计,修到高层能够变化多端神通大显的以十万计,而能跳出三界不入轮回的人,却寥寥无几。

修炼是做人的真正目的,然而成者寥寥,可是更可悲的是,过去的一切修炼都是副元神修炼,人却从来都没有修炼过。而且,古人的修炼方法,只能对简单淳朴的古人有效,因为道德高根基好的人才能符合他们的修炼标准。今天的人,已经沦落到任何修炼法门的修炼标准都不能接受的程度了。今天的人,甚至连副元神修炼都不可能了,已经肮脏到不能回头,那些高层的生命都不准你回去啦。

不是说回头有路吗?路在何方?

真道

以上我说的许多道理,都是自己在法轮大法的修炼中体悟到的,对于中华传统文明的修炼实质的认识,也是根据师尊的法具体体悟出来的,这个传统修炼文明的优点和缺点,更是师尊直接讲到过的,我是把自己的认识具体地根据历史给展现出来了。

可是当我真的告诉你,法轮大法是人类的唯一出路,也是最好的出路,或许你还是难于接受,甚至根本就不信。这不要紧,从修炼的角度,当我一步步把中华失传的文明和科技,用法轮大法的道理把它重建出来,你会思考的,你会相信的。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

神传文化网专题